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筒车再把水送上水塔,这样一个接力,自来水系统就有了。因为是家庭使用,因此井车和筒车都不需要太大,设计的是可以直接两个人就能推动的使用。
也可以套了骡马拉动。
反正一家人也用不了多少水,每天早上车上一会水,就够把水塔储满了,这样全天都能轻松方便的使用自来水了。
因为是抽的井水,因此甚至连消毒都是不需要的。反正饮用的水,也会特别要求烧开。
对于这座新宅子,张超可是倾注许多心血的。
“大门口还要再请石匠雕一对石狮子!”
张家现在也是勋贵人家了,虽然是最低的勋贵,可也是勋贵了,门前列戟还没资格,但门前立石狮子却完全有资格了。
老匠头建议,在张家的门楼下,还应当在两侧摆两个石墩,石墩上各竖一个石鼓。这两个石鼓位置更靠近门楼,寓意是和门楼上的门档是一起的。
张府两字在上,下面还可以加两字,勋功。这就表示张家是勋功立家的贵族,勋功两字所在位置就是门档,石鼓就相当于户对,隐意为门当户对。勋爵官位越高,则石鼓石狮子越大。
这种格调张超喜欢,低调的张扬啊。
本来张超还想要把室内用石灰刷上大白,但这里人都是用黄泥浆刷墙,白色明显在大家眼里不适合刷墙,再一个石灰也没那么好弄,张超便也罢了。
“三郎,有你的信。”
栓子走来,从怀里掏出一封信。
一看到那熟悉的信笺,张超就知道这信是十三娘来的。
“明日午后,老地方,不见不散!”
看着那行漂亮的字,张超不由的轻笑。十三娘居然也学会了他的不见不散,还机智的写上了老地方。
从长安回来,已经好些天了。
张超也不知道郑善果把事情办的怎么样了,但这事也不好去催,郑善果也没信来。
现在十三娘来信相约,张超觉得估计是事情有了变化,就是不知道是坏是好。
美人相约,想想还是让人十分激动的。
“栓子,叫浴室那边烧石头,我要蒸桑拿沐浴更衣!”
“三郎,你是要去长安吗?”
“嗯,去长安。”
“可现在都已经午后了,现在去长安,今天可就赶不回来了。”栓子好心提醒。
“怕啥,多带点钱,咱们青龙寺包夜,上香去。”
长安城里的寺庙道观很多,有些大的名寺,甚至一寺就占据一坊之地。因为是在京师长安,这些寺观往往都是香火旺盛,隋朝时尊佛,唐朝崇道,道士和尚日子都过的不错。
长安城里地皮房产多,郊外寺田又多,不愁吃不愁喝的,他们也搞餐饮娱乐甚至发展金融业务。
比如寺里会为那些来烧香上佛的信众提供斋饭,也提供清修的僧房院子。当然,他们还卖香烛,也抽签解签,而且还会放贷抵押。
唐朝眼下还没有当铺,最接近的业务就是寺院的质库。质库就是抵押贷款,也可以说是当铺前身了。另外寺庙也会放贷出借,总之,寺庙都是相当强大的经济体,参考下后世的少林就知道了。
在北宋初,当时山西的北汉连战连败,经济更是全面崩溃,全靠着五台山的和尚们的钱过日子。
五台山那些寺庙居然掌握了北汉的经济命脉,想想就知道寺观的力量。
一般有钱人,都不会去住客栈,而是直接住那些大寺观里。这些寺观里不用担心黑店,而且环境幽雅,招待的还好,好吃好喝好住的,有空还能跟和尚们谈谈经论论禅,甚至可以诗词唱喝下下棋,那些僧人特别是一些高僧,可都是这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
住寺院还有一个好处,不会受到衙门或者地痞游侠儿们的骚扰。特别是那些大寺庙,一般人可是不敢过去撒野的。
张超上次就在青龙寺捐了不少钱,住了几天后,跟寺里不少和尚也挺熟的,特别是跟搞前台接待的那些知客僧们都熟。
因此张超也不用担心已经是午后了,更不用担心黄昏长安就关城门了。
骑着长孙无忌送的枣红战马,张超带着栓子往长安赶。
一路上,张超觉得寺庙的那些和尚都是地主啊,日子过的可比绝大多数人好,甚至许多地主都比不上他们。
平时那些信男善女,特别是那些京城里的贵妇们可没少捐香油钱啊,各家寺庙的田产多的吓人。
就如今年的中原之战,因为少林寺派了武僧助阵,李渊一高兴,就给少林寺赏了不少黄金,还赐了一百顷地做为寺产。一百顷地,那可是整整一万亩。而李世民随后又赐了四千亩。。。
各大寺庙还拥有许多的奴仆,虽然换了个名字叫净人,但本质还是寺庙的奴婢。还有不少主动投附在寺庙下的自耕农,在隋乱时把地主动献给了寺庙做了寺产,然后他们做为寺庙的佃户,种的还是自己原来的地,但却不再向朝廷交税而是向寺庙交租,交的租却少多了。
各大寺拥有很多的土地、净人、佃户,他们也拥有许多粮食储备。这些粮食也就成为他们放贷的重要资本,特别是遇到灾年的时候。
张超觉得自己应当多向这些秃大师们学习,人家才是经营有道啊。一边占尽天下名山以及那些大都名城的黄金地段,开山立寺,广收善男信女们的香火钱,然后又在各地占有大量的田产,有着许多的奴仆佃户替他们耕种,他们只需要坐坐禅讲讲经,就能坐享其成,每年还能做些抵押、放贷的业务,甚至还能把寺庙当成豪华度假休闲酒店来经营。
秃大师们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啊。
骑马来到青龙寺门口,早有相熟的知客僧人看到了张超这个散财童子,立马笑嘻嘻的迎了上来。
“师父,还是上次那个院子,不知可还有空?”
“有。”知客僧犹如弥勒佛一样的笑容。
“我想借用一段时间清修,不知可否?”
知客僧只是微笑着。
张超也笑道,“我欲向寺里捐献一万香油钱。”
“多谢张施主。”
“不知可否借上次那僧院一用?”
“当然可以,施主想清修多久就清修多久,绝不会有人打扰,我寺还会为你提供每天两餐素食。”
张超点头,早知如此,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也能使佛发笑。(。)
第122章 三朵金花()
(第二更!)
第二天午后时分,阳光黯淡下来。
张超昨晚在青龙寺里又住了一晚,跟知客僧人下棋闲聊之际,张超还成功的做成了一单生意。他向青龙寺推销了自家的豆制产品,尤其是素鸡。
素鸡是豆制食品,但却以素仿萦,口感与味道跟肉难以分辨,风味独特。其主料是以豆腐皮千张卷成圆棍形,捆紧煮熟,切片过油,加调料炒制而成。甚至还能将共做成鸡形、鸭形、鱼、虾等萦肉形状。
据说素鸡就是由和尚们发明的,寺院里不能吃肉,于是和尚们作出了鸡肉味的豆腐干。
张家的素鸡因为有张超的秘方,因此非常独特美味,虽然青龙寺自己也有饭堂,也会做豆腐做素鸡,但味道可远不如张家素鸡,张家素鸡真正做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晚上的时候,张超就用张家铺里送来的素鸡亲自做了几道菜,鸡鸭鱼肉俱全,却都是素鸡做成,让品偿过的知客僧大为惊叹。
于是,张超请他引见负责采购的僧人,一桩买卖很快谈了下来。青龙寺里,其实素鸡用量很大,素鸡更多的是用来做给那些在寺里休息吃饭的香客们,以及暂时在寺中借助的人。寺中僧是吃斋,但香客们却不是吃斋的,可寺里又不能提供萦腥,于是素鸡做成的仿鸡鸭鱼肉的素席,就是非常受欢迎的一席。
青龙寺倒是想要张超的方子,但这方子张超并不随意卖,主要还是僧人们比较小气,出的价不高。要他们出的价高,张超倒真不介意,反正这样的秘方他多的是。后代的许多烹饪方式以及菜式,其实在这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
好比炒菜现在就是张家沟才吃的到,历史上到了北宋之时,炒菜都还是各大酒楼的招牌。但炒菜并不复杂,一得要有合适的炒锅,二得有合适的植物油,三,当然还是得有一些充分的调味料了,再其次才是炒菜的方法。
张超不卖,青龙寺倒也不强求,最后立了个口头采购协议,以后张家向青龙寺送素鸡以及其它一些豆制品,按月结款。
其实寺庙里居住,也确实不错,环境很好,也很安全。
有香助眠,一夜睡到天亮。
上午,张超又找僧人们谈起生意,谈的是盘炕。他在这睡了两次,发现青龙寺还没有盘炕。
盘炕并不花费多少,青龙寺完全花销的起。
青龙寺可是一个大寺,拥有好几百僧人,平时香客也多,经常有香客或者其它的人来这里借宿,其实借宿也是要花钱的。就相当于住客栈,但价格比住客栈还高。
若他们盘炕,这可是一张大单子。
有了昨天的愉快合作,今天的生意谈的也很顺利。张超还又见到了寺里的主持,那主持很好说话,有大企业高层的气势。
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协议,主要也是青龙寺也早听说过现在长安新兴起的火炕了。他们也听说京中有些寺观准备盘炕,若别人盘了他们不盘,那到时肯定也是会受些影响的。寺庙也是有竞争的,硬件肯定得跟上,不能被比了下去。
做为愉快合作的表示,主持直接把张超住的这个小院子,免费给张超住三个月。
“三郎派人来盘炕时,到时顺便让他们帮我们寺里的火灶也都改成节柴的新灶。”
“那是自然。”
接连谈成了两桩生意,张超也非常高兴。他现在也接受长孙无忌等人的话,把生意都交给掌柜们去做,自己退居幕后。但有的时候,碰到合适机会的时候,他也还是会出手的。毕竟,自己现在还背着五千多贯的欠债呢。
上次收乡亲们的那些粮食,两千来贯的粮款,说好到月底时结。结果因为张超把钱都拿去买地了,因此最后只得跟乡亲们说等到这月中结,眼看着这月都过了一旬了,张超手里还是没什么余钱。
不能一而再的失信。
这次,无论如何也得先把这两千来贯粮款凑出来,至于其它修窖盖作坊等的钱,倒是可以先拖一下。
张超已经开始把面碱拿出来卖了,这个卖包子赚钱多了。卖包子还得考虑销量跟不上产能,但面碱利润却高的多。
张超不想做负翁,何况还是欠了五千贯。
现在什么也不说,先想办法把这五千贯解决再说。
若是把这五千贯解决了,张超还想着等新窑洞建好后,开始开发他买下来的那近八千亩大小的洗澡沟呢。
首先得在下游修个坝,这样可以拦截积蓄起水,可以种耦可以养鱼也可以养鸭养鹅。另一方面,有了坝,还可以建一个水力磨坊,碾米磨面,这个收益也是不小的。
有了这个坝,张家沟和赵家庄这沟两边的地都能连起来,两边坡上修条路,坝就等于是座桥,以后就方便的多。
当然,张超对于洗澡沟还有许多设想,比如到时蓄起水来了,那么可以在沿沟边上山坡下面开发一批梯田,弄个几百亩是没问题的,上半年有雨水可种水稻,到了缺水时还能够用水车车水浇灌,只种上半年一季水稻是没问题的。
下半年可以改种菜,种萝卜、油菜这些都行,也可以种豆子。
沟坡上面点可以开垦为旱地,种些粟米、高粱之类的。再往上,那就种树。种果树,猕猴桃、樱桃等,既能往长安卖新鲜水果,还能酿造果酒。
甚至还能放养一些鸡,养点蚯蚓之类的搞养殖,卖禽蛋。
总之,在张超看来,洗澡沟是一块风水宝地,将近八千亩的面积,尤其是那条沟的水,在灞上这块缺水的塬上是非常有价值的。
不过要开发出来,投资也会相当的大,只有源源不断的往里面砸钱,才能把这片荒沟变成宝地。
心里想着这些未来的打算,时间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午后。
“你在想什么?”
十三娘突然出现在张超的面前。
张超抬头,“啊,你来了。”
“你刚才在想什么呢,我走过来你都没有发现。”六礼已经完成了五礼,只差迎亲成婚的十三娘,现在对张超态度很亲切,特别是有前两次的见面后,十三娘完全没把他当外人了。
说话时也不再那么客气。
甚至还刨根问底起来,这可是带着点情人间的撒娇味道。
“我在想等我们成婚之后的生活,那时我们一定要生一堆孩子,十三娘,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啊,你说什么呢。”
十三娘防不胜防,被张超这话说的面红耳赤。怎么什么话都说,连孩子都说出来了。
“你不喜欢孩子吗?”
十三娘捂着半边脸,细声道,“当然喜欢了。”
“那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都喜欢。”
“那以后我们多生几个好不好,起码也得生七个。”
“为什么是七个啊?”十三娘红通通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带着些疑惑。
张超笑道,“因为我们生四个男孩三个女孩,四个男孩长大后就会成为张氏四才子,三个女儿则是三朵金花。”
“啊!”十三娘也不由的为这番话说的陷入憧憬之中。跟喜欢的男子结婚,然后生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是才子,女儿是金花,多美好啊。
张超笑着给十三娘倒茶。
“我想喝上次的蜂蜜姜茶。”
“这就是上次的蜂蜜姜茶,加了蜂蜜、姜、还有红糖,和茶一起煮。”
张超煮的茶也是用的茶饼,名茶蒙顶,但并没有碾碎,更没有加入盐、葱等,只是蜂蜜、红糖、姜、茶一起煮开。
味道没有煎茶那么重,有几分后世茶的味道。
张超很喜欢,十三娘也奶喜欢,这让张超很高兴,这说明他们又多了一项共同的喜欢。
“三郎,舅父去过府上了,跟父亲谈过了。”
“怎样?”
“不欢而散。”十三娘捧着瓷杯抿了两口姜茶,然后撇撇嘴,“舅父发了脾气,还拍了桌子,骂了父亲一顿,后来父亲让了步,说愿意把我母亲的陪嫁都给我。”
“这是好事啊。”
“什么啊,说一套做一套。父亲和王氏只是把我母亲当年带到崔家的嫁妆给我,而且不再给我置办嫁妆。”
“这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一样了,当年我母亲嫁到崔家时带来的是五百亩地的庄子,还有东市的福满楼,以及一家粮铺还有一家绸缎庄,另外就是一些金银首饰、车马箱笼、陪嫁的奴婢仆从等。但过了二十多年了,当年的那份嫁妆早已经生利出息增加了许多倍了,我娘的嫁妆早就不止当初那些了。”
张超道,“我觉得倒没必要争的那么清楚,怎么说他也是你爹。你娘逝世早,那些嫁妆产业也都是一直由你父亲代掌的,现在真要急起来,也是分不那么清的。不如算了,就拿你娘原来的那些就行,至于不给你置办嫁妆,我不在意。”
“可是我在意,我父亲根本就不管生意上的事情,那些产业这些年经营的好,都是我娘当初带来的人用心经营,跟我父亲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若不是我父亲和王氏不时的从铺里庄子中拿钱,只怕规模还不止如今。让我答应他们,不可能。”
看着这丫头犟脾气上来的样子,张超笑笑,觉得还挺可笑的。果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什么样都喜欢。
“如果这样,那我们就得好好合计合计了。”张超捏着下巴道。
“三郎,你想到什么好办法了吗?”
“有点想法。”(。)
第123章 釜底抽薪()
(400张月票加更!求月票求订阅啊,三千二百均马上就能稳定了,大家都帮忙订阅支持下正版!)
争家产不论在什么时代都有,也都是非常麻烦的官司。但如果只是把这事当成一个商业的纠纷倒是要简单的多。
十三娘如果跟崔善福打官司争她娘的嫁妆,涉及到郑氏死后这些年嫁妆的增值,肯定不是一言两语说的清的。而且女儿跟父亲打官司,官司打赢了也是输了。
不能直接去打官司争,崔善福已经退了一步,把郑氏刚过门时带来的嫁妆愿意拿出来,这已经有些立于不败之地了。
张超打算来个迂回。
不管是商铺还是商队,或者是农庄,这些产业最重要的一环是什么?
是人。
各商铺的掌柜还有工匠以及伙计们,这些人才是商铺最重要的。后世许多商业恶性竞争,经常使用的一个手段就是挖人。
把对方的人都给挖了,尤其是那些重要的管理层。管理层就是一家公司的根本,尤其是那些搞销售型的公司,他们手里无一不还带着自己的客户群和渠道,这些人一走,都是带着客户和渠道走的。
如果是技术型公司,那就挖他们的核心技术人员。这些人手里都带着关键的技术,他们一走,公司的项目也得黄,最起码也难再前进。
崔善福想黑十三娘的产业,有金银铺、有酒楼、有商队,有绸缎庄、有布店还有田庄。除了酒楼、田庄,应当都是属于销售型,因此他们的掌柜管事伙计们是相当重要的,若张超能够一下子把这些人全挖走,那崔家就剩下一些空店了。
这年头,想要马上重新招一批掌柜伙计,可不容易。新招来的人,能不能稳住生意,更不容易。
至于酒楼,还可以把他们的厨子也给挖了,连管事带厨子一起挖,掌柜厨子都没了,你还开什么酒楼。
田庄,这个麻烦点。
“几个庄子都是奴仆耕种,不是佃租。”崔十三娘这时告诉了张超一个重要的信息。
“那这些奴仆的契约在谁手上?”
“都在我手上。”十三娘笑着道。
“这样啊,那这次崔家就没什么办法了。”
张超已经有了几分把握,这一场,崔家输了。
“这样就行了?”
张超笑笑,“仅仅是这样当然还不够,我们不出手则已,要出手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