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说连李想办法控制住的这个价格,百姓都还买不起定量额度内的粮,那李也没更好办法能解决。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得涉及到官府救济那一部份了。

    自己买不起粮的百姓,到时就得由官府施粥赈济,或者以工代赈,来给他们解决吃饭的问题。

    “去吧,把这些抄写多份,然后张榜公布,宣传告之!”。

第641章 众怒() 
一百文一斗小米,一百五十文一斗大米,小米一斗还不到四千克,大米一斗不到五千克。一个成丁一个月起码需要五斗粮,哪怕就是吃小米,也得五百文钱。而一家如果五六口,得需要两三千钱。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是难以负担的。

    天色昏暗,虽还未全黑,可襄阳城里已经响起了净街鼓。

    李相国到了襄阳,除了一来就公布了三条震惊整个襄阳的新规之后,接着就是下令山南东道各城晚上实行宵禁。

    天一暗,就开始关闭城门,各商铺也禁止晚间营业。

    白天在街上跑了一天,四处敲锣打鼓宣告衙门新规的宋安业总算也下值回到家,一推开门,便对屋里道,“有没有吃的,弄点来,饿死我了。”

    他的妻子从里屋迎出来,帮他换下外面的长袍。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啊,没在衙门吃饭么,我去给你做饭,再给你热壶酒。”

    “下碗不托就好了,酒不要了。”

    “怎么了,你平时不都爱喝两杯吗?”妻子奇怪的问。

    “不能喝了。”宋安业长叹一声,“今天太子和李相国到襄阳了,都说李相国厉害,以往没见识过,今天可算见识了。一来就是三条新规,一条比一条狠,头条就是禁酒。不但禁酿还卖酒和喝酒。我的个天,还真没有听过这样的事情,酿酒卖酒不许,喝酒也不许了。”

    “还有这样的事啊?”

    “何止啊。以后上饭店吃饱,得多付两成的饭菜钱,而且吃不完了浪费的话还要罚款。”宋安业在襄州衙门里也算是个小班头,平时没少上饭店吃饭,反正也不用他掏钱,都是些商户百姓之类的请客,喝点小酒点桌子菜,有时还会叫个歌女弹琴唱曲,挺逍遥的。

    但今天新官上任,却对所有衙门的公职人员下了令,禁止到酒楼饭店吃喝,不得接受商户百姓的请吃请喝,衙门以后会派人在各地巡查,一经发现有官吏敢到衙门吃喝,立即就地免职。

    “不是说李相国是个很不错的宰相吗?”

    “不错?”宋安业摇摇头,“不错个什么啊,一到山南就杀了十三人,破了十三家,人称李阎王,现在看来,一点不差。这以后的日子难过了!”

    妻子安慰,“估计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等这阵火头过去也就没事了。不让在外面吃,那就在家里吃就是了。”

    “家里吃?家里以后也不好吃了。”宋安业告诉妻子,明天就得去衙门办粮本,然后交钱换粮票,以后买粮,都得拿粮票去买。一个男丁一月还只有五斗粮定粮,简直要命。

    “还有,我们家的那几个奴仆,也得给他们到衙门登记,上户贴,要不然就办不下粮本,换不到粮票了。没有粮本粮票,都没地方买粮去。”

    “有钱粮店也不卖粮了?”

    “对,不卖了,只收粮票。而且以后办下粮本了,每家每户还都划定了指定买粮的粮店,只能凭粮本到那个店买粮,其余的地方有粮本粮票也不得跨区买粮。”

    “这。。。”宋妻也觉得匪夷所思。

    “这样弄能行吗?”

    “现在就看这李相国的本事了,这么一搞,这襄阳城接下来估计有的是热闹了。”

    “还好我们家里有些存粮呢。”宋安业在襄州衙门做事,家里父亲兄弟在郊区耕种,家里也有二百来亩地,也算是个小地主,平时宋安业衙门里领份粮,一家人都还有多。凭着宋安业的关系,宋家还在襄阳城里开了家小粮店。

    想到自家粮店先前已经把一半粮食和买给官府了,现在这粮店又等于是被官府抢了,宋安业也是心头不畅,本想喝壶酒,可想到官府禁酒令,又不太敢以身犯法,万一被查到了,丢掉公差不值啊。

    “咱家这粮店岂不成官府的了?卖不卖得官府规定,卖什么价也得官府规定,这还不如直接把粮交给官府好了,让他们卖不就更好,省得还收什么粮票然后再去换钱。”

    宋安业冷笑一声,“都把粮扔给官府了,官府哪有这么多人手来售粮?李相国那是打的极好主意,我们粮店都按他的意思做,实际上就是在给官府办事了,还不费官府的人手。”

    “这李相爷还真是精。”

    “精,只怕精过头了,这是要犯众怒的。”

    宋安业感觉十天疲惫,这李超才来一天,已经让他万般不自在了。一想到,以后李超就常在襄阳,他就头疼。这日子,以后还怎么过啊。

    “这李相国怎么下这么多奇怪的规定呢?总有些原因吧?”

    “原因自然是有的,我也是听上面人说的,据说今年秋旱还只算是小灾,明年还会有大旱灾和大蝗灾,所以朝廷现在才急急忙忙的四处弄粮,李相到襄阳后又弄出这么多苛刻的规定,都是为明年做打算呢。”

    “原来是这样啊,明年真有大灾?那我们也应当多存点粮啊。”

    “存什么存啊,有这李相国在,我们存多少粮都保不住。你看,你刚出来的时候,是说给我们留了定额,然后超额的才和买一半。可是这才多久,他一到,马上又把各家粮铺算是收编了,粮价由官府定,还不能直接卖,得凭粮本定区凭粮票定量卖,卖粮收粮票然后到衙门去换钱,可我估计,到时衙门多半是没那么多钱兑换的,又得打白条,说白了,就是抢粮了。”

    他妻子道,“你也别这么烦心了,反正我们家的粮铺也没多少粮食,亏也亏不了多少。这李相国来头那么大,我们还是不要去触犯他的霉头的好。好了,你坐会,我去给你做饭。”

    门砰砰的响起。

    宋安业不满的起身开门。

    是衙门里的小王,小王他爹以前是宋安业的老上司了,还算是他师傅,后来人老了退下去了,宋安业顶了老王的位置,再后来,老王让小王也进了衙门,老宋便成了小王的师傅了。

    “师傅,不好了,出事了,李相国让衙门里的人都回去听差呢。”

    “出什么事了?”宋安业皱眉问。

    小王气喘吁吁的道,“好像是城里好些粮商在和丰楼聚会,似对李相国的新规不满,准备联合反对什么的,现在李相国要去抓人,让衙门里的人都回衙待命呢。”

    宋安业吸了口凉气,这还真是预料不及啊。

    李超的命令苛刻强硬,而粮商们的反弹更是迅速,白天李超刚到,马上发布了三条新规,这晚上商人们就不顾宵夜禁令,在和丰楼商议反对,可李超更狠,直接就要抓人了。

    “走吧!”宋安业心头也有些复杂,但他知道,今天晚上的襄阳城会很热闹了。

第642章 法不责众() 
第五更送上!

    宋班头也算是地头蛇了,哪里不知道襄阳城里的那些粮商身份,说白了,就是襄阳的大户豪强们啊。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毕竟襄阳城都筑城八百余年了,这个南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扼守长江中游,每年往长安输送的粮食,有一半以上都是自这里经过的。

    不论是自育水向北往洛阳,还是经丹江往商州灞上,这里都是必经之地。

    独物的地理位置,就使得襄阳成了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还是全国有名的粮食转运仓储地。

    宋班头听小王说了几句,心里已经有数了。

    他心里开始骂娘,这些豪强也真是不怕死啊。上洛刚斩了十三个,这边又敢顶风做案,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啊。

    “走快点,今天估计真要出事了。”

    宋妻在屋里追出来,“我这已经下面了,吃了再走啊。”

    “还吃什么吃啊,火烧眉毛了。”宋班头无奈,虽然他心里也挺乐于看到有人出来闹一闹,可以他的直觉,又觉得眼下时节,谁出来闹那就是谁死。“李阎王一来,我们倒成了牛头马面,得拼面在外面勾魂索人,今天估计得饿着肚子了。”

    小王有些兴奋的在一边道,“我听说襄阳城各大粮商差不多都去了和丰楼,看样子声势不小啊。最新最快更新李相国再狠,可也不能一下子把襄阳的粮商都给抓了吧,毕竟法不责众嘛。”

    “法不责众?”宋班头冷笑几声,“永远不要低估朝廷的狠厉和决心。想想前隋之时,大业末年,朝廷一次比一次狠,什么样的事情干不出来,距今也不过十来年而已,你那时也懂事了啊,就忘记了?”

    小王道,“可隋横征暴敛,不是很快就亡了嘛。”

    “前朝灭亡,又不全是因为这个。总之啊,小民不与豪强斗,富不与官斗。跟朝廷官府做对,那是找死啊。何况这次官府又是太子和李相国,那真是连往上告状的机会都没有。”

    “真敢那么狠?”

    “这话你应当去问问上洛十三家。”宋班头哼了一声。

    襄阳城,襄州刺史衙门,衙门外又加了几块牌匾,山南东道安抚使衙门、山南东道观察使衙门、山南东道大都督衙门、山南东道转运使衙门、山南东道盐铁使衙门、山南东道屯田使衙门、襄州都督府。。。。

    一个衙门,挂上了十几块牌子。

    光是那一块块的牌匾,就足够让来到这里的人心生敬畏了。

    何况还有两面更大的旗帜树在一边,一面是太子旗帜,一面是李超的宰相旗帜。

    衙门里,一群官吏正在苦劝李超。

    “相国,今日刚刚到任,已经连续颁布了数条新规,百姓们还没有适应。现在地方粮商在和丰粮饮宴,也无须兴师问罪啊。”

    “派几个人去通知他们一声,让他们喝完酒早点回家就好。”

    “和丰楼里的粮商,都是襄樊豪族大户,不宜轻动啊!”

    不但那些本地的官吏苦劝李超,连李超带来的官吏也都在劝李超。本地官吏劝告,多数是因为他们与本地粮商豪强们关系错综复杂,有利益瓜葛。而李超带来的人劝他,则是因为觉得这事情比较大,毕竟和丰楼里的粮商很多,这要硬上,关系一僵,后面就不好处理了。

    李超冷笑一声,一句法不责众,就能让此事揭过?

    他就会坐视不理?

    他今天刚颁布的宵禁令和禁酒令,结果那群粮商就公然在和丰楼里大摆酒宴,公然违犯宵禁令和禁酒令,这是丝毫不把他李超放在眼里。

    而且很明显,这群粮商此时聚会,肯定是冲着他刚颁布的新规来的。

    这些人想要公然硬顶新规,不准备实行李超的统一粮价,统一计划粮食定量供给了。

    今天李超若是算了,那他们就以为李超怂了。以后肯定会更得寸进尺,这可是寸步不能让的。

    “你们什么都不用说了,本相到任,已经宣布了新规,可他们却公然践踏,他们既然如此无视,那就要承担后果。”

    “程处默、牛见虎!”

    “末将在!”

    两人顶盔贯甲,早做好准备了。李超刚才让他们点齐本部人马,二人早就把各自手下的二百号人叫齐,并穿上装备了。

    四百号北衙禁军,非常的威武。

    放在襄阳这样的军事重镇,拉出去都十分拉风。

    一群官吏们看到李超已经把那两位伯爵都叫出来了,都不由的变色,今天这个事情,看来是不能善了了。

    “你二人立即率本部前往和丰楼,查封此违禁酒楼,并将酒楼中违犯宵禁令之人,全都押回衙门大牢。”

    牛见虎带着铁手套的拳头在大块铜镜上一敲,铛铛作响。

    “请相国放心,不过如果酒楼里的人抗命,不配合我们怎么办?”

    李超淡淡的道,“敢抗命不从,就打,打到他从,如果敢反抗,你们知道怎么做。若是有人敢持械,就地正法!”

    淡淡语气,说出来的却是凶狠无比的话。

    有人还要劝,李超却不听了,手一挥,牛见虎程处默已经出去了。

    和丰酒楼。

    襄阳城最大的一家酒楼,酒楼的东家,正是襄阳城里和丰会馆的馆主,同时也是和丰粮行的大东家。

    和丰楼的东家也是襄阳大户,家有良田万亩,经营的和丰粮行,规模极大。他们家的粮船,每年甚至从蜀中和东南一带买粮运粮,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就有和丰粮行的粮船,许多大城里,都有和丰粮行。

    襄阳,就是和丰粮行的粮食转运仓,许多粮食都最终汇集存储在此,然后分批转运到关中、河南等地去。

    李超的三条新规,尤其是第三条,直接就是要把和丰楼的东家丰家给抢光了,他们岂能甘心。

    从码头一回来,丰家家主丰孝安就让管事往各家下贴,邀请他们前来和丰楼一叙。

    丰家在襄阳的面子还是很大的,尤其如今这事又都涉及到各豪强粮商们的切身利益,虽有上洛十三家遭遇在前,可此时他们还是来到了和丰楼。

    “三条新规,一条比一条过份,尤其是第三条,这是明抢啊。我们都已经和买了一半粮食了,朝廷还不肯罢休吗?”

    “就是,这一次,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了!”

    。。。。。。(。)

    (:,!:。

第643章 杀无赦() 
酒壮怂人胆。

    和丰楼里,酒过三巡,襄攀的粮商们便个个口气大了起来。

    一个个喊着坚决不能答应李超的粮食新规,谁家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要由官府来订价,由官府来监管,这都是没有过的事情。

    丰孝安举起酒杯。

    “诸位,为了我们有口饭吃,这次我们一起同心协力!”

    “同心协力。”

    “干杯!”

    酒杯里杯筹交措,越喝越豪气。

    襄阳城街上,牛见虎和程处默骑着马,身后是打着火把的四百北衙禁军,全都穿上了明光甲,端着八尺长枪,腰挎横刀,肩背强弓。

    杀气腾腾,气势汹汹。

    整齐如一的脚步,靴子踏在街道上,发出哗哗的声音。

    街道两边的里坊里面,听着这些声音,正在吃晚饭的襄阳居民们,都惊疑的凝神静听。

    “这是什么声音?”

    “好像是过兵的声音。”

    “过兵?大半夜的过什么兵啊?”

    “不好,这些人好像是去和丰楼的!”有些人听出了声音所去的方向,面色不好。“我们家阿郎现在就在和丰楼呢!”

    “哎呀,不会吧,真的去和丰楼?”

    “李相派兵去和丰楼了?”

    街边的坊内的居民都坐不住了,全都从家里出来,虽然坊门关着他们无法上街,但在坊内,其实还是可以活动的。甚至坊内有时还会有几家便民小店,现在大家聚在坊内的街道上,有些惊惶不安。

    一边是过江龙的李相国,一面是地头蛇的本地豪强。

    李相来的第一天,结果两边就给硬扛上了。

    宋班头和小王等襄阳城的胥吏们,也都全接通知回到了衙门,披上衣服,拿上铁链铁尺,赶到各个坊区城门执勤站岗。

    上面有通知,今天晚上任何人试图趁乱生事,抢劫偷盗等等,都从严打击。敢出坊门的,都要被拿下大牢。

    “马上就过中秋节了,一天也不得安心啊。”老宋站在一个坊门前,手里啃着一个饼子,这是从衙门出来时,衙门里发的晚上干粮,一人两块饼子,里面放了点咸菜,味道非常一般。可总算能填点肚子!

    “师傅,要是一会有人要出坊,咱们真动手?”

    “不真动手还假动手啊?没见相国把北衙禁军都撒出去了?四百号北衙禁军呢,和丰楼的那些人今天晚上是要倒大霉了。咱们还是老实的听命令,好好的把守这坊门吧。来的时候,没听上面说,各自分片划区,咱们这是包干了呢。要是人从我们这里出去了,到时就是我们的责任了。回头追究过来,你总不想被拉出来明正典型吧?”

    丰孝安让人取来一卷好纸,然后开始提笔写信。

    这是一封请愿书,向朝廷上书请愿,说明李超在山南胡作非为。丰孝安的字写的还不错的,很快,一封请愿书写完。他在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又按上了手印。

    “诸位,大家联名请愿,一起在此书上签名按手印!”

    一个大粮商上前,提笔写下自己名字,按上手印。

    然后另一个商人也上来。

    没一会,签名书后面,已经署上了一大串的名字,足有好几百个,每个名字上,都还按着鲜红的手印。

    看着这些名字和手印,丰孝安很高兴。

    李超在上洛能杀十三人,他还能在襄阳再杀?这上面可是足足数百人,都是地方豪强和有名的商贾,那可不是商州上洛那小地方的小地主们能比的。

    再说了,他们可都是按令把超额的一半粮食都和买给李超了的,他们是遵守朝廷命令的良民。李超凭什么还要得寸进尺,朝廷有这样的规定令文吗?

    他不相信李超还有胆子把这几百号人都抓起来杀了!

    “丰兄,咱们这样跟李相对着干,只怕也不太好啊。”有人道。

    “不是我们要跟李相对着干,实是李相不给我们活路啊。卖了一半了,现在又来这招,这是根本不给我们留余地啊。既然如此,那咱们也没有其它办法了。”

    “要不,我们明天去拜见下李相国,跟他谈谈,看看他能不能稍退让一点。”

    “嗯,也行,明天我们就去找李相谈谈。”丰孝安此时自信满满。

    就在这个时候,和丰楼的掌柜一下子推开了门,慌慌张张的跑进来。

    “东家,不好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通通的上楼梯声打断,紧接着一大群士兵冲了过来。

    看到大群穿着铠甲的士兵冲进楼上时,厅里许多刚才还豪气万分的土豪富商们,一下子就软了。

    甚至有的人,双腿发软,直接坐到了地上。

    脖颈再硬,也硬不过横刀啊。

    丰孝安强自镇定,喝声道,“你们是何人,敢如此无礼?”

    牛见虎一身铠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