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李超这样的大帅,是不可能面临需要亲自格斗的时候。这种成本极高,但射程极短,一次只能打一枪的燧发小火铳,李超是准备用来给他的那些刺客们用的。

    制造难点,成本高点,都不是问题。

第867章 志愿军() 
船到扬州。

    老爹顶盔贯甲的带着几名家丁等在码头,花白头发,一只眼睛还蒙着一只黑色的眼罩,手里握着那杆标志性的缠铁枪。

    老兵老矣,但却再次披上了战甲。

    “老爹,你这是?”

    “你要去河北跟高句丽人打仗,我一定要去。”

    老爹神情很坚定,“打突厥打吐蕃打吐谷浑我都可以不去,可以不管,但打高句丽人,我一定要去。”

    “爹,你这么大年纪了,而且都已经致仕了。”李超顾不得旅途疲惫,拉着老爹的手劝道。

    老铁枪此时却无比的固执。

    “我曾三征辽东,在辽东留下了大小伤疤十余处,我的无数袍泽弟兄,都死在了辽东,甚至我的几个亲兄弟都死在了那里。”

    虽然已经致仕,但老爹却愿意以志愿兵的形式前往。

    隋朝时的征辽,让无数中原百姓留下怨念,既怨杨广,也更恨高句丽人,当年有无数的征辽士兵和民夫死在辽东,加起来数十万人。

    老爹要去,李超拦也拦不住。

    犹豫许久之后,李超点头。

    上岸休整补给,当地官员一起来拜见李超。对于这些地方官员,李超也只是见了一面,简单的谈了几句,便随老爹回了家中。

    老爹以前是扬州人,但那时家境一般。后来更是背井离乡,家破人亡。临到老了,却又得以衣锦还乡。

    老爹回乡之前,李超就派人在老家起了大宅,修了坟。

    爷俩回到家,老爹先领着李超去了祖坟。

    那里埋着张家的祖辈,李超挨个磕头,烧了许多纸钱。

    回到庄园,又去了宗祠。

    因为老爹如今发达了,于是便也帮衬起原来家族的人。过去张氏一族的人,现在都在庄园便修了房子,还起了学校,请了先生。张氏族人的子弟都可以免费读书。

    虽然老爹这一支已经被赐姓,录入皇族谱序,算是脱离了张家。但和张家,却也依然是宗亲。

    到了家,张家的这些族人,自然都过来拜见,虽然来的人中,许多都是张家长辈,李超只能算是晚辈,可李超毕竟是当朝宰相。

    对于这些没有什么感情的族人,李超还是很客气的,李超跟他们是没感情,可老爹跟他们却有感情。

    “相国,外面来了不少人,求见相国,说是要志愿随相国去打高句丽。”

    李超有些惊讶,老爹要志愿去打高句丽,没想到现在又有一群人说要去打高句丽。

    “我过去看看他们。”

    李氏庄园大门口,聚焦了上百号的人。

    有老有少。

    那些老的自称是当年征过辽的人。

    其实这些人也不能说老,许多人跟老爹差不多年纪,甚至不少比老爹年轻,只是因为生活艰辛有些显老。

    算下来,他们也确实不老。

    毕竟三征辽东是从大业八年到大业十年,相距到如今也不过是十五年不到。当年二三十岁的府兵,如今也才三四十岁。年纪大点的,也才五十来岁。

    “你们要去打仗?”李超问。

    “我们要去打高句丽,要报仇!”

    这些府兵,都是当年参加过征辽的老兵,当年的征辽,每次都是规模庞大,不少士兵上战场,是跟着父亲兄弟子侄一起去的,多少亲人死在那里没回来。

    李超又问那些年轻人,“你们也要去打高句丽人?”

    “我们要为父兄报仇!”这些年轻人喊道。这些人都是当年战死辽东的隋军的子弟们。

    听说李超授任燕云节度使,要去北方指挥与高句丽人和突厥人的战争,要经过扬州,便都赶来了。

    这些人的热情,那股子参战的渴望,让李超都有些迷惑。

    与他们聊了许久,李超才算是差不多明白了这些人的想法。

    这些人确实想去打高句丽人,报当年的仇。

    当然,这只是其一。

    一般人躲避战争都来不及呢,哪怕这些当年的老兵和当年老兵的子弟们。

    这些人想去打仗,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带兵的是李超。

    李超,在大唐可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是军神。哪一次李超出兵,没赢?不管带兵多少,最终都能赢。

    跟着李超的兵将,总能立功。

    尤其是李超打仗,向来伤亡极少。

    这样一来,跟着李超打仗,便危险小,却立功的机会多,这样的好事,谁不心动呢。

    如今虽然天下一统,可大唐依然极重军功。军功,依然是得爵或者升官的最佳途径,得不了爵当不了官,起码挣起赏赐来也容易啊。

    无利不起早,这些人也都是精明的。况且,他们也确实对高句丽人心怀怨念。

    志愿兵。

    李超想起来历史上李世民晚年亲征高句丽,当时长安子弟踊跃报名,志愿随军征战,李世民称这些人为志愿兵,带着他们亲征辽东。

    想不到,如今自己也碰上了这些志愿兵。

    “带上他们吧。”老爹在一边说道。

    以李超如今的官职地位,带一群志愿兵,倒也没人能说什么,传出去,还会让人称颂这些老兵和少年们忠义热血。

    “好吧。”

    李超考虑了会后,最终答应了下来。

    “这些人就单独编为志愿军,由老爹你来统领。”

    不过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府兵,若他们是府兵也不用以这种形式来求得上战场立功名的机会了。

    不是府兵,便有一个麻烦,他们没有装备。

    他们除了没有装备外,还有一个麻烦,就是这些人里,除了部分曾经在隋朝当过兵参加过征辽,其余多数都是些农家子弟,说白了,就是些选不了府兵的人。

    这年头选府兵也得讲条件,不是官僚子弟就是地主子弟,起码也得是个富裕的自耕农,一般人是选不上的。

    不是府兵,便缺少训练,不说军阵号令这些熟悉,连起码的武艺这些,他们也肯定是不怎么样的。

    正规的府兵,基本上人手都装备一把弓,平时训练的多。可普通农夫子弟,除了一些猎户子弟,一般人哪会用弓。而弓弩这些东西,又不是三天两日就能操练会的。

    其余刀牌等功夫,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

    带上他们是行,甚至给他们弄装备也不是问题,但关键是给了他们弓箭弩机他们也用不来,就算是一般的刀牌,没经过训练也难以参加实战。

    李超可以带这些人去参战,去立功,但不能带着他们去送死。

    “不会弓弩刀牌也不打紧,给他们一人一支长矛,打仗的时候结成长枪阵,也挺厉害的。”老爹道。

    长枪兵。

    这可以说是军中最低阶的兵种了,因为长枪本身装备便宜,再次哪怕再是新兵,可如果人手一杆长枪,结一个枪阵,士兵们抱起团来,也还是能有些作用的。

    一般军中,特别是在乱世之时,各方枭雄暴兵,其中最多的就是长枪兵。

    长枪兵也是最不值钱的兵种,炮灰,补充兵。

    不过老爹这么一说,李超倒想起来,长枪兵确实挺垃圾的,但是自己不是有火药筒嘛,可以把这些长枪兵升级为火枪兵啊,若是再配给他们点手雷,那还是掷弹兵呢。

    火枪兵有个好处,不像弓箭手那样对兵员素质要求高,也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周期,简单培训下,基本上就能拉上战场,和训练长枪兵并不麻烦多少。

    长枪志愿兵升级为火枪志愿兵,战斗力还是能提升不少的。

    想到此,李超定下主意,这些志愿兵就都弄成火枪兵吧。

    老爹听了李超的打算之后,还有点好奇什么叫火枪兵。然后李超把祝振东叫来,现在祝振东成了火枪队正,非常努力,受召而来,很娴熟的给老爹演练了一遍什么叫做火枪兵。

    长枪上加上竹筒,结果就成了火枪兵?

    这个变化,让老爹惊叹,不过以他多年战斗经验,也表示若是没有见过火枪的,交战之时,来这么一下焰火喷射,确实会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就算见过了,可交战之时来这一下,也依然还是能让人慌乱的。

    对李超来说,火枪志愿兵装备起来也简单,一人一杆长枪,加上火药筒再加手雷,一根火绳,然后就足够了。

    顶多再给他们配一顶头盔。

    不需要配铠甲,也不需要配上弓弩和横刀,也不要刺刀、盾牌,有这火枪就足够了。

    装备起来简单,成本也低。

    当天,要超收了一百三十多个志愿兵。

    然后,第二天来了更多的人要求当志愿兵,等第三天李超离开扬州的时候,老爹的志愿军人数已经达到了八百多个。

    不过还没结束,从运河北上,每到一站停靠补给时,必然会有许多人前来要求当志愿兵。

    这个时候,老爹也不得不提高条件,只要那些年轻壮实的小伙,甚至要求会些功夫的优先。

    如此一路北上,路过秦琼老家的时候,志愿军已经达到了五千。

    李超也不得不在路上就给李世民上了奏章,把这志愿兵的事情详细奏报。

    李世民对于有这么多踊跃报名参军的志愿兵很高兴,朝廷之前确定了要扩军到八十万,但这只是个计划,要选兵要训练,等朝廷完成扩军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有这么多志愿兵,朝廷除了供他们吃喝外,又不需要额外付粮饷等,比从中原各地抽调府兵过去,要快速且划算多了,李世民朱笔一挥,同意李超接纳那些义勇志士。

    于是乎,得了御旨的李超也放下了心。

    从齐州一直到幽州,沿途招兵买马,等到达幽州的时候,李超除了从襄阳带来的五千神机营外,还有整整两万个志愿兵。

    两万志愿兵,一路行来一路训练,人手一杆长枪,加上一背包火药筒一包背手雷。

    为了让这些志愿兵看起来威武一些,李超还特意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套白袍。

    发白袍一来是为了与府兵红色战袍区分,二来也是因为白色的布匹不经染过,十分便宜。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出了一支白袍义军。

    幽州城里的尉迟恭早知道李超要到了,带着部将赶到运河码头迎接,结果还没等到李超的影子,却看到一骑探马飞驰而到,面色惊惶的称南边出现一支大军,足有两三万人。

    “不必惊慌,那是李相带着神机营和志愿军到了。”尉迟恭还算沉的住气,不过心里也很惊讶,李超难道招募了两三万的志愿兵?

    天啊,招募这么多老百姓来干嘛,这些人没经训练,人再多又有什么用?

    他一时都有些搞不明白李超的用意了。

第868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两万白袍灭棒子() 
等了一会,一队骑士沿河策马奔来。

    等靠近了,马上人滚鞍落马。

    “末将云麾将军尉迟宝琳拜见大都督。”

    尉迟恭对着儿子点了点头,同样以军中上下礼节回应。

    “云麾将军,可是相国让你前来?”

    尉迟宝琳把李超的一封信送上,信是李超写的,就是讲了下他带来的这支兵马,五千神机营将士,另两万陛下钦封义勇志士的志愿军。李超让身为右军大都督的尉迟恭,做好接待的准备,同时准备好补给物资。

    “两万志愿军?”尉迟恭脸有点黑。

    果然还真弄了这么多乌合之众过来,弄这么多人过来干嘛,吓唬高句丽人吗?一想到自己一下子多增加了两万‘志愿军’的粮草军械补给压力,他就不由的直皱眉头。

    本来就黑的跟炭一样的脸上,更黑了。

    “粮草补给没问题,这里还有存粮,只是这军械补给,本都督只怕也一下子无法为两万五千人补给啊。”尉迟恭对着儿子叹道。

    尉迟宝琳笑着对他爹道,“大都督请放心,相国只要求准备两万五千人的粮草就行,至于军械补给,只要把火药库交给我们就好,其余的军械暂时不需要补充。”

    尉迟恭大惊。

    李超带着两万五千新兵过来,现在居然还不要装备,这,这两万人真的是兵?还是说,这些人名为志愿军,其实只是李相带来的民夫?

    尉迟恭这个时候也不再跟儿子讲什么军中规矩了,直接一把扯过儿子过来,凑到他面前低喝道,“快跟我说,李相到底在搞什么鬼?这些志愿兵是怎么回事?他们是民夫吗?”

    尉迟宝琳不敢在他爹面前隐瞒,当下一五一十的说了。

    “长枪兵?两万长枪兵?”尉迟恭觉得李超疯了。

    哪有这样的配置的,唐朝府军,基本上以队为基本作战单位,既有纯队的,也有花队。

    所谓纯队和花队,指的是一个队里完全装备一种武器的就叫纯队,比如全装备长枪,或者全装备刀牌,或者全装备弓,这些就是纯队。

    而花队则指兵种混编,同样都是步兵,但一个队里可能既有长矛兵,也有刀牌手,还有弓箭手。

    一般来说,队一级,不会采用步骑混编,但近战远程混编的多。

    而且就算是纯队,那也只是队一级单一兵种,再往上,也是要混编的,到了千人以上的规模时,还会进行步骑混编。

    混编,能大大提高战斗力,使得部队拥有独立的作战能力。

    可现在,儿子居然告诉他说,李超带了两万志愿兵来,却全是长枪兵,这有这样的军队吗?

    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全他娘的是一个兵种,而且还是最差的兵种长枪兵。

    “爹,不是两万长枪兵,是火枪兵。”

    “套个大烟花,就是火枪兵了?那有什么用?战场又不是过年过节,给敌人放烟花有什么用?美死他们?”尉迟恭非常不满的道。

    而且哪怕再经验少的将领也应当知道,打仗,得军种搭配。搞两万个长枪兵,这仗能打?

    什么装备都没,还是什么经验都没的志愿兵,就算摆满平原,可真跟敌人交战,到时敌军若是用弓箭远程射击,怎么应对。

    若是敌人用骑兵破阵怎么办?

    反正,单纯的两万长枪兵,基本上没有什么应变的能力。

    “爹,是火枪兵,不是长枪兵,这不一样的好不。”

    “有什么不一样,说起花来,也顶多是会放烟花的长枪兵。”

    尉迟宝琳蹲一边画圈圈去了,遇到这么一个不讲理的老爹兼上司,他能有什么办法。

    算了,还是让老师到时亲自给老爹证明吧。

    尉迟恭长叹短吁。

    心情不是很好。

    突厥人欲谷设南犯,河东李绩应敌,而尉迟恭在河北也防范着欲谷设,把当值守军调往军都关等幽州西北一线。

    结果这一调就出事了,高句丽人突然杀过来了。

    幽州东北方向防御不足,让五万高句丽人杀进了河北平原。

    虽然尉迟恭迅速带兵迎敌,可已经错失了把高句丽人堵在河北平原之外的最佳时机。

    在幽州的平原上,尉迟恭带兵跟高句丽人打了几仗,但没占到什么便宜。

    因为尉迟恭手下兵力远不足高句丽人,还要分出一部分守西北各要害之地,以免突厥人这个时候趁机叩关。

    若不是尉迟恭勇猛,幽州府兵也精锐,换其它人说不定早就被高句丽人击败歼灭了,能跟高句丽人打的有来有回,还没丢失什么城池,已经完全证明他大唐武神之名非浪得虚名了。

    可尉迟恭没有什么得意的,有的只是郁闷,若是他手里兵更多点,若是突厥人没威胁着西北面,他就能集中手里的兵,跟高句丽人真正的较量一下,他一定能把他们打的屎都出来。

    可现在却得憋屈着。

    李超带兵前来,尉迟恭是高兴的,并没有因为头上来了个婆婆就生气,毕竟李超用兵如神的名头还是很亮的。

    可李超一来,就弄了两万个长枪兵来,这不是开玩笑吗?

    在码头边生了地天闷气,终于等到李超带着他的两万长枪兵到来。

    看到那一片白袍,尉迟恭更郁闷了。

    这些白袍志愿兵,连顶头盔也没有,也没有铠甲,甚至连皮甲、布甲都没一件,仿佛是来逛街的农夫,除了扛了根长枪,真感觉不出他们哪里有半点战士的味道。

    果然是两万长枪兵,除了长枪,别无所有。尉迟恭都想调头就走,指望李超击退高句丽人,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外面都传李超得了失心疯,在朝堂大搞乱政,简直就是昏庸。没想到,如今出外统兵,居然弄了两万长枪兵。哎,这些人除了能浪费军粮,还有什么作用啊。

    李超与尉迟恭相见,亲切的跟他打招呼,结果尉迟恭不冷不热的回应。

    “尉迟将军,高句丽人现在何处啊?”李超很关心当前战局。

    尉迟恭依然那副别人借他米却还了他糠的表情,“末将与高句丽人交手几次,互有些伤亡。目前在平州与高句丽人隔濡水对峙,高句丽人围了平州城,末将未能突破高句丽人的濡水拦截线,无法救援,眼下平州城危在旦夕。”

    听完介绍,李超弄明白了局势。

    高句丽人突袭不备,杀进了河北平原,不过唐军虽然防备不及,没把他们拦在河北之外,但退守关城,各自为战,却也很及时。

    高句丽人劫掠乡村,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攻破一座城池。

    渝关,平州城,马城、石城,平州的四座城池,都没有丢失。不过尉迟恭手里兵太少,又要防西北面突厥人进犯,因此只能以不多的兵力去解救平州,结果打了几仗,互有胜负,却始终突破不了高句丽人设立在濡水东岸的防线。

    平州城里只有三千守军,靠着城里的青壮一起守城,拼命坚持到现在,但也差不多到了极限。

    尉迟恭若是再不能突破高句丽人的濡水防线,那平州卢龙城就真的要陷落了。

    “嗯,局势比我预料的还要好些。高句丽人突袭不备,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可他们却也十分无能,居然这么久的时间,连一座城都没打下来。我原还担心,他们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