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6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议会里设置六科,这就相当于后世国会里的各个委员会了。

第1237章 我们也反了!() 
,。

    汉京。

    戒严依然在继续。

    大白天,街道上也是十分冷清,汉京各衙的监狱早就人满为患,甚至城郊的几个军营都成了临时的关押地。

    百姓们的狂热也吓退了,如今呆在家里瑟瑟发抖。

    本来正好是三月好春光,是踏春的好时节。

    可现在,大家却门都不敢出了。街道上到处都是士兵,城门也层层把守,巡逻队不时交错而过。

    出门上街,走几百步得盘查十几次身份牌。

    不过有些人还是出门了,不出门出不行,这几年汉京粮食充足,粮价平稳,不少人习惯了不再储存粮食了。每次买上十天半月的粮,不会一次买多。买从了储藏不便,容易被老鼠偷吃、发霉等。买多了,也不方便拿。反正到处是粮店,处处都有。

    骚乱之后,汉京的许多商铺再次开了门,这也是在官府的要求之下。

    尤其是粮油疏散、煤炭薪木这些生活用品的店铺,更是都已经开了门。不过为了防止再次出现骚乱,都有士兵和衙役在外。

    “伙计,买米。”一个汉子拎着一个口袋,一边小心打量着门口的几个衙役。要不是家里没粮了,他今天还真不想出门。

    这一路过来,被盘查了多少次了。

    伙计应声过来。

    “客官你要买什么粮,我们这有粳米、籼米还有糯米,产地也有不同的。”

    “便宜点的占米吧。”

    占米便是从林邑引进的占城稻的米,这种米比较细长。相比起来,过去大多种植的稻是粳米,比较短圆。

    “早米还是晚米?”伙计又问。

    “来点早米吧。”晚稻的生长周期长,口味要好的多,早稻生长周期短,口感要差许多,但也便宜不少。

    “早占米,一斗三十文。”

    “三十?我前几天买都才二十文。”汉子忍不住大声道,引来几个衙役的扭头打量,他连忙降下声音,“怎么涨这么多。【。】”

    伙计无奈的眼神示意街道。

    “这价格也是没办法,这也是今天商会米行统一的价格,三十文一斗,这还是最便宜的早占米,要是晚占,或者粳米、糯米价格更高。若是高山晚糯米,都已经斗米五十文了。”

    汉子无奈,“给我来五斗。”

    一边说,他一边掏出钱袋,从里面数出一百五十文的纸钞。

    伙计看着递过来的纸钞有些为难的道,“这位客官,有铜钱吗,银钱也好。”

    “怎么,不收纸钞?”

    “也不是不收,但现在纸钞你也知道,谁敢收啊。”

    “衙门不是说不能拒收吗?”

    伙计无奈,“是不能拒收,不过得打折。”

    “折多少?”

    “一贯纸钞折七百五十钱。”

    “折这么多?”

    伙计无奈,“这不少了,若不是衙门规定不得拒收,我们一张也不想收。这一贯折七百五,还是商会定的标准。收进来,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兑现。说不定,明天还得再贬呢。”

    汉子气的肝疼。

    “那我买一石。”

    “米价三百,若付钞需付四百钱。”

    原本一石这样的米才二百钱,现在却要付四百,等于直接翻了一倍。

    可汉子也没法子,现在有的买就赶紧买,说不定一会还没的买。

    刚付完钞。

    有衙役过来。

    “最新通知,买米需凭身份牌和户口簿,一户一天限买一斗,一月限买一石。”

    伙计手里拿着钞看了眼汉子。

    汉子连忙道,“我这是在通知下来前已经买好的。”

    那衙役没说什么,汉子连忙扛起米袋就走。一石大米,他居然健步如飞,生怕走慢了就被拦下不让买了。

    后面,伙计把一块刚写好的告示贴在了粮店门口。

    “官府限购,购米需凭户口簿和身份牌,一户一天购买一斗,一月限买一石。”

    通知一下。

    许多百姓终于又忍不住出门了。

    他们现在一听到限购二字,想到的就是京城是不是又缺粮了。

    不管怎么说,先把限购量的粮食买回家再说,尤其是听说现在纸钞还能买粮,再等下去,说不定纸钞也不能用了,粮也没了。

    越来越多的人出门。

    粮店门口排起长队,全是拿着各种袋子坛子来买粮的百姓。

    限购令在,一天只能买一斗。

    “纸钞一百折钱七十!”

    没多久,粮店外又贴上了一张新通知。

    纸钞又贬值了。

    ·······

    御前。

    宰相们汇报着最新的京中动态。

    “钱庄银行外又排起了长队,现在粮店、煤铺外也扑着长队。纸钞在贬值,贬的很快,有的商铺已经把钞和铜钱的兑换降到了六折。”

    户部尚书戴胄无奈的禀报道。

    “陛下,纸钞的信用要完了。这样跌下去,纸钞将引起抛售恐慌,更会加剧挤兑风潮。”

    “是啊,汉京的市场,已经全乱了,物价也一团糟。”

    李世民紧闭着嘴。

    “陛下,臣请求,立即对一些重要的生活类商品,实行全面限购。必须凭身份凭票限量购买!”长孙无忌出声。

    到了此时,已经失控了。

    百姓的钞兑不出去,便开始去抢购。见什么买什么,市场已经被扰乱了。

    若不加以控制,大家都抢购囤粮,搞不好要引发粮荒。

    “票证、限购。”一些宰相不由的想到了十几年前大灾荒时,那时李超提出了票证限购,对稳定局势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想不到,如今又要限购了。

    “陛下,如今汉京几大粮仓中的粮食很充足,但我们确实得限购,这样有利于稳定局势。”

    “那就发票证,限购!”李世民有些厌烦的道。

    房玄龄却忧心忡忡,“陛下,现在老臣最担忧的是,汉京的这股挤兑风潮和抢购风潮,会蔓延到京畿各地,甚至是蔓延到中原各道。如果真发生这种事情,后果将不可估量。”

    汉京乱起来,朝廷还能强力镇压下去。但如果到处都乱起,想控制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这股妖风,皆因逆贼李超而起,是他在后面煽风点火。只要朝廷大军早日镇压此贼,那么这妖风也就一扫而光。”

    李世民咬牙,“拟旨,诏令各地官府,查封李超所有产业,拿李家的钱来填补。”

    “即刻起,夺回李超之赐姓,削去他所有官职爵位,收回封地。”

    已经兵戎想见,也就没有半点客气的余地了。

    ······

    燕北。

    齐郡王领。

    齐郡王秦琼骑马从外面回来,进入城堡。

    “郡王,汉京来信。”家将秦敢道。

    秦琼点点头,面色不太好看。早在数日前,他已经接到了义子李超的飞鸽来信。然后,汉京又来信召他入京。

    现在,朝廷送了第二封信过来了。

    接过信,看完,他叹声。

    “郡王,如何?”

    “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文远和太子已经在连占交州、钦州,刚刚进入广州。整个岭南,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支持了太子他们。陛下任命东郡王李绩为岭南道大总管,又刚刚下旨夺回文远的赐姓,还将他的所有产业都下旨查封。”

    “真不可挽回了吗?”

    “是啊,现在陛下又召我回京。”

    秦敢劝说,“这个时候回京,只怕不是好事。”

    “陛下这是逼我表态呢。”

    “王爷怎么打算的?”秦敢问。

    “我现在也不知道。”

    ······

    漠南。

    “反了!”

    再次收到朝廷催促入京的快信,苏定方冷哼着扔到一边。

    “真反?”苏定方的长子问。

    “既然朝廷如此不放心我,那我还何必给他们卖命。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父亲,是不是暂时先观望一下。朝廷征召,我们找个理由推辞一下就是。”

    苏定方却摇头。

    “你们师公已经反了,在广州建起了监国朝廷,他老人家都已经是内首首相了。朝廷已经选了李绩挂帅,要率十万兵马南征,这个时候我当然要举兵响应,为老师分担点压力。”

    “可如果我们现在起兵,只怕朝廷会立即派兵来镇压!”

    “怕什么?”苏定方哈哈大笑。

    他的领地紧挨着李超还有平阳长公主的领地,在阴山和狼山外,地广人稀,不过他手下有一支精锐骑兵,数量不多,但很勇猛。

    “你在家看家,我先去下你师公的狼山领,然后再去找下平阳长公主。三家领地兵马合起来,也能凑上五千,自保有余了。”

    “爹,平阳长公主可是皇帝的胞姐,她会站在我们这边吗?”

    “她会站在你师公那边,她可是你师公的女人。至于皇帝,确实是她胞弟,但这个胞弟,却也杀了她的父亲、大哥和四弟还有前夫、以及两个儿子。”

    为父亲牵来战马,“爹,不再考虑一下吗,现在举兵,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第1238章 张超() 
,。

    广州。【。】

    这座大唐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在贞观十四年时,已经拥有了百万人口。这也是大唐第二座拥有百万人口的都市,虽然这个百万人口要包括广州辖下的其余几县人口。

    可就算如此,依然是相当惊人的。

    这座因海贸而兴起的港城,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蕃区,里面居住着大量蕃人。这里有波斯街、罗马街、天竺街、真腊街、室利佛逝街、新罗街、百济街、东瀛街、突厥街、契丹街等等以番邦异族为名的街区。

    每一个街区,都聚集着大量的该异族的商人。同时,这些街区,也形成了广州极为有特色的商业区。

    据估计,到了此时,广州起码有十万各族蕃人。有些是每年季节性的流动,随商船商队前来,而有些则干脆是一住几年,甚至有已经常驻在广州经商的。

    若再加上大量黝黑的昆仑奴、东瀛奴、突厥奴、波斯奴,以及欧洲蛮奴,还有西南的一些蛮夷奴隶。这真是一座奇特的城市。

    充满包容,充满开放,也充满生机和自由的城池。

    商业气息无比浓郁,周边还有大量的工厂。

    广州除了海贸之外,还有两大支柱型产业,一是广州佛山的铁厂,这个投资巨大铁厂早已经投产,这是一个巨大的钢铁联合产业,拥有海量的工人。

    另一个产业,则是广州的丝织产业。得益于珠三角和长三江地区的种桑养蚕的规模,加上海运的方便,这里便有了极大规模的丝织业。对外出口的丝绸,基本上都是在这里纺织生产而成。

    据说,广州有超过二十万钢铁产业工人,也有超过二十万的丝织工人。

    两大支柱产业,就占据四十万工人。再加上海贸,才让广州在短短十几年间,从十万左右人口,达到了现在百万人口。

    这样一座百万之都,却在李超他们到来的时候,毫无抵抗。

    广州的议会、商会,自发的联合起来,把本来试图征召兵马守城拒纸李超他们到来的广东宣抚使兼刺史等官员给围了,甚至许多士兵都加入到了迎接一方。

    李超他们到来的时候,一箭未发。

    广州完好无损的就落入了护法军手里。

    岭南第一城,第一港,很快就被承乾升格为广州府。

    随后内阁宣布,广州府成为大唐监国朝廷的临时都城,称为南京。

    历史上,广州曾经是南越朝廷的国都,在秦末开始割据,最后控制岭南、福建、交州的南越国,存在一百余年。

    特殊的地理,确实让岭南与中原有很大的差异。

    大唐开放了十几年,大力发展工商,而岭南和广州这边,又因为沿海,在这方面更开放。这里的本土汉人豪族和俚獠土族,还有后来的工商资本家,使得这里的环境确实与中原大不相同。

    高举护法旗帜北伐的李超他们,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拥护。

    南京广州。

    行宫。

    首相李超正在朝廷金殿上,向监国太子以及一众大臣们介绍如今喜人的形势。

    “昨日,福建道已经全都响应护法,加上琉求,目前福建道、广东道、广西道、广南道以及扶南领、都已经在我们的控制之中。”

    听到这喜讯,众人都非常高兴。

    四道一领,可不是简单的四道,而是让他们的战略形势非常安全了。

    有五岭和武夷山为阻,他们现在北边犹如有了一道坚固的长城。

    “还有一个好消息,目前我们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八万。”李超继续道,“其中广州五万,福建、琉求两万。广西还有三万,另外张枢密使和崔将军率领的八万兵马,除两万留守扶南,剩下的五万,马上就将到达广州。”

    张仲坚和崔琰五万人马一到,加上广州的五万,那么他们就有十万之兵了。

    喜讯连连啊。

    他们已经得到消息,皇帝任命李绩为南征元帅,统领江淮各道十万兵马南下,另还会有水师从海上来。

    “李绩不足为惧。”李超很自信的道。

    李绩打仗的本事很厉害,但战争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指挥。

    控制了整个岭南、福建之后,李超现在可以说已经不惧李绩了。

    “我预计李绩肯定是集中一路而来,其行军路线,其实很好判断。”

    从秦发五军征岭南,到汉武大军攻南越,都是那几条路线,必须五岭。

    除了这几条路线,就只能从海上来了。

    福建那个方向是不太可能的,没路。

    而五岭,由东向西,分别为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

    五岭既是山名,同时也是入岭南的五个途径,是五个孔道。

    “秦平南越,凿越城岭开灵渠道,作为重要的军需动脉,也奠定了此后西江支流贺江与西江汇合处的广信,成为早期岭南的文化经济中心。秦以后,则大瘐岭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李超为承乾他们介绍岭南特殊的军事地理。

    五岭之于岭南,就好比于是阴山、燕山对于河东河北的屏障,把中原和草原分开。

    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北方,也是有迹可寻的,这个迹,便是那些山谷孔道。就比如河东内长城的雁门、军都等关。

    大瘐岭位于广东南雄乌径和江西信丰之间。

    这条路跨越数百米山地,崎岖难行。此前,李超和承乾曾经计划开凿一条新路,来取代旧路,让江西与广东之间更加交通便捷,以赣江连通广东的贞水,直通珠江到达广州。另一边,赣江连通长江,再经汉江抵达汉京。

    修建一条大唐京广交通线。

    只不过还没来的及施行。

    历史上,中唐时开凿了这条新路,路面宽达六丈,道路平整,从此大瘐岭通道就成为五岭诸通道中交通最为繁忙者,据说到了宋代时,高峰时每天有万人过梅岭古道。

    大军南来,可不仅仅是通行这么简单,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所需要携带的粮草补给装备是相当惊人的。如果没有好的道路,这支军队其实就是废的。

    因此,李超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李绩的进攻路线。

    本来听说李绩打算兵分五路来攻,可李世民却要求大军一路突进。

    李世民太急了。

    “殿下,五岭虽然通道不少,但可以支撑十万大军南征的进攻路线,却只有三条。”

    “其一,是湘江、灵渠、桂江道。其二,则是潇水…贺江道。其三,便是大瘐岭…浈江道。”

    李超在地图上指出这三条线路。

    打仗,辎重运输非常重要,越是庞大的军队对后勤补给依赖越大,难以就地补充。所以沿着大路、河道行进,就是必然。

    第一条线路,沿湘江经灵渠道然后越过分水岭,进入广西的桂林,进入桂江道,便也进入了两广的珠江水系了,交通运输不用再担心,同时占据珠江水系上游,有顺攻之势。

    这条线路,桂林是重点。

    桂州,一山之隔就是湖南道的道州。秦朝修的灵渠也在桂州境内,而桂州境内的漓江,此时称为桂江,直接连通西江,可顺江直达广州。

    “李绩从这条道路过来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此前太子殿下主持的西运河,已经把湘江与长江、汉江相连。李绩出京后,可率军沿汉江长江湘江一路到达岭北,然后翻过山口,就可以进入灵渠,接着入桂江,对于行军和转运物资,非常便捷。”

    “某打算派张枢密使率兵赶往桂州,把守越城岭,堵住李绩通过这里南下。”

    除了这条湘桂道,李绩还可能走潇贺道。

    潇贺道,就是从湖南的潇水越岭到达广西贺州,经贺水入西江。一样可以顺江直抵广州。

    “某计划由崔琰将军率兵进驻贺州。”

    除了这两条路线,最适合李绩进兵的路线,就是走江西,经赣江到达赣州的南安,从那里过大瘐岭,然后进入广东韶州,经浈水直趋广州。

    李超打算派门下弟子高侃和刘仁轨驻守韶州,这条路最难走,但距离广州最近,李绩很可能行险。

    他自己则坐镇广州。

    对于李超的这个防御计划,并无人反对。李超军神之名远扬,打仗他是行家。

    议事结束。

    承乾留下李超说话。

    “老师有多少把握击退李绩?”

    “李绩用兵很厉害,不过这一次皇帝在后干涉,李绩无法很好发挥,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占据有利地形,可以以守代攻,不需要急着出击,以逸待劳,等他们前来就好。这第一仗,到头重要,打好了,我们的局面也就打开了,下一步就可以北伐。”

    “打不好,只怕岭南的军心人心也要动摇了。”

    “孤相信老师,老师尽管放心去打,孤绝不胡乱指手划脚。”承乾保证。

    “还有,无论如何,孤都会承认老师的国姓。”

第1239章 众叛亲离() 
汉京。☆番茄○网s。

    枢密。

    枢密使李绩,与刘弘基、殷开山、段志玄、张谨、李大亮等一群大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