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好!”李世民看完,“非常不错,氏族志应当按这个方向编!”
李世民觉得心情很好,氏族志将是大唐新士族的排名榜。
他很清楚,大唐王朝是由三股士族力量建立起来的,一支是关陇集团,一支是山东集团,一支是江南集团。
关陇集团是北魏鲜卑贵族组成的军事集团,其也包括了胡化的汉人和西域的胡人,皇家李氏家族是关陇集团出身,李家当年还是西魏八柱国家之一,李家是关陇集团的重要一员。
而山东集团,则包括山东士族和山东豪杰。山东士族的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并且有强大的宗族乡里基础,他们有极强的政治能量,进可控制朝政,退可控御乡里,还掌握学术。
而山东豪杰,则是隋末混乱时寒门地主集团,他们是在隋末时迅速崛起的地方豪强。如今朝的军功新贵,是以山东豪杰为主。这也是当年李世民还在秦王府时,最强的支持力量。
江南士族也是一股重要力量,唐初,他们一面参与了大唐制度典章的制定,一面又在江南地区继续发挥影响。
这三支力量,对于大唐的建立和前期国力恢复壮大,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李世民却绝不允许这些力量凌驾于朝廷之,关陇和江南士族都在衰弱,可山东士族却借着与山东豪杰出身的新贵的联姻,依然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李家排第一,勋贵排第二,而同时李世民早通过联姻,跟朝顶级勋贵都联姻,结成姻亲,因此勋贵们又都是皇戚,他们占据第二,无疑对皇族地位更加巩固。
第三的,则是按官爵高低来排序了,只论本朝,不论从前。五姓七家也好,关陇贵族也罢,甚至是江南士族等,不管过去多煊赫,只论当今。
马周因不是勋贵,也不是皇戚,因此他虽出身普通,可因为如今是宰相,所以也排在第三等。
那些旧士族,如果没有显爵高官,只能排到第四等。
“灞李家排在第几?”李世民笑着问。
马周和高士廉对视一眼,然后如实道,“臣等拟将灞李家,排在李姓第二,天下家族第三。”
李世民却摇了摇头。
马周道,“请陛下明示。”
第1149章 睡不着啊()
第1149章睡不着啊 暖炕,一桌炕桌摆在面,桌一盏鲸油灯。。 崔干手里拿着一本书,目光却有些出神。 这是今天早刚刚发行的氏族志,一经发行,便已经卖的汉京纸贵。而做朝廷要员,崔干则不用去买,朝廷给汉京所有的勋戚官吏们一人发了一本。 崔干现任吏部侍郎,从武德到贞观,这些年崔干在京各衙转来转去,但是与侍郎之职很有缘份。武德时任黄门侍郎,后来又转书侍郎,再到转吏部侍郎,说来其实倒是在走下坡路。 尤其是这次调吏部侍郎,他很清楚与氏族志有关。 皇帝让高士廉马周等人修氏族志,据说第一次修好后送给皇帝御览,结果皇帝十分不满意,而那一版,第一等的正是他崔干。 蓝皮线装的氏族志,还散发着好闻的墨香味,可崔干看过之后却无法平静心情。 这本大唐氏族志,收录了大唐三百个姓,一千零八个家族。次被列到第一等的崔家,这次却在家族排名排到了三百多名。 千年望族,北方领袖,博陵崔氏,如今却在士族排三百多名? 崔干脸色阴郁。 “郎君,天色不晚了,早点歇息。”崔干的妻子太原王氏进来,见丈夫还在那里发怔,出声劝道。 崔干摇头。 “睡不着,今夜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睡不着了。” 博陵崔家排到了三百多名,太原王家也没好到哪去,一样排到三百开外。 五姓七家,荥阳郑家好点,挤进了一百名,那也是因为他有个实封国公爵位,还担任着大理寺卿一职。凭的是官和爵,而不是荥阳郑家的千年世家名望。 “这算什么氏族志,这根本是贵族志,暴发户排行榜!”崔干愤愤不平的道。他博陵崔家五望七姓之首,北方领袖,却排到三百多名。 而排第一的是谁?皇家,好吧,这个他勉强接受。但家族排第二的是谁?是灞李家。灞李家?虽然也是崔家的儿女亲家,可李超早十年都还只是个小沙陀啊。 皇家第一等,勋戚宰辅第二等,贵族高官第三等,反倒是他们这些千百年的士族,现在反而大多数只能列到末等的第四等。 姓氏榜,李姓第一,长孙第二,独孤第三。家族排行榜,皇家第一,灞李家第二,洛阳长孙家第三。 崔干睡不着,怎么可能睡的着。 这本氏族志一出,可以说他们博陵崔千百年的名望,这样被皇帝一脚踩到了尘埃里去了。再想想新科举,那些庶族地主甚至是农民佃户、工匠商人的子弟都一样的参与科举,不问出身,不问家族,一旦考取,是鲤鱼跃龙门,也能堂而皇之的为官入仕,那他们这些千百年的家族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陛下怎么能这样呢?” 崔干很不客气的对妻子道,“他有什么不敢的,这世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篡位宫变,囚父囚兄兄弟,甚至汉京之乱后,更是斩草除根,杀兄宰弟。在潼关,他可是当着十几万将士的面,亲手拿剑砍了元吉。还有太皇,谁不知道那是陛下授意刺杀的!” 王氏惊慌的看了左右一眼,“你疯了,这种事情也敢说。” “我说的都是事实。” 王氏气恼的道,“次汉京之乱我们家运气好,没牵连进去。难道你忘记了,次多少家族被卷入进去,想想他们的后果,则天门前宣判斩首,家眷充军流放,你想害死我们。” 崔干长叹一声。 碰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他们又能如何呢? 好当年的崔浩,清河崔氏,数百年名门,而且崔浩还是北魏名臣,助北魏一统北方。可结果呢,崔浩却因为给北魏修的史不合太武帝之意,把他杀了,还夷灭九族。 北魏之后,北齐对于他们关东士族更是极尽打压,北齐是个全面胡化的王朝,高家重用的是那些胡人和那些汉人豪强,对于他们这些士族是极其轻视,他们只能做下属官佐吏。到了隋朝,才算是过了几天好日子,又碰到杨广这种发疯的皇帝。 历经隋末乱世,他们士族又深受流贼打击。 本来李渊人还不错,可现在李世民当皇帝,一天一天狠。 在崔干看来,李世民是什么皇帝?那是个流氓无赖皇帝啊,能杀父杀兄杀弟的皇帝,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玄武门之后,李世民对士族还是拉拢,可到了汉京之乱后,已经是彻底的清洗了。现在他更无耻,直接编出这么一本氏族志,把那些庶族地主甚至是工匠商家族出身的新贵们,都编了进去,还编到了前面。 偏偏面对这些,崔干还毫无反抗之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除了在家发发牢骚,也干不了什么了。 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扔进了一块石子,年末的汉京,泛起无数涟漪。 清晨,则天门前。 还没有到开门的时间,晨鼓还在一声声的敲打着,汉京的城晨鼓正常要敲打一千下。但也不一定要敲足一千下,一般是敲到天明即止。能看到清街道的人,晨鼓也停了,如果遇大雾天气,则是要敲足的。 今天早有很大的晨雾。 街鼓一声声的敲击着,则天门外朝的百官越聚越多。 一辆辆马车停下,车的灯让则天门外也明亮起来。 百官们照例是三五个一群的站在一起,在等开门的时候,顺便聊天。 平时大家随便聊,但今天几乎都在聊氏族志。 “氏族志,根本是贵族志!”崔干眼睛通红,昨晚一夜没睡着,此时心里还有一股怨气。跟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官员站在一起,忍不住抱怨道。 “确实是贵族志,昨夜我仔细读过氏族志,书一千零八十个家族,每个家族都是实封贵族。没有实封的贵族根本进不来!” “想我等五姓七家,千年士族,如今却排在了几百名开外。” “这还算是我们先前买了辽东的封地,成了实封贵族,要不然,这一千零八十个家族我们都进不去。” 李超来的时候,雾依然很大。 他的马车一停,不少人都望过来。 “这位今天怎么来了?” 李超不是常朝官,并不需要朝的。 看着这位一身蟒袍从车下来,大家的眼里是充满羡慕的,而如崔干这位李超的亲家公,眼里却还有几分妒忌。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崔干官职虽不如李超,但家世名望在,那是李超不过的。可现在,李超却也成了士族,还他娘的成了天下世族排行第二的家族。 崔干想不明白,灞李家有何资格成为天下第二家族呢? 李超站在那里,也立即感受到了那一道道目光。 他也是昨天才看到新鲜出炉的氏族志,拿到氏族志时,他才知道自己被定了个天下士族第二家族。 居然还排到了长氏孙的前面,这也算是出人意外吧。 排天下第二,这对李家来说当然也是有好处的。不管那些老士族承不承认,反正以后士族重新排序,在大唐帝国,李家的地位算是真正的从此站稳脚跟了。 有这么一本氏族志,李家不再是暴发户。 至于那些老士族的泛酸与不甘,李超懒得管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算是士族也没有天生的,崔卢郑王李萧杨等士族,不也是一步步才起来的。 不尚姓而尚官,打造大唐帝国的新士族阶层,不得不说李世民脑子还是很好用的,居然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 马周早到了,但却一直坐在马车没下来。做为氏族志的主修官员,他知道有多少人对他不满。今天到了,也干脆坐在车不下来。 见到李超也到了,他才过来打招呼。 “远今天怎么来了?” “陛下有召啊。”李超笑着说道,“氏族志把我放第二,这是哪位的意思?” “当然是陛下的意思,氏族志都是经过陛下御览钦定才刊发的。” 氏族志的标准是尚官爵,李超的官职是本朝最高,三师的太师。论爵位,李超是本朝唯一一个亲王。 三师三公,然后是亲王郡王,再是宰辅,再是国公、尚书九卿这样排下去。 而在勋臣宰相,与皇家联姻的皇亲国戚又排在前面。 马周身为宰相,虽不是勋臣也不是国戚,但凭着宰相加国公爵位,也得以列入了第二等。 又一辆马车到来。 车下来的却是魏国公长孙无忌。
第115民1章 殖民地()
午后。'【^】 内廷,皇后宫中。 太子承乾临桌书写,李泰走进来。胖胖的秦王李泰小眼睛乱转,他看到桌上的一架千里镜,便伸手去拿。 承乾笔走龙蛇,但却似乎脑后有眼。 “放下!” 李泰愣了下,抬头去望哥哥,但手却没停下,依然拿起了千里镜。 “我让你放下。”承乾停下笔,转过身来。他的眼神很冰冷,冰冷到李泰觉得陌生。 “哥哥,我就玩下。” 承乾起身,走到李泰面前。 比起如同一个胖球般的秦王李泰,承乾比他高的多。他站在他面前,居高临下俯视着他,“我让你放下。” “哥哥?” “叫我太子殿下!” 李泰面色很难看,甚至有些吓到。 “青雀,你要记住,我是太子。” “你还要记住,我的东西我给你你才能要,我没说给你,你就不能抢,更不能偷。” “明白吗?” 李泰小脸惨白,被大哥如此严厉的语气吓到,点头,立在那里不敢动。 “出去玩吧,不要来打扰我!” “是,太子殿下。” 李泰掉头跑掉,出了殿,李泰脑子里还是太子那可怖的面目,不由的哇的一声哭了。小胖子一边抹眼泪一边往皇后那边跑。 皇后正跟李丽质讲故事呢,一边抱着晋王李治。 “母后,太子,太子哥哥欺负我!” 小胖球跑到母亲身边,抱着皇后的大腿命的摇头,一边摇,还一边往皇后腿上擦眼泪。皇后被这熊孩子气笑了。 “怎么回事呢,承乾怎么欺负我了?” 小胖球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一说给皇后听。 “母后,不过是一个千里镜而已,我只是想玩下而已,可太子却那样训斥我。” “太子真这样跟你说的?”皇后摇头,让宫女把小胖带去洗脸。 长孙氏抱着李治,一手牵着李丽质来到殿中,承乾还在伏案书写。 “在写什么呢?” 承乾抬头,“母后。” 他停下来,把自己正写的折子拿给皇后,“我正在写关于西运河开挖的计划,我前期已经安排了许多人手,对于西运河的路径做了堪察,收集了许多数据。陛下已经计划要修建西运河,但要由朝廷来修,我准备向陛下自荐,由我来负责西运河的修建。” 皇后看着上面一条条的计划,心里惊讶,想不到承乾居然已经如此了得,而且他对西运河有这么大的热情。 “你是太子,运河修建,也用不着你亲自负责。”皇后合上折子,“倒是刚才,你怎么把青雀骂哭了,你们是嫡兄弟,要兄友弟恭。” “我只是教导了下青雀而已。”承乾却并没有认错。 皇后叹惜一声,“以后说话别这么凶。” 御书房。 魏征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进攻林邑,他的意思是林邑是大唐的藩属国,又没侵犯大唐,大唐没有理由去攻打自己的藩属国。如果大唐出兵林邑,那么宗藩体系就将不复存在。 自隋以来,中原王朝在统一中原之后,还一直在推行一个天…朝体系,也就是宗藩体系。何为宗藩,就是宗主国和藩属国,藩属国的国王继位,必须经过宗主国的册封,才算取得合法的地位。藩属国需要定期向宗主国朝贡,宗主国则负有帮助藩属国维护统治秩序的责任。 当年杨广要建立这个天…朝朝贡体系,就是要把大唐置为周边邦国的宗主地位,可高句丽却不肯承认进贡,于是才有几次征辽。 这个体系,当然不仅仅是虚荣,也是有很大的实质作用的。 宗主国有责任维护藩属国的安全,而藩属国也有责任护卫宗主国的安全。 一旦藩属国受到攻击,宗主国有责任为他们调集,甚至出兵保护。而一旦宗主国遇袭,藩属国也有义务出兵。 成为周边的宗主国,对于中原王朝当然话语权更大,好处更多。 “陛下,林邑不能算是大唐的藩属国,他们的国王并非大唐册封,只是对大唐进行过朝贡而已。”李超直接指出了一个要害。 高士廉也站了出来,他在隋朝时曾经被外放到广南为官,对那边还算是熟悉。 “陛下,大唐确实还未册封过林邑国王,但林邑对大唐十分恭顺,臣以为不应当擅起边衅,今年林邑国又派使者前来朝贡,大唐可以在正旦大朝时册封林邑国王,确立宗藩关系。” 一众宰辅之中,居然大多数人坚决维护宗藩体系。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马周几个比较务实的宰相,则也没说话。 宗藩体系,就好比君臣纲常,这个是不能轻易破坏的。 李超却是个很现实主义的人。 什么宗藩不宗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干脆把林邑的历史拿出来说,最初林邑那里只是些蛮夷,秦朝时在广南设立郡县,林邑就是秦朝设立的象林县。从秦到汉末,几百年中,象林县一直在。直到汉末,才被一个功曹之子杀县令自立,建立林邑国。 可以说林邑国就跟秦末赵陀建立的南越国性质一样。 “陛下,当年汉收复南越,才有了今日福建、两广之地为中原所有,若当年汉不收复南越,今日岭南岂不是又还有一个南越国?” 再说,林邑国也从来不是什么恭顺之国。 有史可载,林邑国多次入侵北犯,烧杀掳掠。 这样的一个林邑,还留着干嘛。现在有机会,真腊扶南林邑大战,此时朝廷进攻林邑,林邑无外援,朝廷正好灭掉林邑,收回这块故土,为什么还要讲什么宗藩? “我大唐本就没册封过林邑,因此不算宗藩。” 李世民心里挺想灭掉林邑,开疆拓土,或者说恢复秦汉旧疆。不过也还犹豫着宗藩体系,现在听李超这么说,也更加心动了。 “陛下,臣以为宗藩体系,也应当改一改。例如,过去只论宗藩体系,朝贡大唐皆为藩属国,臣以为大唐应当改一改,与时俱进。臣这里有一道奏章,对于大唐周边邦国,臣以为可以设立为一个全新的体系,把诸国分为藩属国、保护国、自治领、殖民地。” “哦,你详细说来。”李世民饶有兴趣。 “陛下,藩属国,即为称藩纳贡,由大唐朝廷册封,定期向大唐纳贡。大唐有保护的责任,他们也有维护宗主国的义务。但大唐不干涉其内政,藩属国虽为大唐藩属,但其是独立自主的。” “比如吐谷浑、薛延陀、比如吐蕃、比如苏毗,又比如新罗、百济、东瀛。” 高句丽本来也算,但因为叛服不常,因此算不上真正的宗藩。 “比藩属国次一等,则是保护国。意为被大唐保护之国,在保护国内,有大唐册封的国王,他们也有自己的朝廷,但大唐拥有在保护国驻军之权,甚至军事、外交权归大唐所有。” “如果按现在的情况,契丹、奚、东女、南诏皆可列为保护国。” 拥有军事和外交大权,可以驻军,这确实与普通的藩属国不同了,大唐能直接驻军,则对这些邦国控制更强,与普通的藩属国确实要区别对待。 “那自治领和殖民地又是怎样的呢?”李世民笑问。 “自治领相比藩属国和保护国,大唐的控制力更强,自治领没有国王,只有朝廷委任的地方自治衙门,自治领衙门一般为当地人主持。” 自治领已经连半独立国家都算不上了,他们算是大唐的半殖民地,内政其实是由大唐控制的。 “至于殖民地,则是由大唐完全控制,民政司法军事税收经济,完全由大唐控制的地区。” 长孙无忌听了后问,“为何不直接列为大唐州县,而要设置殖民地呢?” 李超道,“殖民地一般是对于新征服的一些地方,离中原较远,设立殖民地,是因为这些地方需要一些与中原州县不同的统治方式。比如说,为了防止殖民地的反叛等,殖民地需要驻军,殖民地的长官也需要能够有更多的事权,可以军政一起挑。” “我建议,殖民地设立总督,总督殖民地军政。另外下设巡抚与提督,分管文武。” 殖民地肯定是比较遥远的地方,如果跟中原一样的制度,文武分治,调兵统兵分开,事事要上报朝廷,等候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