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又对杜立等人说了几句,便让十人退下了。

    “几个粮商就给追赠,未免太大方了些。”

    等人一走,李承乾立即就对李超说道,觉得他堂堂大唐太子,居然要亲自接见几个商人,还只是小商人,而且还给追赠他们先人官阶,还是五品的,觉得有点丢份。

    李超哼了一声。

    “千金市骨这个故事我不是跟你讲过吗?现在咱们做的,就是千金市骨,让地方上的这些大户商贾们看看,咱们对待那些主动配和的人,也是很大方的。这就是恩!”

    李承乾很聪明的道,“既然有示恩,那是不是还得立威啊?怎么立威,是不是要把那些不肯听话卖粮的抓来打屁股?”

    “在你眼里,打屁股就是立威了?要立威,那就得狠一点,打屁股,你当是过家家呢?咱们已经定下了期限,到时我们选一个不听话,而且还要名声差的出来,杀鸡儆猴,直接给他来个一捅到底,抄家流放!”

    “这么狠?”李承乾有点惊讶。

    “不狠,你以为儿戏?不狠,如何真正立威?立威就如同利剑,剑一出鞘,必见血而归。轻易不出,一出就得见血,绝不儿戏。”

    李超随后又派人去了新丰会馆。

    新丰会馆里,正在举办酒宴,大家一起庆贺。

    王玄策上官仪等突然到来,带着一队北衙卫士,还弄的会馆里的人慌手慌脚,还以为哪里出了什么事情。

    “这位将军,不知道何事前来?”

    “在下王玄策,只是相国帐前一小卒而已,当不得将军之称。我奉相国之命前来,送一份东西给诸位。”

    王玄策把一封信交给杜立,然后便走了。

    杜立送到门口,本还想送点金银礼物,可王玄策却笑着挥手拒绝了。

    “李相国送来的是什么?”

    “不会是要我们再卖粮食吧。”

    有人心疼,这次会馆凑了十八万石粮食,可没少出粮,再凑,可就真是舍不得了。

    杜立不理会这些眼皮子浅的人,他不相信李相国还要他们再出粮。

    打开信,匆匆一目十行扫过。

    “是好事!”

    “什么好事?”

    好事就是李超准备在上洛城也新建一家救灾饼厂,李超邀请新丰会馆的粮商们一起加入。

    “李相国让我们也加入救灾饼厂?”

    一群粮商真是意外惊喜,救灾饼现在可是一个很热门的生意。这其实是一个很新颖的生意,一个联锁加盟项目。

    李相国和京中许多勋戚们联手推动,筹集了不少的资金,然后在各地建立救灾饼作坊。每个地方建立的作坊,都会选择当地比较有名的豪强大族一起合作。他们会把当地作坊的部份股份分出部份来给那些当地豪强大族们,一起合伙。

    李相和那些勋戚们,是拥有各地作坊的部份股份,而各地的豪强呢,则只拥有当地作坊的一部份股份。

    这种模式很新颖,也算是过江龙与地头蛇的强强联合。

    新丰会馆在商州,既算不上是本地大族,也算不上什么豪强,连地主都算不上,只算的上是在商州的关中新丰籍粮商同业。

    可现在,李相要在丰州新开一家救灾饼厂,却选了他们新丰会馆做为合作商。

    “我们整个新丰会馆?”

    “嗯,李相将在上洛城里建一家救灾饼厂,直接与我们新丰会馆合作,只有与我们合作。”

    会馆一百多家粮商,是一个整体,与李超那边合作。

    “李相国居然选我们合作,太不可思议了!”

    杜立也点头,他当初决定向李超拍个马屁时,都没有想到,这个马屁居然回报这么的高。

    “杜哥,你说咱们跟李相合作开救灾饼厂,有前途吗?”有人担忧的道,李超那是宰相,万一到时他坑大家,他们都没处说理去。

    “放心吧,跟李家合作的商人多了去了,还从没有人说李家坑过合伙人,咱们这次是真的要发了!”杜立笑道。(。)

第620章 头一炮(恭喜hcylovegtt荣升盟主!)() 
商州衙门后院,这里已经被刺史让了出来,做为太子承乾和相国李超的下榻之处。

    没有了外人,李承乾又恢复了那个老样子。到处乱转,四处打量,对于他来说,出了京城后,似乎一切都很新鲜。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总能惊奇。

    李超很喜欢太子的这种惊奇的样子,很多对于李超来说很平常的东西,太子却总能保持惊奇。

    惊奇好,惊奇能让人保持一股子开放的心态,而不是麻木。

    “老师,我今天的表现不错吧?”承乾问。

    “还行吧,若是今天你能主动的提出追赠粮商们的先人官阶,而不是让我在一边提醒,那么你就真的很不错了。”

    “老师,你说咱们千金买马骨,真的会有效吗?”

    “肯定会有效的。”李超肯定的答复,“当然,真正要见效,可能还得要一两步。太子你刚加恩,那么接下来还要我来立威。”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既示恩,也要立威,总得恩威并济,才能让那些粮商大户们真正的肯把粮食拿出来。

    “真要杀人?”

    “不杀几只鸡,如何儆猴?太子殿下,莫要觉得这是残暴不仁,杀人也要看目的。如果毫无原因的随便杀人,那当然是残暴是嗜杀是不仁,但如果为救人而杀人,却又另当别论。如果我们这次不能在大饥荒前做好准备,那到时真的会死很多人,很多很多人,数以十万计的死人,所以,为了少十万人,而杀二三为富不仁之人,是当作之事。”

    “更何况,我们也不乱杀人。既要杀人立威,也会找那种劣迹斑斑,是地方一害的人来杀。这样既能立威,又让令百姓拍手称快,除地方一害,算是一石二鸟!”

    承乾听的不是太明白,但大致意思还是听清楚。

    “明白了。”

    李超在商州暂停,没有急着去邓州。

    商州离邓州很近,两州相邻。不过因为一个大灾年即将到来,打乱了原来一切的布置。以前李超计划五年建新都,那是有一个计划的。可现在建都只是次要,主要是防灾。一切都要围绕着防灾救灾来,就连建都,也成了安置流民的一个以工代赈的法子而已。

    现在李世民也不在意五不五年建成汉京了,李世民只在意,能不能防住这三十年一遇的大饥荒。

    李超现在进入商州,初入山南,他这头一炮必须打响。

    在商州如果不能开门见红,筹不到粮食,那接下来只会更难。无论如何,商州这一炮都必须打响。

    李超坐在县衙里,却也不急。

    一切都要慢慢来。

    千金市骨,该表的态也表了,该下的命令也下了。现在,就看商州这些大户地主们的表现了。

    新丰会馆杜立等粮商积极卖粮给官府后,倒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一时间,不少人来向衙门卖粮,主动申报存粮数量,态度积极。

    这家几百石,那家几百石,一天下来,也凑了十来万石。

    刺史高兴的手舞足蹈,不时的过来邀功,李超却只是微微一笑,并没太激动。

    商州虽然是个耕地少的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但也有那么大的,何况这里因为紧靠着关中,一直以来,都有大量的粮食集中在此转运,这里有许多粮食的转运粮仓,粮食绝不少。

    昨天新丰会馆一个行馆就拿出了十八万石粮食,今天商州那么多的地主大户商人们,才拿出来十来万石,还不如一个会馆。

    李超不用看具体的账本,也知道这远远不如商州超额粮食的一半数量,别说一半,他估计三分之一、五分之一都远远不到。

    不过这个结果,也在李超的意料之中。

    光是恩,没有威,谁会畏惧呢。

    那些来卖粮的估计只是一小部份,甚至这一小部份人里,只怕也并没有按规矩把超额的一半拿出卖给官府,隐报瞒报少报,花招肯定是有。

    “刘刺史,你再派出衙吏,四处通知,让各乡里正们也都下乡宣告。本相和太子殿下会在商州再呆一些天,希望大家能够精诚团结,如实按朝廷的规定,把超额的存粮一半,都拿来卖给朝廷。朝廷不会忘记大家这次的表现的,该表彰的会表彰,到时改减免税役的也会减免。可若是以为朝廷好骗好欺,不按令和买或者隐瞒少报,这个后果可是很严重的,勿谓某言之不预!”

    刺史听到这充满着杀气的话,额头有点冒汗。

    他一个老官僚了,当到州刺史也算官不小了,论年纪,更能当的上李超的爹。他在仕途宦海几十年,可站在这个年轻的使相面前,却总感觉心中紧张。

    人的名,树的影。

    李超的年纪虽轻,可这却是玄武门首功之臣啊。玄武门,谁不知道真相就是当今宫变废了太子软禁了皇帝,然后夺了帝位。玄武门首功之臣,那就是宫变的首谋了。这样的人物,岂是一般人?

    何况还曾在陇右打服吐谷浑,在朔方一战灭掉中原最后一个反王。

    “请相国放心,某一定加紧督促。”

    “把卖粮的帐本留下吧。”

    该要出手的时候李超从不会含糊,他出京的时候,就知道,不会有那么的顺利,到时总少不了有人要以颈试刀的。

    来的时候,李超带来了李家产业中的不少专门的账房,目的就是专门查账对账。而且李超还有柯庆这个顶尖刺客。

    柯庆不但能刺杀,也一样是打探消息的好手,他一手训练的那支杀手小队,这次就跟随着李超。

    一个商州就这么大,大户豪强们也就这么多,谁家有多少田地,哪家有多少存粮,这个其实都不是什么机密之事。

    柯庆只要带着他的小队出门转两天,李超就能把商州的这些富豪财产状况摸的一清二楚,更别说是粮食这种大宗的物品了。这可不是金银首饰,上了百石,那就是十几万斤,往哪里藏?

    何况还是几百几千石这么多。

    现在李超给这些商州豪强们一个七天的最后通牒时间,七天内,算是他们的最后机会,也是柯庆他们给李超收集一份确切的商州豪强存粮资料表的时间。

    七天后,到时李超就会对照着柯庆报上来的表格,然后一一来比对那些商州土豪交上来的粮食。

    谁如实交粮了,谁少交了,谁没交,到时就会一清二楚。

    “七天,刘使君,你让人跟商州的这些大户们说清楚,还有七天时间。七天之后,我和太子就会前往邓州。但是走之前,对于商州的大户们,该表彰的会表彰的,如果有人敢糊弄某和太子,那么后果自负!”

第621章 新太子…党(感谢情情情癫万赏!)() 
当天,商州刺史主动上报家中存粮数字,并把家中一半存粮如数上缴官仓。粮食倒不多,也就百来石粮而已。这些粮主要是商州刺史的职田以及他家在商州购置的田产所得,商州刺史是外籍官员,在商州的田产情况很明显。

    百来石粮,有心人一算就知道这是严格按朝廷的标准缴的粮食数量。

    刺史都一斗不少的和买了,其它人自然也得考虑考虑清楚。

    刘刺史白天把粮卖了,晚上太子就召他共同用晚膳。跟太子一同用膳,刘刺史感觉脸上很有光。

    饭间,刘刺史向李超请求道,“相国,下官有个不情之请,还希望相国能够答应!”

    李超一边抖着绿豆凉粉,一边道,“什么事?”

    刘刺史支唔着说出请求,“我有个幼子,今年也十八了,文不成武不就,一直跟在我身边,可奈何我疏于管教,到现在成天胡混,没个正路。属下想,相国能不能把犬子收在身边,充做相国之亲内,让他也能上个正道。”

    刺史都是三四品官,算的上是地方高级官员了,一般他们的儿子,都是可以直接承荫入仕的,就是凭着父亲的品级直接有出路。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儿子年少时,可以送进国子监读书,读到十七八岁出来,直接进三卫五府的亲勋翊中担任侍卫。

    几年后,就可以外任了,然后就凭本事凭资历慢慢升。

    当然,门荫也是有限制的,一个官员能够荫几子,都有限制,和品级爵位有关。

    刘刺史的儿子较多,有的儿子早就承荫入仕了,这个在身边的是小儿子。而且是个婢生子,母亲连妾都不是,算是奸生子,地位较低。但刘刺史喜欢这个儿子的母亲,连着也很宠爱这个小儿子。

    小儿子没资格直接到国子监读书,也没资格进三卫五府。

    这次看了李超这么年轻,却如此的威风之后,刘刺史便想把儿子弄到李超身边当差。宰相是有帐内和亲事的,这些帐内亲事,都是由品官之子担任,算是一种服役,也是一种出身。能在王爷、宰相公侯身边担任帐内亲事,那也是一种资历,表现好的直接就有机会得到举荐任官,一般情况下到了年限后,也会有考核机会,出仕的机会很大。

    而且谁都知道,做帐内亲事,得看跟谁。

    跟对人,前途无忧。

    若能跟着李相国,他这儿子哪怕出身再卑贱,也还是有保证的。

    李超停下筷子,认真的道,“他品性如何?”

    “人虽然没定心性,但品性很正,就是平时爱呼朋唤友,爱管闲事。特别是仗着学过武艺,有些拳脚本事,所以好打抱不平。平时跟上洛城里的一帮少年,还结社相伴,很不让我省心。”

    这么一说,李超倒是对刘刺史的这个儿子有些在意了。一个好打抱不平的热血少年,武艺还很好。

    “他学武的吗?”

    刘刺史道,“以前也跟我学过文的,书是读过不少,但读书没什么天赋,倒是学武艺很有天赋,骑马射箭马槊钢鞭,样样皆精,尤其射箭,百步能穿杨。”

    “那他有意从军,沙场建功吗?”

    “他就是有这种想法,整天就是骑马射箭,呼朋唤友去打猎,天天想着去投军呢。”

    张超点头,这样的少年还是不错的。

    “成,这个事情好办,不过我觉得如果令郎真如刘使君所说的一样有志且勇武,我倒愿意推荐他到太子殿下身边做一个侍卫。以后如果表现好,补一个东宫内卫也不错的。”

    对于李超来说,这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情,但对刘使君的小儿子来说,这却是极大的待遇了。

    太子的侍卫,哪怕不是亲勋翊三卫五府里的,那也是前途无量啊。

    幸福来的太突然。

    “太感谢李相国了。”

    李超笑道,“小事儿。”

    “这可不是小事儿,对犬子来说,那可是天大的事了。”

    李超道,“一来他是刘使君之子,二来也是他品性好武艺高,当然,到底行不行,还得待他见过太子再说的。但只要他真如刘使君所说的一样,人品好武艺高,那么这样的有为青年,我肯定会向殿下大力举荐的。”

    “多谢相国。’

    “不说那客套话,若是他能入太子青眼,那以后让他忠心为太子护卫就好。”

    刘使君马上明白李超那话中之意,李相国那是为太子拉拢他了。他自己宦海几十年,也不过一个商州刺史,历经几朝,风风雨雨,在朝中也没有什么过的硬的靠山。

    现在当朝第一宠臣李相国亲自他向抛枝示好,还是代表着太子殿下来拉他,刘晔感觉自己真有点受宠若惊了。

    做为地方官员,他平时想站队都还没机会呢。

    况且,投太子又不是站队。太子是储君啊,皇帝的嫡长子,有李超这个当红宠相做丈人,又有长孙无忌那个皇帝心腹做舅舅,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那是异常的稳固啊。谁能动摇的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太子现在虽然才七岁,但地位稳固,现在加入太子阵营,这有什么值得担忧的。

    天大的好事呢。

    刘晔的底线李超是查过的,商州刺史刘晔,出身其实还是不错的,荆州江陵人,曾祖父曾是南梁的吏部尚书。他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时曾为萧铣政权中的中书侍郎,降唐后出任商州刺史。

    在给萧铣当侍郎前,还当过西梁小政权的官,后入隋又做了隋朝的官。

    总之是宦海半生,浮浮沉沉,是个还算有才能比较耿直的人。

    出身后,才能强,除了运气不好外,刘晔是个不错的人。

    李超看中这人的品性和才能,又加中他原是南梁降官,并没有什么复杂的背景,不是哪个山头的人,李超这才有意替太子承乾拉拢他。

    承乾虽是太子,但也一样需要经营自己的势力。虽然太子结交势力,是很被忌讳的,但真的傻傻的什么都不做,那样的太子是当不长久的。

    只要不越过那道红线,有些事情皇帝也不会那么太严厉。

    品德不错,又有能力,还没有圈子的人,替太子示好拉拢拉拢,这是很有必要的。

    扶保太子上位,对于李超对于灞上李氏家族来说,这都是一荣共荣的事情。

    李超出手拉拢刘晔,刘晔那是二话不说就愿意了。

    他觉得刘晔出身不错,才能不低,可殊不知,刘晔等许多世家出身的官员,更加羡慕李超。白手起家啊,短短几年,居然就已经名震天下了。(。)

第622章 洞若观火(感谢陈志扬万赏!)() 
灞上李家,新兴豪门啊。

    他们能有今天,靠的是千年世家、百年世家的传承和影响力,是错综复杂的联姻,是家学的传承,可他们有如此好的出身,奋斗大半生,也不过是得个男爵子爵甚至是个刺史侍郎之类的,那还已经成就非常好的。

    许多名门出生的,甚至连个刺史都混不上呢。

    可看看李超,白身到国公,寒门庶族到如今的新兴豪门,更让他们暗暗佩服和羡慕的还是李超的允文允武,功绩都是实打实的。

    人家打仗每一仗都漂亮非常。

    人家不但能打仗带兵,还能写诗修史编书,甚至发明雕版印刷,办报纸,发明出更好的纸和墨,这些,都是能名留青史的啊。

    他们做不到,李超却全做到了。

    这样一个妖孽一样的人物,不但能写书能打仗,人家还会站队。

    玄武门之变,就是一场豪赌。

    李超不顾太子的万般拉拢,却一直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