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买断的话,至少一百万买断费?他知道他在说什么嘛?他以为他是谁!他不过是个网络作家!他怎么敢开这样的价!”
看到李明的报价,灯塔出版社的出版编辑胡毅立刻就出离了愤怒!本来按他的想法,这种网络,给个八万块买断价,那作者不跟狗见了骨头一样,马上就屁颠屁颠的朝着自己摇尾巴了。
胡毅连个再见都不想和李明远说一句了,他直接拉黑了李明远的qq号。
看见“对方不是你好友”的提示消息的时候,李明远的眼皮猛地跳了跳。这也太干脆利落了吧!好歹咱们再讲讲价啊!你要是不满意,你可以提反议嘛,比如提个五十万的买断价,我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见灯塔出版社的出版编辑将自己拉黑,李明远也不气馁。反正联络自己的出版社多的是,总有能谈的拢的吧。
远洋出版社,作为主编,张爽正坐在电脑前无聊的翻着一些枯燥的图表。
突然,电脑菜单栏角落里的qq标志闪动起来。
“不知道又是什么。”抱着好奇的态度,张爽点开了qq。
“是群消息,有个作者竟然向出版社开出了一百万的买断费,嘶!这个作者好大的口气!”
饶是在出版界见多识广,张爽也被这个作者一百万的买断费给狠狠惊了一下。
“这是谁的消息,咦,午夜阑珊,这不是灯塔出版社的胡编辑的网名么!他这次看上的是什么书?”
灯塔出版社的胡毅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自觉被那个叫崇州剑客的作者羞辱了一番,所以选择在加满了出版编辑的qq群里爆料了这个叫崇州剑客的作者,还有他那本叫《晚明崛起》的。
“臭小子!我把你的书给爆到编辑群里,我到要看看还有哪家出版社失心疯会要你这本书!”
志得意满的胡毅不会想到,他的爆料虽然让一些编辑对《晚明崛起》退避三舍,可也让一些本来不关注《晚明崛起》的业界人士起了兴趣。
远洋出版社的主编张爽正是对《晚明崛起》感兴趣的人之一。
“《晚明崛起》,书名平平。看看内容怎么样吧。”
正好闲来无事,张爽就通过百度搜索到了《晚明崛起》这本。通过链接,张爽进入起点网读起了这本。
这不看不要紧,等张爽再抬起头的时候,他才猛然发现,原来离下班只剩不到十分钟了。
“这书不错。现在网络这么流行,可那些神啊怪的,我都不很感兴趣。这本《晚明崛起》虽然是穿越,可也和历史联系紧密,非常合我的胃口。”
张爽将手中的黑色水笔转了几个笔花,他下了决心,要和这个叫崇州剑客的作者接触接触。
第五十六章 利用未来的正确方式()
ps:亲爱的兄弟们,你们手上还有没有推荐票了啊?兴牙的书下了推荐?13?单,收藏方面兴牙就不幻想了,现在可就指望着推荐票来撑撑门面呢!
心里对《晚明崛起》了兴趣,张爽连下班都顾不上了。
“主编,到点了都,你不回去啊?”一个路过的小编辑看了眼还坐在桌前的张爽问道。
“哦,我还有些事没处理完,晚上加个班。”张爽抬头,笑着对那个小编辑回道。
“主编你可真勤奋!那我先回家啦!”小编辑赞叹了一句,就拎着包回去了。
张爽通过胡毅的截图,找到了李明远的qq。当好友申请发过去的时候,李明远正准备要下机。
“远洋出版社,主编?”李明远看了看qq上弹出的窗口,点下了接受好友申请的按钮。
和一堆编辑们谈了好几个小时,可惜的是大部分出版社的编辑都不能接受李明远开出的“天价”买断费。另外对李明远的分红比例,这些编辑们也认为太高了。有些素质好的对此还好言相劝,劝李明远再考虑考虑,有些素质差的编辑则直截了当的冷嘲热讽起李明远来,让李明远撒泡尿好好照照镜子,何德何能敢狮子大开口。
反正都谈了这么多家了,也不差这最后一家,就谈谈看吧!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明远开始了这次商谈。
“你好,请问是《晚明崛起》的作者崇州剑客么?我是远洋出版社的主编游四方客。”
“我是崇州剑客,是来谈出版合作的嘛?”
看到李明远的话,张爽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这个崇州剑客喜欢开门见山呐。
“是的。我看了你的书,我对《晚明崛起》的前景非常看好。我们远洋出版社希望能出版您的著作!”
李明远摸了摸下巴,“主编,我的条件可是有些苛刻的。要么贵社支付我一百万买断费,要么按照百分之十五的比例给我分红。”
因为之前已经从胡毅那知道了这个崇州剑客的条件,所以张爽对此并没有什么吃惊。
他直接否定了第一条买断费的可能,不要说一百万,以他对出版社boss的了解,就是五十万也绝无可能。
那么能谈一谈的,就只剩下第二条可能了。
“剑客,我们出本社真的很看好你的著作,但你提的条件太高了,你看能不能稍微下调一些你的条件。”
“你的提议是什么呢?”
对远洋出版社主编的反议,李明远没有感到不耐烦,相反还出了一口气。愿意谈条件,恰恰反应了这个主编的诚意。
“第一条一百万买断费是不可能的,我们出版社不会拿这么多资金出来支付给一个新人作者。不过,关于分红这一条,如果你将分红比例降到百分之八,那么出版这个事就能成!”
“太低了!”李明远毫不犹豫的否决了这个比例,百分之八,这是在开玩笑么?
李明远不知道,在出版业,一般新手或不是很有名气的作者出书,版税率均不会超过10%,只有畅销书作家版税率基本在20%以上。所以张爽的提议也很正常。
“百分之十怎么样?”
“还是太少了。”
“这样吧,剑客,我想你可以先去了解一下新人作者版税分红的区间,这样对我们接下来的谈判会有很多好处。”
李明远也同意了主编的说法,确实他首先要恶补一下关于出版方面的常识。
就这样,李明远和张爽代表的远洋出版社完成了初步接触。
……
书桌上十分杂乱,上面摆放着大叠大叠已经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些画着潦草笔记的稿纸。
李明远那边把出版社和他接触的事已经说了,孙元这边也立刻查找起关于《晚明崛起》出版后的相关信息来。
在孙元的书桌上,还专门摆着一本从淘宝上买回来的《晚明崛起》的实体书,在书页下方印着的出版社信息上,正是远洋出版社五个小字。
“网上面找不出老李当时和出版社定下的分红比例啊!”
孙元叹了口气,接着点开别的网页继续查看起来。
连续浏览了十几个网页,孙元也叹了十几声气。
“除了年度销量破了十五万册这个数据,别的方面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得到。”
心烦意乱,孙元想要为李明远提供更多的帮助,毕竟李明远的收入里,有三成也是他的钱。可事情远没有像孙元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使有着整整十年的时间优势,可有些信息对孙元来说,依旧是单向的、不透明的。
孙元从桌上的烟盒里拿出一支烟来,正准备点上,这时,他的那台手机响了起来。
孙元看了来电显示,赶紧把烟和打火机丢到一边。
“喂,老李,怎么样,你那边有进展了没有?”
“没啊,我就了解了一下出版社对新人作者开的平均价码,结果很不乐观呢。现在突破口都在你那边了,有什么发现没有?”
孙元叹了口气,“难哦!一些信息出版社对外都是严格保密的,无论是新闻,还是你的作家专访里,都没有透露出版实体书的具体条款。”
2005年这边,李明远喝了手中杯子里一大口白水,然后也沉默下来。
该怎么样,才能从2016那边拿到我“后来”和出版社签的合同的具体信息呢。
思维好像进入了死胡同,就在李明远打算安慰孙元,这件事先放一放的时候,一个念头由如闪电一般划过他的脑海!
对啊!我为什么这么傻啊!签合同虽然有保密条款,可这一切肯定是有保密期限的。在2016年,一份2005年的合同,还有一个作者的分红比例,对出版社来说肯定已经算不上什么不得了的秘密了!
想要了解具体情况的话,直接找当事人就行了!
“老孙,我有招了!”
“什么招?”孙元也兴奋起来。
“你直接去找远洋出版社当年的主编,问他《晚明崛起》给作者的分红比例是多少。”
“啊?”孙元一下没明白过来,“我找他,怎么说?”
“笨!”李明远不客气的骂了孙元一句,“你就说你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要写一篇关于网络文学发展的文章,缺少一些数据。你给他发个一千块红包,然后问他《晚明崛起》的事,他肯定能告诉你!”
啪!
孙元一拍桌子,激动的站了起来!对啊!这办法简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还是老李脑袋灵光!
“行!那我先挂了,这就找那主编去!”
“慢着!”李明远赶紧阻止孙元挂电话。
“还有什么事?”孙元问。
李明远无奈的摇摇头,“你知道怎么联系那个主编么?我把他qq号发给你,不出意料的话,他还是有很大概率在用这个qq的。”
还真是!
孙元有些尴尬的把远洋出版社主编的qq给记了下来,又夸了一番李明远脑筋灵活,这才挂断电话。
第五十七章 李明远说历史()
ps:感谢心伤情的1000赏!感谢恕瑞玛、阿兹尔的100赏!还有谢谢书友们?13??荐票的支持!在这个渐渐寒冷的季节,因为大家的支持,兴牙觉得心里暖暖的!
把打探出版合同的事交给了孙元,2005这边的李明远也忙活起大一的新生生活来。
首先要经历的就是一场英语分班考试,按考试成绩,管理学院的新生们会被分为a。b。c三个档次,分配到不同班级上英语课。
因为只是无足轻重的分班考试,李明远在这场考试中没有用作弊的手段,原原本本发挥了他的真实水平。
在高手云集的沙洲大学里,李明远一下就荣获了倒数第一的桂冠。
这下230的众人一下就哗然了。胡跃进私下稍稍跑过来询问,需不需要英语补习。陈明礼则用看外星人的眼神偷偷打量李明远。
这是怎么个意思?崇州的文科状元能考英语倒数第一?逗我呢是吧!
常进看李明远的眼神就微妙起来,被分到a班的他开始故意展示一些优等生的优越感。
玉美人齐葳蕤则当之无愧的考了正数第一。于是乎专业里的牲口们望向齐葳蕤的眼神也就越发火热。这是智慧与美貌并存啊!
大学老师一般对学生的成绩不太会关注,不管学生挂不挂科,都和老师的职称还有工资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当行管一班的班主任刘炎知道李明远英语考的一塌糊涂的时候,还是不免皱了皱眉头。
这个李明远是文科全省第七的排名,要是考全班第一,那他不会有半点怀疑。可考倒数第一,这……,算了,随他去吧,只要期末考试不挂科就是。
刘炎心头惋惜了一下,又一个到了大学就堕落的学生呐。可这也堕落的太快了吧!开学还没三天呢!
重生再读一回大学,李明远除了高数课还认真听一下,别的基础课他都是直接埋着头在那写写画画,构思的大纲。
期末考试这事,李明远已经想好法子了。前世他期末考试的时候,最喜欢做的就是把老师考试前最后一课画的重点打成一份字体特别小的缩印,夹带进考场,然后就是大抄特抄。这辈子李明远有了脑袋里的手机,连缩印的事都省了,直接把重点整理出来,用脑袋里的手机拍照保存。考试时直接翻脑袋里手机相册就成。
有了应对期末考试的计划,李明远上课开小差的行为就越发肆无忌惮。
梁月德是负责中国近代史的老师,他已经注意那个埋头不起的男生很久了。一般来说,刚上大一的新生,还没有大二大三那么油,上课还保持着高中认真听讲的习惯。所以,李明远这样不把他放在眼里的行为,在大教室里就显得特别醒目。
梁月德是个中年男人,头顶有些秃,长得也不和善。他沉默下来,底下行管专业的学生就感到了压力。他们顺着梁月德的视线,就发现了正忙着干自己事的李明远。
“李明远,李明远!”胡跃进小声提醒李明远。
陈明礼面无表情,常进倒是冷笑一声,充分表达了他对李明远的不屑。
在他心里,这个一号床没准是花钱找关系进了沙洲大学。
坐在第一排的齐葳蕤也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一脸无辜的男生一眼,在她心里,李明远这个上次英语考试勇夺倒数第一的家伙,除了油腔滑调、好大喜功,还贴上了不求上进的标签。
梁月德依旧面无表情,他让李明远站了起来,“这位同学,我刚才讲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时候,你好像在忙自己的事情。是不是这位同学已经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早就了如指掌了。我看,不如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第一次鸦片战争吧!”
梁月德话里说的好听,要给李明远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可只要不是傻瓜,都知道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李明远在全专业同学面前出丑!让李明远哑口无言,接着梁月德再顺理成章的批评李明远一顿,要他以后好好听课,还显示了梁月德本人的良好师德,完美结局。
除了胡跃进,还有面无表情的陈明礼,别的同学都纷纷转身,笑嘻嘻等着看李明远的囧像。
齐葳蕤没有和身边那些舍友一样露出看热闹的表情,她柳眉轻皱。这个对自我要求非常严格的女孩非常不喜欢大家看同学热闹的场面。
都是同学,同学倒霉了,为什么要这样开心呢?
李明远将众人的表情收入眼底,他清清嗓子,拿出了前世给客户介绍产品的专业派头来:“中文名:第一次鸦片战争,英文名:first。opiuwar,地点:中国东南沿海,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结果:英军获胜,签订《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参战方:英国和中国清朝。”
这是李明远从脑海里手机上百度结果直接照搬下来的。可以说,这样别具一格而又条理清晰的开场一出,本来抱着看热闹心情的同学们面色一下就严肃起来。
“谈起这次战争,那就不能不提这次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国自古因自身历史条件,未对传统的范围外的国家民族有足够的了解。明末清初以来,愈来愈多欧洲人东来中国发展贸易,但清朝自康熙以来一直收紧外贸政策,仅允准番商“将来只许在gd收泊交易”,不重视对外贸易,采取闭关政策。1757年,清廷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只留广州一口通商。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进一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批准两广总督提出的《防范外夷规条》,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外。更规定武器、米粮、硝磺、铁锅、废铁和各种铁器不准出口。蚕丝、绸缎也有出口数量规定……”
详实、可靠的史实和数据从李明远的口中脱口而出,梁月德本来因为近视而突出的眼球更加突出,简直像鱼缸里的金鱼一样。
让他像李明远一样侃侃而谈,这没有什么难的。可这需要梁月德提前做好备案。而李明远惊人就惊人在事前全无准备,完全靠临场发挥。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
这时候行管专业大部分学生早已目瞪口呆,他们看的清楚,李明远可没有看书本一眼,完全凭着记忆在阐述。而且有不信邪的也翻了翻书本,只有大略的过程,哪有李明远说的这般详细清楚!
“……后来sh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为纪念《南京条约》开放sh而被命名为南京路。”
讲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李明远终于中断了发言。
班级里的气氛就像凝固了一样,明明已经一片安静,众人的耳中好像还回荡着之前李明远掷地有声的讲解。
梁月德半晌无语,他不得不承认,在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了解上,这个学生是全面超过自己的。
“你…说的很好。”吞吞吐吐的,梁月德说出这句话。
好像高举的战旗颓然落下!毫无疑问,李明远胜利了!
齐葳蕤星眸亮闪闪的盯着这个散发着自信的男生,她觉得自己要重新评判一下李明远了。
就凭他刚才洋洋洒洒五六千字的发言,不学无术绝对和这个男生搭不上边!
第五十八章 疯狂的合同(求推荐求收藏)()
对李明远来说,重生意味着什么?是赚很多很多的钱,在喧嚣的夜场里?13??天酒地,纵意花丛,每天沾着无数的脂粉气瘫倒在床上?还是西装革履,开着名牌跑车,纵横于上流社会的酒会商场,和一群不认识的人假装热络的聊着一些冰冷冷的话题?再或者是同学聚会上,假装无意的谈起最近一单几百万的生意,然后把价值几百万名车的车钥匙随意丢在桌上?
二十八岁是个不尴不尬的年龄,有些人已经在这个年纪当爹,而有的人还孑然一身,在五彩冰纷的社会上独自晃荡着。
所有人在出生的时候,家世也许不平等,可思想上一定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一张白纸。
李明远这张白纸涂涂抹抹了二十八年,懂了不少事,也被迫忘掉不少事。在他以为就这么继续随波逐流的在人生的长河里继续漂流的时候,一个跟头把他送回了十年前。
他的白纸上,被时光的橡皮一口气擦掉了太多太多东西。
如果不是脑海里的手机,还有死党从2016年传来的声音,他也许会迷失在这个对他熟悉而又陌生的年代里。
不过还好,李明远总算知道,他重回一次,到底需要的是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