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好像对自己的决定很满意,抚须频点对。
“戴卿啊,你再去跟李超谈谈,朕把这辽南给他家了,他是不是应当再借五百万给朝廷!”
戴胄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陛下你还真是贪得无厌啊,亏老臣还差点信了你的邪,以为你真的是体恤李超忠心呢,原来只是想空手套白狼,再来一次啊。(……)
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七更送上,大爆发,求支持!)()
大唐的爵位其实还是挺值钱的,尤其是如今的实封爵位,更是相当难得。 。最快
灞上李家三代,十四个男丁,俱封爵,本就已经是大唐极为罕见的事情,甚至比李超封王都更让人惊叹的。毕竟李超真要封王了,那也只是李超一人,以李超的功绩封个王真不是什么大事。
可李超现在没封王,家里十四个男丁却全都封爵了,还全是实封的爵位。刚出生不满半年的李家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一,都有爵位。老十一就不说了,毕竟是长公主的儿子,皇帝的外甥。
可老八老九老十,这三个,却也居然封爵还给封领地了。
皇帝手一挥,于是乎高句丽控制下的辽东半岛的辽南分给了李家的这三个小子。
旨意传到武当山。
李超都几乎为李世民的大方给震惊了,看过宣旨内侍带来的封地图,那不就相当于后世的大连市的辖区了吗?
要是换算下,这差不多是一万多平方公里,足有两千万亩地那么大呢。
这可是好地方啊,有北方优良的不冻港,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周边还有那么多的海岛呢。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这里是踏马的高句丽人的地盘啊。
大唐一日不收复辽东半岛,那这两千万亩的封地,就是扯蛋啊。
不过当听到宣旨内传过来要他给三百万贯的封地费时,李超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了。李世民还能再无耻一点吗,拿人家高句丽人的地盘当做赏赐分封给李超的儿子,然后转手向他伸手要三百万贯钱?
他干嘛不直接把整个高句丽赐封给李超,然后干脆要李超把家产都给他好了。
不过大连是个好地方啊,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还有一个极好的不冻港。
那个内侍说完三百万贯后,也挺尴尬的站在那里。
这个事情,太无耻了。要是皇帝拿出真正的封地来,那么向臣子讨要封地钱还说的过去,可皇帝都是慨他人之慷呢,结果还好意思伸手要钱,还一要要三百万贯。
要知道,给李家三兄弟的这片辽南之地,也就是差不多折长宽各百里了。这么点地,居然要三百万贯。
岂不是一里封地,就要三万贯钱。
结果,李超并没有发怒。
是的,李超一点都没怒。
一开始听到李世民拿高句丽人的地盘找他要钱的时候,李超确实惊讶。可现在却不气不怒,这么好的地方,哪怕折算起来只有百里,但正常的情况下,朝廷不可能给李超的。
哪怕李超的功绩再大,也不可能把辽东半岛南端的这块宝地给李超啊。
这真的是一块宝地。
距离山东半岛极近,有庙岛群岛连通着。
而且这里距离辽河的河口也不远,再加上这里是天然的优良海港,还是不冻港,使得这里极具商业价格,甚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处于这半岛尖上的卑沙城,就是高句丽人在辽东的最重要的一个军镇堡垒要塞之一。
在许多人眼里,皇帝这是在欺负李超呢。拿人家高句丽的地盘,来封赏李超,这不就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是开空头支票吗?
但李超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李超知道,就算是在史上,大唐最后也是收复了辽东半岛,甚至是后来灭亡了整个高句丽的。
而在这个时空,李超相信,大唐不会等到李世民晚年的时候才去征高句丽,大唐已经提前的大败过高句丽一次,现在突厥也提早衰弱了。
大唐肯定要不了多久,就会东征高句丽,这辽东半岛也肯定能提前收复。
到时,难道李世民还好意思食言而肥,不把辽南交给李家?
真要等朝廷打下辽东半岛,那个时候这辽南可就了不得了。以其优良海港,以及距离山东半岛极近,必然会成为中原进入辽东,甚至与三韩半岛交通的重要中转站,到时会成为一座繁忙的商港。
这样的一百里地,简直比李超现在家里的九百里封地全加起来还值钱啊。
这是一个真正的宝地啊。
三百万贯,李超简直是占了天大的便宜。
真等朝廷打下来,那时李超就是拿三千万,李世民只要不傻,就不会卖。
“三百万是吗?好,你稍等,我马上安排。”
内侍傻眼了,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当天,内传返回了襄阳。
他还带回去了一千三百万贯。
李世民听闻之后,亲自跑到码头。
从船上运下来一个个的大箱子。
“一千三百万贯都在这里?”李世民惊问。
内侍点头。
戴胄皱眉,“一千三百万贯钱可不少,哪怕就是金币,也有一千三百万枚,一条船可载不下啊。”
内侍有些惶恐的道,“赵国公确实给了我一千三百万贯,不过不是金币,也不是银币和铜元,是宝钞。”
打开一口箱子,里面是一捆捆摆的极为整齐的宝钞。
花花绿绿的还散着油墨香味,都是还没有用过的新钞。
一百文一张,一捆一万文,也就是十贯钱。
一个箱子里装着整整一千捆钱,足足一万贯。而船上,有着一千三百口箱子。
“一千三百万贯?宝钞?”
李世民感觉自己被耍了。
“这全是纸啊!”
“朕的一千三百万,在哪?”
那内侍惶恐不安,他也知道自己带回来一百多箱纸,有些不靠谱。可李超跟他说,这些纸就是钱,于是他也只能带回来了。
“陛下,赵国公说,这些宝钞就是钱,可以在李记名下所有产业充当钱用,一文钞可当一文钱用,绝不打折,李记也绝不拒收。另外,陛下还可以拿这些钱在李记的钱庄兑现,一比一兑现。不过如果是在李记钱庄兑现,一千贯以上,得提前三天通知,一万贯以上,得提前半月通知,要是一次兑一百万贯,要提前一个月通知。”
“真能当钱用?”李世民来了精神。
若是真能当钱用,那他倒用不着发怒,也用着骂李超了。
虽然这宝钞在钱庄兑现可能会毕竟麻烦,但李世民关心的是可不可以兑现,另外,如果真能在李记名下充当钱购物不拒,这就足够了。
毕竟,一千三百万啊。
来之不易啊。
“陛下,是真的可以的,臣之前见李超给自家管事发奖赏,也是用的这宝钞的。”戴胄在一边佐证。
“哈哈哈!”
李世民哈哈大笑。
笑的非常得意,想不到李超还真的给钱了,一千三百万贯啊。宝钞就宝钞,管他宝钞还是庄票还是铜钱金币的,能用就行。
长笑一阵后,李世民扶须,感叹着道,“文远真是忠心耿耿啊,为了帮朝廷度过难关,想尽办法筹钱啊。如此忠心,朕甚为感动。”
他给李超儿子封赏到了高句丽去,还想要换三百万贯钱,其实也只是说说而已,以此表明下对李超的感谢。倒没成想,李超还真给钱了。
三百万贯啊,李超难道不知道辽南封地在高句丽,难道不知道,这地大唐可能几十年甚至百年都未必收回?
李超肯定知道,但李超却掏钱了。
三百万贯,不打折扣,全掏了。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对大唐,对他的拳拳赤子之心啊。
如此忠臣,朕委屈他了。
最近居然还有人说李超坏话,说李超心怀二心,什么以权谋私,搜刮敛财,什么富可敌国等等,都是他娘的放屁啊。
李超多忠心爱国。
李超有钱没错,可钱都是正当赚来的,没贪过朝廷的钱。李超有钱没错,可李超之前借给朝廷三百多万,又认领了朝廷几百万的债券。
这次,又一下子给朝廷送来了一千三百万。
李超这是破家为国啊。
一千三百万贯,李超送给了朝廷。
李世民认定这是在送钱,毕竟什么琉求岛,能值二百万?什么捕奴队许可,能值二百万?更别提这什么辽南值三百万了。李超还拿出六百万借给朝廷,这都是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啊。
前前后后,这都两千万了。
李超之忠,感天动地啊。
“准备船只,朕要去趟武当山。”
“陛下?”
戴胄惊问。
“朕要亲自去把文远请回来。”
戴胄和旁边的官员们眼珠子都要惊的掉出来了,皇帝居然要亲自去武当山请李超回来。这,太过震惊了。
“陛下,如此太过突然了,还是先派人去传旨吧。”
“对啊,陛下如此礼遇,反而会让赵国公受人非议的。”在一众大臣的劝谏之下,李世民才好不容易的打消了去请李超回来的冲动。
“那就给李超的几个儿子都提下爵位吧,既然都有了实封,总不能还只是子爵男爵吧。”
拿敌国的疆土分封给臣子,还卖了三百万的高价,李世民也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毕竟他还有些太年轻,脸皮还没厚到那个地步。
李超的十一个儿子,原来是一郡公两县公三侯两伯两子一男,李世民干脆把老八老九老十这三个爵位最低的二子一男爵位,全都晋封为开国伯。
这样一来,李家十一子就是一郡公两县公三侯五伯。其中嫡长子是郡公,嫡次子是县公,另外平阳生的老十一也是县公,其余八个,则俱封为伯。
若再加上李超和老爹都是国公,李超的弟弟李越也是伯,那李家就是一门两国公一郡公两县伯三侯六伯了。
这一门十四爵,连隋朝时最得势的李、韦、杨几家都比不上。
码头上,无数人心中暗暗惊叹。
不过也有人看着那一箱箱的宝钞,心里在想,李家一门十四爵,可这也花了两千万了,两千万啊,这么多钱换来这些爵位、封地,也不知道究竟是赚还是亏。
不过全天下,也就李超能拿出两千万,还眼都不眨的给了朝廷。其它豪门,也许有的千年门阀有这么多的家底,但肯定不会送给朝廷。
这李超,太傻了。
一千三百万!
当天,整个襄阳都被这一千三百万贯钱给震惊了。
而当大家知道了这一千三百万是怎么来的时候,无数的人在暗骂李超傻。
太傻了,两百万贯买个破琉求岛,李超是不是傻?
两百万买一个捕奴队的许可,李超脑袋被门夹了吧?
三百万买一块还在高句丽人手里的百里封地,这是脑子进水了吧?
前后差不多两千万,都送了朝廷,李超简直是傻的无药可救了啊!(……)
第945章 隆重推荐《逍遥秀才》()
新年将至,大唐的地方官也都入京朝集,文臣武将群聚襄阳。其中不少为国征战出生入死的武将,也有许多在地方上兢兢业业治理民政多年的文官。
他们却都还没有封爵。
连个一世恩爵都没有,更别说世袭爵和实封爵位了。
而灞上李家呢?
一门十四丁,十四个实封爵位。李超的老子李铁枪,武德四年的时候不过是个府兵队头而已,如今父凭子贵,虽然已经致仕退休,却也晋封洛国公,拥燕北百里封地。甚至连他那不过两岁的幼子李越,都封开国伯,拥有数十里实封领地。
李超爵封赵国公,衔加太保,一人独拥三百里封地。
他的十一个儿子,最大的如今不过三岁,小才半岁,却俱封公侯伯爵位,三公三侯五伯爵位,全是实封啊。
灞上李家的封地,加起来足足一千里,拥有十四块封地。
襄阳城里,沸沸扬扬。
李超功勋大没错,李超威望高也不错,李超人缘好也是事实。
可是,如李超这样,如今不过二十六岁呢,结果整个家族,一共十四个男丁,结果三代的男丁不论老少就全都得封实封爵位实封领地,加起来家族封地一千里的,真的是太惊人了。
尤其是这次皇帝给李家那几个不到一岁的儿子也全给了实封,全给了侯伯爵位后,真的是快吵翻天了。
大唐的爵位什么时候这么不值钱了?
如今大唐的爵位分为三种。
一世恩爵,就是世封爵,只是一世不能承袭的爵位,也没有封地。这样的爵位,一般是给文臣,尤其是中枢的尚书宰相九卿等,居高位,但没有太大的功勋,便会例加一个世封恩爵,九卿封伯,尚书封侯,宰相封公。这样,显示皇家的恩赏。
第二种爵位则是世袭无实封领地爵位,这种爵位都是有极大的功勋的,尤其是战功得爵位。爵位可以传给儿子,一般为降等袭爵。他们会有一块实封的田地,但没有领地。
最珍贵的是世袭实封领地爵位,这种爵位最难得也最珍贵,爵位不但可以世袭,而且除了嫡长子降等世袭外,其余诸子也能降三等左右分封爵位和领地。
甚至在这种世袭实封爵里,那些功勋最高的,一般后代袭爵,还能得到一个特旨,就是允许不降等世袭。
如李超这样顶级勋臣,将来如果去世,皇帝肯定会给一道特旨,允许李超的长子李璟继承赵国公的爵位,不用降等。
李超将来爵位传给儿子不降等袭爵,大家都能接受,甚至李超的封地将来推恩分封,其它儿子也能封个侯伯什么的都好说。
但现在皇帝就给李超的其它儿子全都分封了公侯,还全是实封领地,大家就难以接受了。
按朝廷现在的封爵制度。
李家现在就有十四块封地了,这意味着以后下一代,推恩袭爵,李家的十一块封地可能变成几十块上百块封地,李家第四代可能有上百个大小封侯。
这不是开玩笑吗?
别人戍边守疆,为国征战,为朝廷安抚地方,治理民政,辛辛苦苦,好多人连人世封的开国男都还没得到呢。
灞上李已经是满门高爵了。
李家的这种情况,犯了众怒了。
可在这些沸沸扬扬之中,在众人的奏章如雪片般上呈的同时,诡异的一幕却出现了。
太子全都留中不发。
然后本来已经是宣布在宫里调养身体,不理政事的皇帝却直接颁了旨意下来,皇帝称李超功绩彪炳,论功本可封王,因大唐制度不封,但大唐有功必赏,因此特将李超之功转封给他的儿子。
不但如此,李世民还亲自下了一道隆重的分封诏书,把李超一家的爵位重新赐封一遍,并把李家的十四块封地都详细的附上,诏书中特别声明,李家的这十四个爵位,下一代特许不降等袭封。
这份破天荒般的诏书颁下,而中书门下的那七位宰相,居然也无一人反对,旨意一到达中书,就都盖印签署名字,全部通过。
大唐皇帝的诏令,需要皇帝的玉玺和中书门下宰相的签章还要有三省长官、次官的一致署名,甚至还需要中书舍人的签字画押。
一份正式的诏书,上面得签上几十个名字盖上几十个章,只有这些程序走完了,才是真正的诏书圣旨,否则只有算是皇帝的私人中旨。
当这份正式的诏书颁出,襄阳城里的京官和地方朝集使们都沉默了。
他们心里憋着一股气,可又无可奈何。
皇帝一意孤行还能劝,可连中书门下的宰相们,三省的主次官们全都在这件事情上一个态度,他们有什么办法?
李世民现在对李超印象是极好的。
“若是他们也拿出两千万贯来给朕,朕也给他满门封爵,不管他一家三代还是四世同堂,有几个男丁算几个,连私生子朕都给他封上。”
两千万贯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这大大缓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啊。
有钱了,该怎么去花?
一千三百万贯,现在还摆在国库里。
“戴胄,你说朕大封一波天下功臣如何?”李世民突然对戴胄道。
戴胄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路。
这个时候,大封天下诸侯?
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却越想越觉得兴奋,辽南那百里地封给李家,结果一下子赚了三百万贯啊。一里封地卖了三万贯啊。
这可是无本买卖,那地是高句丽的,别说卖三万贯一里,就是卖三千贯一里,他李世民也不心疼啊。
“如今朝廷还有许多文臣武官,也是为大唐立下不少功勋的,可大唐却还没有封赏过他们,朕觉得有些遗憾。如今大唐正好东败高句丽北破突厥南安吐蕃吐谷浑,朕以为,正是封赏一波功臣的时候。”
李世民准备再卖高句丽一次。
拿辽东的地盘当做给功臣们的实封领地,那些原来还够不着实封领地的臣子,经他们一块封地。
当然,这封地不能白给,哪怕是高句丽的,大唐也不白封。
就按照给李家封地的那个价格,一里封地三万贯,给那些臣子们分封。当然,若是嫌贵,也还可以商量一下,便宜点也是可以的。
戴胄明白过来后,对皇帝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居然能想出这样的赚钱方法来。
卖爵啊。
而且还卖封地。
我了个擦。
皇帝你简直是个天才。
还三万贯一里,你怎么不去抢。
不过细想想,似乎真的有搞头。
之前皇帝对爵位控制的很严格,尤其是实封更难得,最早只有三十六实封贵族,后来升到了一百多家。
别看这次李家一家就封了十四个实封,但那是因为李超功绩太高,而且李超又功大又给的钱多。
那是特例。
一般情况下,能有个实封就不错了,想再有领地,更难。
如贞观八贵,灞上李、洛阳长孙、济南秦家等八大新贵,除了李超家,其它的一家也就一个爵或者两个爵,秦叔宝家都只有他一个实封爵,封地不过二百里。程咬金家倒是有两个家,可儿子程处默那个开国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