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就算是这样的要求,李世民也根本不可能答应。

    不答应,就得战。

    “太子,如果让你来做决定,现在的局势,你选择怎么做?”李世民突然问太子。

    “唯有一战!”

    听到太子这个回答,李世民很欣慰,可又很担忧。

    “可北方的大灾还刚过去,我们元气大伤。这个时侯,我们的实力并不足以跟刚统一起来的突厥决战。尤其是阴山之下,那里是大草原,眼下又是秋高马肥之际,天时地利,都对突厥有利。”

    做为皇帝,必须得对自己的朝廷实力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盲目的自信,那叫自负。

    统叶护起码能动员四十万骑兵,而大唐却难以迅速动员四十万府兵。就算动员的起,现在的情况,也承担不起后勤供应。

    再说了,在河套这样的平原地形,跟几十万突厥铁骑决战,这是脑子进水的人才会想的到的事情。

    “父皇,我们可以诱敌深入,预先选好战场,在我们选好的战场和突厥人交战。”

    “诱敌深入?深入到哪?”李世民追问。

    “最好是能诱他们深入到长城以内。”

    “长城以内。”李世民眉头皱的更紧了,现在大唐的北方边界已经推到了阴山一线,如果要诱突厥人到长城以内,把决战之地选在长城以内地区,这可是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最重要的是,长城可是北方的屏障,如果主动放弃长城关防,放几十万突厥骑兵进来后,还能控制的住局势,能把突厥人击败并赶回长城之外吗?

    可千万不能一不小心,弄巧成拙,变成了引狼入室,那可就悔之不急了。

    “这个想法,是李超的?”

    承乾很大方的点头,“父皇,我觉得如今,只有请老师挂帅,才有可能转危为安。老师一听说河套大捷的消息,立马就骂起了舅舅,他对北方局势之了解,无人可及。况且,老师还是位长胜将军,带兵打仗,可是从未曾有过一败,还最擅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有他出马,包准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李世民并不意外承乾推荐李超挂帅,其实他之前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李超。

    然后才想到李靖、李绩、秦琼、尉迟恭等将领。

    “其实朕想御驾亲征!”李世民对儿子说道。

    “儿臣反对。”不料,承乾毫不犹豫的反对了他的想法。

    “你觉得李超带兵打仗的本事比朕更强?”李世民不满意儿子胳膊肘往外拐,是真有点生气。他十六岁起兵,李超那个时候还在当个小沙弥呢。

    “陛下是皇帝,一国之君,而不是将帅,统兵征战,不应当是你做的。就好比儿臣是太子,就不适合参与一家商行经营一样。儿臣都能明白的道理,陛下不应当不明白。”

    被太子如此说,李世民有点没面子,又感觉很欣慰,太子真是越来越成熟了。

    “虽然你小子有吃里扒外的嫌疑,但这话朕觉得很不错。好,朕就听你的,不御驾亲征了。”

    承乾露出笑容,“那陛下答应让老师挂帅出征了?”

    “这个还容朕考虑一二,其实朕原本真打算御驾亲征,然后留你监国,让李超辅政的。”

第738章 剑履上殿() 
李超回到家,洗净手,围上围裙,杀了一只老鸭,刚要给崔莺莺炖个老鸭煲补补身子,结果王内侍来了,皇帝有请。

    李超蹲在地上给老鸭拔毛,杀鸭子之前,李超给老鸭灌了点黄酒,此时鸭子皮泛红,毛比较好拔。不过这是只老鸭,此时也不是换毛的时候,因此鸭身上都是硬毛,没多少小绒毛,处理起来要轻松的多,若是碰到鸭子换毛时,一身的细小绒毛,那吃只鸭子才叫受累。

    “让我先把这只鸭做了可好?”李超笑着道,跟王内侍也是老熟人了。

    身为从三品高位的内侍监,王内侍监一般在宫里被人称为太监。

    太监,这可不是没卵子就能叫的,在大唐,能叫监的,地位都很高。

    大唐有九寺五监,从太府寺中分出的少府监,内寺省改为的长秋监,国子学改为的国子监,将作寺改为的将作监,还有都水监,共称五监,加上太府省等九寺,合称九寺五监,加上三省六部十二卫,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

    内侍省原叫长秋寺,后改长秋监,再到现在又改为了内侍省。

    一般说大唐中枢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二卫,但其实朝廷总共有六省,除尚书、中书、门下这三省外,还有殿中省、秘书省、内侍省。

    尚书中书门下这三省权责最重,是真正的朝廷中枢。而秘书殿中内侍三省,则实际上是相当于内侍机构。

    比如秘书省,就主要负责的是皇家的图书典籍馆藏,还负责些文字工作。

    殿中省负责的皇帝生活话事,所属有尚食局、尚药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六局。

    内侍省过去叫内侍寺、长秋寺等,同样有六局,负责管理宫廷内部事务,这里面多数是太监管事,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

    内侍省有监二人,少监二人,有时为区别少监,也称监为太监。

    其余的四监,监内主官也称为大监、监正,唯独内侍监的长官,独称太监。因此,太监跟此时的相公一样,那是专属称呼,代表着特别的职位。

    相公,专称宰相,太监,专称内侍省从三品的监。

    “相公好有兴致,要亲自下厨做汤。”王太监笑呵呵的道,在李超面前,他从来不会摆他那宫廷宦官之首的架子。

    “夫人突然想喝老鸭汤,还非要我亲自煨的,有什么办法。”李超笑笑,继续拔毛。灌过酒的鸭子毛很好拔,噗噗噗的大片白毛被拔了下来。

    王太监把手里的拂尘往肩上一掸,掀起袍脚掖到腰带中,也蹲了下来,跟着李超一起拔毛。

    王太监看到李超把拔下来的毛还小心的放到一边,“这毛还留着有用?”

    “当然有用啊,一看太监你就是没经过民间疾苦。这鸭毛鸡毛可是好东西,鸡毛可以做成鸡毛掸子,掸灰最好用,大公鸡的毛还能装饰帽子呢。至于鸭毛,鸭毛是好东西啊,外面的硬毛,可以做笔,写字也挺好用的,简单便宜。这里面的毛呢,可以做鸭绒被,鸭绒被可是相当舒适的,一只鸭子身上也弄不了多少鸭绒,但若是集少成多,做成一麻鸭绒被或者鸭绒服,那可是相当暖和的。”

    集市上有专门收鸡毛鸭毛和鸡胗里那层黄皮子的商人,还有些下乡的货郎,也是收这些的,还有乌龟王八壳,牛黄狗宝,那都是好东西,留起来,能换针头线脑什么的。若是遇到狗宝牛黄,那还能小发笔财呢。

    养三年以上的鸭子,炖汤喝是最美味和最补的。

    李超知道许多种鸭子的做法,炖老鸭汤、烤鸭、板鸭、腊鸭、风干熏鸭等等,不过老婆要吃老鸭汤,李超当然就做老鸭汤。

    “我还是觉得烤鸭好吃,那鸭皮烤的酥脆,拿那面皮夹点萝卜丝等一卷,沾点酱,那真是一绝。李记烤鸭味道尤其正宗,我每次出宫,都要带一只回去。”王太监笑着说道。

    “那是,你吃的那种肯定是最贵的,用的都是从岭南运来的荔枝树和甘蔗渣烤的,又香又甜,那烤鸭的火候、配料,甚至是配菜、酱料,连面饼的做法,都全是我亲手传过去的,岂能差?”

    等盆里的热水变凉了,这鸭毛也拔干净了。

    李超把鸭子洗净,拿去剖膛破肚,把鸭子切斩开,然后取来砂锅,加上其它的汤料包一起放进锅里。

    吩咐好秋月盯着火。

    “先大火烧开下,然后转小火慢炖,不要揭盖,起码得炖上两个时辰的。”

    交待完,洗好手,李超去换上了紫袍玉带梁冠,腰间还插上一把玉具剑。

    “王太监,走吧。”

    王太监虽然是一个宦官,但马术不错,骑着一匹大马很稳。他以前就是秦王府的老人,据说还曾跟李世民一起打过仗,算是个很了不得的太监。

    “李相公似乎知道陛下相召之意?”

    李超当然知道,不就是要打仗了吗。长孙无忌失了下手,现在朝廷得趁在统叶护还没杀过来之前,先商议下对策。

    估计李世民还是想打的。

    一路聊着天,上了鱼梁洲,进入了宫城。入宫门的时候,李超下马,解剑,步行入宫。

    虽然已经位列宰相,当朝第三,但李超还没有得到带剑上朝的荣耀。

    皇帝的宫禁之中,安全防卫相当森严,连一般的侍卫都没刀剑,只有千牛卫才能持千牛刀,和御弓御剑。至于其它的侍卫,只能持班刀班剑。

    所谓班刀班剑,其实只是一把上漆的木头刀剑。李超曾经看过史书,记载在晚唐时期,宫中发生过数次兵变,有一次就有人宫变,结果冲到里面之后,却找不到武器,只好拿着刀木头的班刀追着皇帝砍,结果没砍死,宫变失败。

    正因为宫禁森严,所以想带剑入宫,得是特许。

    还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剑履上殿。

    能够直接带剑入宫上殿,还可以不用脱鞋。正常正殿,都要在殿门口脱掉鞋子,然后只穿着袜子入殿,在殿中木地板上直接跪坐。

    而如果能得到特许,就可以剑履上殿,穿着鞋佩着剑见皇帝,其它人则剑得留在宫门外,殿外脱鞋。

    一般来说,能获得剑履上殿的,都是那种权臣,是极得尊重的老臣。比如说是先皇留下的辅政大臣,什么德高望重几朝元老的三公三师什么的。

    如曹操,当年就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入朝不趋,指的是正常情况下大臣上朝时,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得小步跑着,不趋,就不用跑。

    赞拜不名,就是臣子朝拜帝王时,一边上会有赞礼的人,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正常的人是要念名字的。

    当然,还有宫中乘马,或宫中乘辇,这几样都是对老臣、重臣们的特别礼遇。

    如今李超官职很高,但也没到德高望重,年老体弱的地步,因此他入宫,没有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及宫中乘马、宫中坐辇这几样特别礼遇。

    宫门口解了剑,还得出示自己的通行牌,连王内侍都要经过这套程序。

    进去之后,两人都加快步伐,虽不是跑,但也是疾步了。好在这里不是长安,宫内也没那么大,一会时间就到了。

    李世民在御书房召见,李超在殿外老实的脱了鞋,只身着一双布袜入殿。

    他觉得其实可以弄些拖鞋啊,夏天木屐,冬天布拖,甚至是毛线鞋,不都挺好的嘛。不过再想想,这时好多官员得跪坐,穿着鞋子倒不如不穿方便。

    想着这些东西,李超见到了李世民。

    其实李超天天见皇帝,有时一天得见好几趟。

    只不过今天,李超觉得李世民对他似乎有点客气了。

    皇帝突然变的客气了,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李超总觉得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心。

    “刚说给你放几天假,好好休息一下,结果又把你从家里召进宫,劳累你了,坐。”李世民笑着对李超道,又招手,让宫人给李超倒茶。

    “乌龙茶,朕知道你喜欢喝这茶。”

    生长在绝壁之上的乌龙茶,可是相当难得的一个茶种。在武夷山上都很少,这两年李超让人移栽、培育,弄出了不少乌龙茶园。但给李世民喝的,却是那些生长在绝壁之上,拥有百年以上,甚至是千年树龄的古茶树,这些茶树数量很少,不过几百棵,李超称他们为茶树王。

    一年就采那么点茶叶,李超自己都留不了多少,李世民这里倒是占了大头,其它交好的各家里这个一斤那个两斤的,也就分光了。

    李超不客气的看着那个宫人,用还是从他家学来的功夫茶手艺给他沏茶。

    “文远啊,你说统叶护真的会南下吗?”

    李世民开门见山,直接问道。听太子一席话,让李世民清楚,在对付突厥这个问题上,李超依然是那个最明白的人。

    “会。”李超也很直接的回答。

第739章 求和() 
李世民抓了抓自己的胡子,唇上两撇小胡子很油光,不过修饰的很短。听到李超那毫不犹豫的确定,他手上一用力,不小心拔下来一根胡须。

    痛的他雌牙裂嘴。

    “能谈吗?”李世民忧心忡忡。他继位之初,就已经派使臣去西域跟统叶护和亲结盟,以前关系挺不错的。统叶护又是上贺表,又是派使团,还送了不少的牛马骆驼来。

    可现在,统叶护却突然之间就成了大唐的头号敌人了。

    “帝国的边疆是靠将士们的刀剑捍卫的,王朝的安危,也不是靠谈判桌上谈来的。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我们去谈判,只会被视为软弱求降,只会越发的助长敌人的野心。”

    李世民叹声气,往后靠在椅背上。

    “那么说,我们真的只能刀兵相见,跟他们开打了?”

    “这一战,避无可避,我们不打,他们只会越发当我们软弱可欺,更不会理会我们的和平之意。唯有先战,还必须战胜,才可能让他们回到谈判桌上来。”

    对于与突厥之间如今的局势,李超确实看的是挺远的。去年李世民继位之初,突厥人就想南下了。后来大唐维持住了和平态势,没打起来。

    但过了两年,突厥人还是打来了,只不过当初想打大唐的颉利可汗,现在成了李世民的坐上宾。如今要打来的,却是两年前大唐用来对付颉利的漠西盟友统叶护可汗。

    这时移事势,局势变化之快,真是让人难以预料。

    但两年后,北方敌人的实力反而更强了,相反,大唐过了两年,地盘是大多了。但经历了北方这次几十年一遇的大灾后,大唐国库空虚,眼下正处于极虚弱阶段,打一场边境小范围战争还行,如果打全面战争,底气不足。

    李世民现在很想硬一把,可是他知道底气不足。

    李超给他的那账本上,还全是一页页的红字呢。

    没粮没钱,拿什么打仗?中原的灾都还没过去,现在北方怎么打。

    “文远,真不能跟统叶护好好谈谈?”李世民犹豫了下,一咬牙,“如果统叶护愿意谈,朕可以先把定襄给他。”

    李超倒有点意外,居然肯妥协。

    “陛下之意是要把代北送给统叶护了?”

    李世民点头。

    自己知道自家底细,虽然朝廷在北方边境上驻有不少兵马,将帅也都精锐,但朝廷去无法支撑他们打一场大仗。

    李超依然摇头。

    乌龙茶泡好,李超端着小小的紫砂茶杯吹了吹,慢饮一口,果然还是这茶树王的茶叶味道最好。

    “陛下,我们此时把代北送给统叶护,也满足不了他的。他刚刚击败了铁勒、并了东部突厥诸部,如今兵强马壮,正是得意之时,他岂会满足这点?我们这个时候开这样的条件求和,只会让他越发的贪婪。”

    “那把河套也送给统叶护呢?”李世民又问。

    “我是说暂时。”

    他看到李超望着他,有些无奈道。

    河套平原,是李超、李靖、李绩、长孙无忌他们一起辛苦打下来的,好不容易收复的,现在要送出去,他也是万般不愿意啊。但是不愿意又如何,打又打不动,起码今年是万万打不了的。

    现在李世民只希望统叶护能够收下河套之后,胃口满足,这样大唐能拖到明年或者后年,等恢复后,再次北上,跟统叶护好好算算旧账。

    “陛下,臣以为,咱们可以跟突厥人谈,但我们自己得清楚,要做好打仗的准备,做好打硬仗大仗的准备。”

    和谈当然可以,不过这个可以做为一个手段,去骗骗突厥人,管他骗不骗的到,先试试,起码拖拖时间也好啊,万一骗到了呢。

    但骗突厥人可以,不能把自己也给骗了,要真一心相信和谈能成,这不是一厢情愿的傻吗。

    “打仗,可朝廷没钱,赤字三千万。”李世民向李超摊手。

    李超喝着茶不说话,他当然知道朝廷没钱,他现在可是管着户部呢,朝廷的钱袋子都拎在他手里,甚至朝廷能欠三千万,还得多亏李超呢。不是李超,弄出来的国债,李世民到哪欠三千万去。

    现在李世民却对他说没钱,这话里好像别有深意啊。

    “文远,能不能再发点债券?”

    “陛下想发多少?”李超反问。

    李世民端起茶喝了一口,最上品的乌龙茶,稀罕无比的茶王树的茶叶,李世民却如同牛饮一样一口喝尽,根本没心思细品。“如果真跟统叶护打起来,怎么也得三千万贯吧。”

    大唐府兵制没错,府兵自备装备也没错,但一场动员起码在三十万人的大战,那差不多得动员大唐五六成的兵力,动员这么多士兵,需要耗费的粮草军械等等,那是相当巨大的。何况,要维持这样一场大战,支撑那么多的士兵作战,还得动员极多的民夫。

    这样规模的战役,李世民都头痛,起码得分成好几个大军团,组成多个战役军团,在多个战线开战,这才能指挥的过来。

    超过十万人以上的战役,基本上都不会是在一个地方交战,而是分成多个战区,由无数个小战役组成的,以这个时代的通讯能力,其实都是靠那些名将们分别指挥的。

    没有谁能一下子把整个战役统领的过来。

    真要跟统叶护打,那整个北方边境都是战场,从河西到陇右,从朔方到关中,再到河东、河北,那么漫长的几千里战线,李世民不缺能战的大将。

    李靖李绩李超秦琼尉迟恭柴绍等一大群名将呢,一人统领一路,这不成问题。

    大唐也有这么多兵,可关键还是后勤粮饷这些难。

    李世民按动员三十万士兵来算,三千万军费,都是最低标准了。

    打仗打仗,打的就是钱。

    粮草、军械,以及赏赐、抚恤等,各种各样的花费,是相当恐怖的。

    “陛下,我们最多只能出动十万以内兵马,超过这个数字,不用打,我们自己就崩溃了。”李超很不客气的对李世民道。

    正常情况下,都无法支撑十万以上的大军团作战,更别说三十万了。兵有,但还是那句话,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