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郎,印刷坊的纸存量已经不多了,再买不到纸,顶多十天,我们就得停产了!”正当张超为长安肥厂已经万事俱备,只欠当风而高兴的时候,小郑管事又皱着眉头来找张超了。

    纸不多了,墨也不多了,再不进料,印刷坊就要关门了。

    印刷坊可不能关门,现在作坊里养着近两千号人呢。哪怕说都是些工资极低的学徒,可停产一天,张超也还得付一天工钱啊。

    看来,这个问题不解决都不行了。(。)

第289章 李三娘子() 
造纸不难,但远水难解近渴。

    造纸的工艺张超有,别说造些简单的草纸,就算造较好的皮纸、竹纸、麻纸甚至是宣纸、毛边纸,张超都有工艺。虽然有工艺不等于就马上能造出纸,可有工艺在手,造出纸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印书坊只剩下了十天的纸,自己造纸却是来不及了。

    还是得想办法买纸。

    造纸术在南北朝时迅猛发展,到如今已经是遍地开花。总的如说,如今按造纸原料可分为五类纸,以麻为主料制成的麻纸,以桑皮、青檀皮、楮皮等制成的皮纸,以竹子制成的竹纸,还有混合多种原料制的浆纸,用废旧纸加新料为浆的还魂纸。

    益州的麻纸,是如今纸中上品,有白麻纸、黄麻纸、麻桑纸、麻布纹纸,朝廷的诏令、奏章等各种文书均用白麻纸,抚慰军旅,用黄麻纸。

    长安的朝廷每月都要耗益州麻纸五千番。

    历史上最有名的宣纸,也属于皮纸的一种,是以青檀皮为主原料造的纸,因产地泾县,属于宣州,而得名宣纸。但是此时,张超还没听过宣纸之名,估计要么这宣纸还没造出来,或者是还没有改良工艺使得纸张达到扬名的程度。

    如今大唐四大造纸产地,蜀中、江西、浙东、皖南。

    麻纸、皮纸、竹纸。

    益州麻纸最好,皮纸和竹纸的工艺都还不算最好,因此后世的宣纸、福建竹纸,都还不算出名。

    长安周边也有不少的造纸作坊,但纸造的都一般,而且产量也有限。

    如今真正的造纸中心还是益州,益州麻纸以麻为原料,种类繁多,品质上乘而且他们生产的麻纸还普遍在制造过程中加入了专门的药剂,使得纸可防虫蛀。

    他们甚至造出十色笺,信笺有十种颜色,色色俱全,应有尽有。

    在家呆了一天,张超又返回了长安。

    回到长安,张超带崔莺莺先去了翼国公府。

    秦琼已经去了同州上任,但长广公主却是留在京城的。张超和崔莺莺拜见,长广公主倒是很热情的招待了二人。

    “十三娘啊,你上次送的香水我真的非常喜欢,上次我进宫拜见陛下的时候,陛下的好多妃嫔们也想托我向你订些香水呢。”

    “这个没有问题。”崔莺莺的香水生意做的很不错,她没有开店,而是只在这个上层的圈子里卖,有点神秘,却反而十分受欢迎,宫里的嫔妃,名门中的贵妇,贵族家的千金,如今谁不知道张家的香水。

    闲聊了一阵,张超也向长广公主提起来意。

    “我知道段总管家有造纸作坊,想求义母帮忙引见一下高密公主和段总管。”

    高密公主是李渊四女,长广公主是李渊五女,两人是紧挨在一起的姐妹,关系还是很不错的。高密公主和长广公主也样,现在的丈夫都是二嫁的。高密公主先嫁的长孙孝政,后改嫁段纶。

    段纶原是隋朝兵部尚书段文振的儿子,曾举兵迎接李渊入关,后又为李家招抚安定巴蜀。在益州左仆射窦轨率兵入河南协助李世民攻打洛阳期间,接替窦轨镇守巴蜀,担任益州总管,功封纪国公。

    去年冬,段纶入京朝拜,然后朝廷裁撤四行台,益州行台也被撤了,段纶暂时被留在了京中,还未返蜀。

    张超早听闻,段纶在巴蜀权柄极大,有自行其是的权力,可以设官授官。巴蜀在隋唐之交,并没有受多少战火,可以说是极为富裕的。

    益州的造纸业更是其中极有名的赚钱产业,听说段纶手伸的很长,早在这些产业里插足。不但自己也在益州建了数个大造纸作坊,甚至把持着益州的麻纸运往长安洛阳等地的销售。

    甚至在长安周边,段家也有几家规模不小的造纸坊,造的就是麻纸。

    说句简单点的,长安的朝廷用纸,都是通过段家。长安城里有半数的纸,也都是由段家掌握供给的。

    这就是权贵们的赚钱之法,权然后是钱。

    段纶虽然在蜀中没几年,可却已经跟个土皇帝一样了。那些造纸作坊虽然不少也都是些当地的大族手里的,可那些地头蛇却是顶不住段纶这条强龙的。

    这次段纶没有马上回蜀中,也因为朝廷陆续接到了好几个告他谋反的密报,但朝廷派人去调查却什么都没查到。

    正好这次朝廷裁行台,便让他先留在京中了。

    张超估计,密告段纶谋反的,肯定就是蜀中的那些被他搞过的当地大族。只可惜段纶是附马,而且本身在蜀地也没有搞什么大新闻,因此仅凭点捕风捉影自然是告不到他的。

    “找四姐夫买纸吗?”长广公主笑笑,这在她看来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已。

    长广公主叫了车马,带着张超去高密公主府上拜见公主和段纶。

    高密公主府很大,朱门白墙,院中高楼,十分气派。门前,停着不少车马。

    “那好像是三姐的马车。”长广公主认出其中一辆马车,她问迎出来的门子道,“三娘来了吗?”

    “回五公主话,三公主和柴驸马今日正好来访。大公主夫妇以及二公主和窦驸马也在。”

    “看来倒是来的巧了。”长广公主笑着对张超道,“正好给你引见下几位公主和附马。”

    进府,高密公主已经得到通报,出来迎接妹妹。

    “五妹今日怎么想起带着你那名满长安的义子张三郎来我府上了。”高密公主打量着张超。

    李渊除了这几年生的那些年幼皇子公主外,早年生了五子五女,其中四嫡子一嫡女。嫡三子李玄霸和庶五子李智云已死外,其余三子五女都已经是娶妻嫁人。

    今天,张超倒是意外的与李渊的五个年长女儿都见面了。

    长公主长沙公主、驸马冯少师,二公主襄阳公主、驸马窦诞,三公主平阳公主,驸马柴绍,四公主高密公主,驸马段纶,五公主长广公主,驸马秦琼不在。

    因为张超是长广公主附马的义子,因此大家对他倒也挺客气,尤其张超如今在京也挺有名气的,上次皇帝夜访张府,柴绍就也跟着去过,不过那次张超跟柴绍倒也没说上几句话。

    不同是宋明清几朝驸马,唐初的驸马是很受重用的。不会如晚唐宋时当了驸马,就不能再受实职要职。更不如明清驸马一样,尚了公主,甚至都不能跟公主住一个府上,连想亲热一次,还得提亲向公主的嬷嬷请示,还得花钱。

    唐初的驸马多是出身名门,同时也深受重用。

    如李渊现在这五个驸马,大驸马是在秦王府任职,算是混的最差的一个了。二附马窦诞,也是已故皇后的侄子,如今是安丰郡公、刑部尚书。

    三附马柴绍,岐州刺史、平道军将、右骁卫大将军、霍国公。

    四驸马段纶,纪国公、益州总管。五驸马秦琼,翼国公、同州刺史、羽林军将。

    一个个不是国公就是郡公,不是尚书就是总管、刺史、军将。

    都是实职要职,深得信任。

    “要买纸吗?这是小事,你要多少,我回头跟管事说声就行了。”段纶对于张超想要买纸倒是没怎么在意,段家现在可是掌握了益州麻纸的大半销售,尤其是长安洛阳等地的益州麻纸,都要经过他手。

    “我要的比较多。”

    “比较多?能有多少?”段纶笑笑。益州大造纸坊就有上百家,还不算上那些小的家庭作坊,大大小小的造纸作坊,每年产出的纸是相当量大的,甚至能供应关中和河南、山南、河东等大半天下。

    连朝廷的用纸,都是段家垄断,独家供应的。

    张超需要的纸张真的很多,基本上现在印刷术是张家独此一家,而凭着张超的名望人脉,他又接到了很多印书单子,既有朝廷的,也有私人的,还有寺庙和张家书坊自己的,最近还有道观主动来找张超印道经的。

    反正,独家的生意真的很好做。

    尤其是印刷书比手抄便宜好几倍,这更是诱人,更别提印刷书的精准,以及雕刻的新张体字精美,还有印刷的快速。

    现在张家印书坊两千多人,全力开工,单子都已经排到半年后去了。

    随便印一套书,千本起印,一本起码也是数卷甚至十几卷几十卷。哪怕只有十卷,一卷百个板,十卷一千个版,意味着一套书起码是一千页,一千本,那就是一百万页。

    纸坊造的纸比较大,买回来一张来裁成多张,但一百万,这也是个惊人的数字。可以说,印刷术是真正的在改变传统的读和写的方式。

    印刷坊,开始让书变的普通、普及。

    印刷坊打破了抄书的种种限制,不过现在还面临着纸的供应问题,麻纸用来书写不错,雕版也不错,但还是太贵了些。

    “不管你要多少,我都能满足你。”段纶很豪气的挥手道。

    张超本来想要谈谈长期供应合作,看顺便能不能把价格减一减。不过他看着段纶这样子,最后还是笑着没再多说什么。

    算了,先从段家买一批纸应急,然后自己开始造吧。

    其实,印刷没必要用麻纸的,竹纸更合适!(。)

第290章 不爱红妆爱武装() 
段纶等并不愿意多谈生意的事情,张超也就懒得再提。

    几个公主驸马都很年轻,长沙公主、襄阳公主、高密公主、长广公主拉着崔莺莺在谈香水啊丝绸这些,平阳公主坐在一边,却似乎有些不耐烦。

    段纶等四个驸马则谈一些朝廷要闻之类的。

    客厅之中,张超和平阳公主两人,倒是成了有些离群的。

    平阳公主对着张超笑了笑,起身,拿了副棋过来。“看来我们两个都有些特别,不如下盘棋吧。”

    张超看着那围棋,无奈道,“我不会围棋。”

    “你可是名满长安的大学士,岂能不会下围棋?不会下围棋,可称不了名士。”平阳公主给张超一种十分奇特的感觉,好像她就是个邻居家一起长大的姐姐,相当的熟悉,没有半分的陌生感。

    两人初次见面,她却丢下姐妹们,也不顾丈夫,反而拉着他一起下棋。

    “要不我们下五子棋吧,围棋我真不会。”

    张超简单的说了下五子棋的规则,然后张赵超执黑,平阳执白。

    今天平阳公主穿一件湖绿色束胸长裙,宽宽的裙带都系到了腋下,手臂间还挽着一条披帛,梳着高髻。露着欣长的脖颈,但脸上没有敷粉也没有抹脂肪,脸很干净。

    她的眉毛有些粗,跟男人似的两道浓眉,不过眉毛挺长,这让她增添了英武之气时又并不破坏她的漂亮。

    不过平阳和其它公主们一样,还穿了对襟长袍,根本看不到什么胸脯。

    平阳公主挺漂亮的,这一身装束也跟其它公主们差不多,看着都是些二十多的少…妇。实在难以想象,她披上战甲,统领娘子军作战时的景象。

    公主的棋也下的好,虽然初次下五子棋,却并没有让张超占到便宜,初战就告捷,让张超有些丧气。

    “我服了,公主原来不但战场上是把好手,而且棋场上也是不凡啊。我输了,给公主送首诗吧!”

    平时公主好整以暇,身子微微后倾。

    “能得小张学士写诗相赠,平阳深感荣幸。”

    “飒爽英姿七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大唐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平阳公主一听这首诗就喜欢上了,眼中也闪着光。

    “人都道小张学士名满长安,才高八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平阳望着张超,“我让我俩儿哲威和令武拜你门下为弟子,不知三郎肯不肯收。”

    柴哲威、柴令武。

    张超一下子醒悟过来,哎,平阳其实是两个孩子的娘了。柴哲威和柴令武兄弟两个,大的五岁,小的三岁多,都在崇门馆小学读书,他还喝过两人的敬师茶。不过显然,平阳公主说的拜师是另外一个意思。

    那是真正的拜师,而不只是学校里读书的先生。这个师,可是很重要的,天帝君亲师,排第五。

    师父甚至能相当于半个父亲。

    张超已经收了好几个门生了,来恒来济兄弟俩,裴行俭、还有李承宗,这都是正式拜他门下,行过师礼的弟子。

    “嗣昌,我想让大郎二郎拜文远为师,你觉得如何?”

    柴绍正跟段纶他们几个连襟谈论着西边的吐谷浑人,听到妻子叫,转过头来。

    “哲威和令武在崇文馆不就拜在文远门下读书吗?”柴绍偏了偏头,这个驸马早二十年前,也是长安城里有名的翩翩公子,将门出身的他也曾是长安城里游侠儿的一员,最喜呼朋唤友。

    后来入了东宫,做了太子杨勇的东宫千牛。结交了建成等一群勋贵子弟,是长安城里有名的纨绔。论起来,他其实就是王永安一类人。

    “不是小学里的拜师,是正式拜在文远门下,做文远的门生弟子。”平阳听出了丈夫话里的不太情愿,不过平阳公主是个很有主见的女子,很多事情,她问丈夫,其实更多的是个通知,而不是真正的询问他意见。

    “也好。”柴绍把身子又转过来一点,嘴张了张,最后说出了也好二字,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也早熟悉了妻子,一个眼神碰撞,他就能读懂她的想法。他把目光转移到张三身上,“等哪天,找个好日子,我带大郎二郎到张府,上门拜师。”

    张超突然觉得一直表现的很像邻家姐姐的平阳公主很强势,非常强势。柴绍看起来也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了,可在公主面前,却似乎毫无自己的想法。

    你们夫妻俩怎么不听听我的打算啊。

    罢了,既然你们要送过来,那就送过来吧,反正他都收了四个弟子了,再收柴家两兄弟也没什么,都只是一群小孩子而已。

    “继续下棋。”

    平阳公主若无其事的叫张超,两人继续慢慢下着五子棋。张超觉得平阳公主夫妻俩似乎关系有些不太对劲,表面上好像很正常,但总觉得不亲。

    张超跟崔莺莺之间就不是这样,虽然他们夫妻俩有时也会闹点小脾气,比如崔莺莺吃醋什么的。可平阳公主夫妻俩,却有种像是陌生人的感觉。

    听闻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当时柴绍夫妻在长安。

    李渊当时派人秘密赶到长安送信,让他们夫妻前往太原。但当时接信后,平阳却认为夫妻两个一起上路,实在是不便。平阳最后决定留下,往其它地方暂避,让丈夫去太原随父亲举兵。

    柴绍真的就留下三娘子,然后自己从长安跑到太原去了。

    张超也搞不明白柴绍当时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就算这真的是三娘子坚持的,可抛妻弃子,也太不应该了。

    而且听说柴绍似乎挺风流的,这人以前就是个纨绔子,婚后了也是爱美妾爱歌伎。后来柴绍随李渊打入关中,进入长安。柴绍又跟着妻子合兵去征讨长安周边,结果因为三娘子兵多,所以是主帅,柴绍带去的兵少,还只是个副将。

    这事弄的柴绍很没面子,到如今,反正就是表面一团和气,其实夫妻关系挺紧张的。

    本来夫妻之间,若是三娘子能放低点姿态,也许可能就不会这么拧了。可三娘子不仅是公主,在军中还是主帅,柴绍就是感觉处处被妻子压制,在外不爽,在家也不高兴,于是慢慢的就成了如今这个样子了。

    又下了两把棋,张超依然是输。

    平阳公主丝毫不会让棋,有多大本事就用多大本事,张超输的很难看。心里都不由的点上火了,怪不得柴绍跟平阳过不好呢,公主也太不懂的半点迁让了,这样让男人很没面子的。

    幸好后面长广公主她们叫平阳去后院试香水和衣服去了。

    大驸马主动的过来接班,跟张超继续下棋。

    冯少师在秦王府做官,跟李世民的关系很好,甚至是心腹。不过这人没什么大本事,就是以前家世还行。

    “三郎,听说你家印书坊生意很不错?”冯少师笑着道。

    “还算可以吧。”张超往棋盘上下了一子。

    “我家有个制墨坊,最近常接到张家印书坊买粗烟子的要求。”

    张超笑笑,“我倒不知道原来冯驸马家还有制墨作坊。”

    “都是家里传下的产业,不能跟你家的印书坊比。三郎啊,你看我们合伙如何?”

    张超没有马上答复,而是望着冯少师,等他的下文。

    “你有印书坊,我家有制墨坊,而段家有造纸坊,另外柴家、窦家和秦家有很多奴仆工匠。你说若是我们六家合个伙,岂不是就要人有人,要工匠有工匠,有手艺有手艺,要关系有关系了吗?”

    “我们合伙,那时可就是从造纸到制墨到印书再到卖书,可就是从头到尾包全了。”

    张超有些犹豫,造纸他也会,印刷墨更是他的独家本领,自己也不缺人,为什么要与他们合作?

    “三郎啊,其实这印刷术,最近好多家都在讨论呢。甚至有不少人家在暗里试制,印书都没什么难度的。你那书坊一出书,大家拿着印好的书仔细这么一琢磨,就都明白了七八分了。有那些专做这行的,更是立马就懂了。”

    “印书嘛,也就是写稿雕版然后印刷,很简单的。要仿制不难,为什么现在还没有人仿?不过是还在看风向而已,但早晚肯定会有新印刷坊出现的。说不好,到时朝廷自己也要建印书坊了,那个时候,这生意肯定就不这么好做了。”

    冯少师笑着下了一子,“不说别的,印书坊多了,到时相互竞争,这价格肯定得往下跌,利润就会减少。更别提,同行多了,这生意也就少了。另一个,这么多人做印刷,那纸、墨的需求就更高了,那时,你就算有生意,可如果买不到纸墨,这生意也做不下去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