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朝之后,长孙无忌约房玄龄同去卫国公府看望李靖。
当天,许多文官武将前来看望李靖。若是一般病,也许还没这么多人来,毕竟李靖是军中大帅,尤其还失了皇帝宠。但如今不同,听说李靖快死了,这个时候来看望,也许就是送最后一程了。
卫国公府中,红拂一身白衣,脸上尚有泪痕。
卧室,李靖面色腊黄,嘴唇干裂,双眼浑浊无神,甚至还不时说几句胡话。
王承恩带着皇帝赐的药过来,慰问几句,然后让御医帮忙看诊。
那名御医其实也是王承恩交待好的,他仔细的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摇头叹息,做出了药石无医,回天乏力的判断。
“李夫人,请准备后事吧。”
红拂握着丈夫的手低声哭泣,大臣们依次进来看了两眼,好言安慰了红拂几句也就告辞了。
外面,卫公府的管家仆人们准备了茶点,招待众人。
大家也没心思久坐,各自坐了片刻就都回去了。
最后,陆续都回去了,却还有一些人没走。
李靖的房里。
“卫公,该走的都走了。”
李靖睁开眼,坐起身子,却是已经很精神,哪有半分垂死之人的样子。
红拂出去,站在门外帮忙望风,家丁也早在院子四周都拦了起来,任何人都无法偷偷靠近。
“梁公、魏公、王公公,诸位!”
李靖目光从屋里众人身上扫过,拱手。
“大家也不用那么多客套了,聚一起的机会难得,大家就开门见山吧。想必大家都已经是认真考虑过了,汉京该变天了。”长孙无忌向来是那种谋定而动的人,一旦决定了,就不会再犹豫不决。
屋里人也不多,大约十几个人,但都份量不轻,房玄龄、长孙无忌、杜淹是宰相。王承恩,是宫廷里的大总管,还是六扇门的首领,他是皇帝监视百官的耳目,此时却站到了密谋变天的一边。
李靖、李君羡、吴黑闼、何进都是军方大将。
另外的七八个人,也都是各据要职。
今天好不容易安排的这场聚会,就是要统一共识,商议好行动计划。
房玄龄咳嗽一声,先开了口。
“这次行动,目的是逼陛下退位,但不得乱杀无辜,必须保证陛下平安。我们的目的是攻入甘露殿,软禁陛下,迫陛下下达退位诏书。”
长孙无忌也道,“入宫之后,我们要让陛下马上授权给中书门下,让中书门下接管汉京的兵马指挥调动大权。”
“王公公,你是六扇门的负责人,是皇帝的耳目。接下来这段时间,你要堵塞好陛下的视听,不能让他察觉半点汉京的异动。并且在发动宫变之时,你需要在宫内做好接应,一定要盯好陛下,不能让他失踪。”
王承恩脸红扑扑的,参与到这样的密谋叛乱会议,他觉得非常的亢奋。
“诸公放心,此事包在咱家身上。”
柯庆在一边道,“我们南军参谋处的密谍也会密切配合六扇门行动的。”
王承恩若有所思的看了柯庆一眼,并没有说出暗影这个神秘机构来,既然柯庆只提南军参谋处,那就随他。
“李将军,你现在驻守玄武门,这次行动重中之中还在于你。一定得控制好玄武门,放我们入宫,并且随后关闭宫门,不让宫外的北衙禁军救援。”
李君羡现在是左武侯中郎将,爵封武连郡公,驻守玄武门,这是计划的重中之重,就如同当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依靠的何进一样。当年何进,也正是驻守于玄武门。
吴黑闼和何进两人如今也是在北衙,就驻扎于玄武门外的北营。
长孙无忌道,“要想成功,关键还得内三卫。”
原本朝廷是罢除了亲勋翊内三卫五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不给勋戚子弟门荫特进的路子。后来张超造反,李世民又重建了内三卫五府,这次的目的则是让那些分封领主们把子弟留在京中做人质。
这内三卫五府数量很多,足有好几千人,他们所处的位置也是在宫廷内外,把守各道宫门等处,可以说十分重要。
长孙无忌说要靠这些人,主要是长孙家等高官子弟也多在这里面,兼之多数领主其实也是摇摆不定的。
比较容易拉拢。
毕竟如今皇帝的许多政令,其实都大大损害了这些贵族领主们的利益。
大家更愿意看到的是贞观十三年以前的大唐朝廷,喜欢那时的制度。各方面的利益都照顾到了,贵族们哪怕如今武人地位降低,可有了领地也是得到了弥补,兼之有了议会后,更加不错。
可短短一年,皇帝许多政令倒退,让大家都心里有气。
以长孙家等各家子弟,再拉拢一批领主子弟,到时里应外合,能起到极强的效果。
宫变不在人多,关键在于时机。
还有时间的把握。
商议许久,初步定下方略,又定下了联络方式。
内有六扇门为耳目,并堵塞皇帝视听,外有暗影联络各方。
会后,大家前后脚离开李靖家。
皇宫。
李世民问王承恩。
“李靖还能活多久?”
“御医说撑不了几天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叹口气道,“李靖此人,本事是很强的,将门出身,大器晚成。奈何此人用兵虽强,可这屁股却从来都是歪的。当年我父子太原起兵,李靖就想着去扬州告发我们,是我救下了他。后来玄武门之变,孤让张超去劝说他加入,结果他竟然不肯。”
“再后来汉京之乱,这李靖居然还加入了复辟党,真正是个老杀才。这一次,又想给张超说话。朕就纳了闷了,这李靖难道就不知道他三番两次的活命,都是朕赏他的?”
“哎,算了,死了也好,省的朕记挂。他要不死,朕还得时常担忧着他,说不得哪天他做出什么过份的举动,朕还得被迫杀他。如今死了,也算是善终了。待他死了,朕也给他加个荣衔,留他一个战神美名。”
“朕记得李靖的几个儿子都是文职,几个孙子和曾孙,倒都是武职?”
王承恩在一边点头说是。
“待李靖死了,给他的儿子孙子们都加个散官什么的,三原李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对了,李靖那个跟张超三女儿订婚的曾孙,退婚没?”
“好像没有。”
李世民不满的哼了一声,“这个李靖,比起李绩来,差的远了。李绩也是张超的亲家,可张超一反叛,李绩立即悔婚,退了儿子跟张超女儿的婚事。并且能主动请缨,南征叛军。而李靖呢?什么都没干,只会给张超说话求情。”
李世民想到自己也有一个女儿是许给张超之子的,“李绩次子李思文既然退了张超女儿之婚,那朕就把长乐公主许给李思文。”
“王承恩,最近汉京有什么异动没?朕马上要南下亲征,京里有没有什么不轨之徒,心怀叵测啊?”
王承恩忙道,“陛下,臣派六扇门日夜监察百官和将士,并无发现此等不轨之徒。”、
“嗯,这就好。给朕盯牢了,朕相信,肯定有那些心怀不轨之徒,说不定想等朕走了,背后搞事情。”
“请陛下放心,臣与六扇门就是陛下的眼睛和耳朵,一定替陛下盯牢了看仔细了。一个宵小之辈,也别想逃过。”
“武氏那边,再盯牢一点。夏花的消息既然能传出去,多半是跟武氏有关。若是查出些蛛丝马迹,朕允许你们带她去审讯。”
······
贞观十四年九月初九,重阳节。
一大早,房玄龄推出屋门,穿着铠甲,腰悬佩剑而出。
“大郎、二郎、三郎、四郎!”
房遗直、房遗爱、房遗则、房遗义四兄弟应声而出,房家四子皆穿戴甲胄,腰悬宝剑。
“父亲!”
房玄龄看着四个儿子,很是满意。
“府中家丁都已经召集起来了吗?”
“所有青壮都已经召集起来,一共一百二十人。”
房玄龄扭头望向北面皇宫方向,心情复杂。
十五年前,皇帝派人召他们入秦王府议事准备宫变,那个时候他和杜如晦都被调出秦王府,是不能再去见秦王的,如果被朝廷官员发现,他就得被处斩。
结果秦王第二次派人来的时候,带来了秦王的剑。
人不去,则头去。
这也是在告诉他们,事情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他和杜如晦都去了,然后他们谋定玄武门之变,当天早上,皇帝带领一队人马入宫,他则和张超等一起召集家丁随后赶去。
第1282章 闯宫()
第六更送上,求月票求赏!
昨晚他梦到许多死去的人向他扑来,一个个恐怖狰狞的向他索命。号角呜咽,zhan鼓如雷。
咚咚咚的声音四面传来,震的耳朵发聋。
有人拿着长矛,有人举着弓箭,还有人持着马槊,更有提着牙棒的。既有突厥人,也有汉人。他看到了刘武周、王世充、薛举、窦建德、刘黑闼,可画面一转,却又看到了父亲李渊和兄弟建成、元吉提着剑诅咒着他。
父亲向他咆哮,“早晚有一天,你也会和一样的。”
等他四去寻找武器之时,突然他又站到了玄武门上。门外,却是常何正开城门,张谨奋力的推开城门,张超和太子一人提着一把马槊向他冲来。
两人策马直接腾空跃来,两把马槊转瞬已经刺到了面前。
他想格挡,却发现自己手脚都不能动。
“驾,快来驾!”李世民尖叫着,但是没有人理会他。
玄龄、杜如晦、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杨恭仁,还有裴寂和封德彝都站在旁边冷眼旁观。
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站一边说着话,看都不看过来。
李泰和李恪、李佑则跟一群小孩子在追逐嬉戏,细看,却是被他毒杀的李承宗等侄子和年幼的弟弟们。
尉迟恭、秦琼、程咬、罗士信、单雄信一干大将,顶盔贯甲,勒马不前。
众叛亲离。
所有人都背叛了朕!
朕是孤家人!
他感觉心头一痛,两把马槊已经刺入了自己的口,黑的血出。
四周突然火起,熊熊燃烧。
那火焰突然又化成了父亲和建成、元吉他们的面目,甚至还有杨氏在哭泣。
刘黑闼、王世充、刘武周等人又出现了,他们像是螃蟹一样在地上爬着,手里挥舞着dao剑。
一daodao的砍在他的上,如万蚁噬心之痛。
父亲和建成元吉幻成的火苗将他围,燃烧着他。
“啊!”
李世民猛的坐起。
屋里昏暗,只有角一盏朦胧的灯。
他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浑已经湿透。
这只是一场梦,可却如此真实。
那一张张面目,那噬心的痛。
武氏掌着灯从外面进来,“陛下。”
她拉开窗帘,原来已经开亮了。
天才蒙蒙亮,今天似乎有大雾。
“朕做了一个梦,可没有梦见你。”李世民道。
武氏没回答,只是拿来细麻布为他擦拭汗水。“陛下,你上都汗湿了,洗个热水澡。”
李世民今天难得的对武媚很好,“你都已经五个月的了,肚子也这么大了,以后这些活你让别人干好了。”
武媚在这一刻,然有些感动。这个骄狂自大的皇帝,然也会体谅她的辛苦,顾及她的感受了。
“多谢陛下,臣妾子还好,不碍事。”
······
晓的汉京街头,白雾茫茫。
街鼓咚咚的响着,今天雾这么大,肯定得敲足一千多响了。
魏府,长孙无忌披甲执剑从府里出来,后跟着他的兄弟、叔父还有三百多长孙家的家将家丁。
长孙家的人马沉默着走在白雾茫的街上。
转过一条横街,前面转出一支队伍。
却是郑府的人马,为首的是郑魏征的长子魏叔玉,魏家的人不多,也就三十余。
长孙无忌与魏叔玉只是点了下头,然后就率队过去,魏叔玉等长孙家人马过去,便带着魏家人马跟在了后面,队伍又大了一些。
街角。
几名守值班的武侯着哈欠,终于天亮了,再过片刻他们就能交班下值。下班了,先去菜场买点新鲜的蔬菜,如今汉京城里的菜是越来越贵了,不但牛羊肉贵的吃不起,就连鱼也不便宜。
哪怕是蔬菜,也都贵的很。
几人谈论着一会买点什么,或许可以买只猪耳朵,或者切一斤猪脸肉,这个比较便宜。
正说着,前面雾里走出一队人马。
前头的骑着高头大马,着明亮板甲。
武侯吓了一跳,谁敢在京城披甲执锐,那不是造反吗?
擦亮眼,这雾里走出来的然是卫李靖。
几个武侯感觉跟见了鬼一样。
京城都传卫李靖病的要死了,怎么现在却披甲执锐,神抖擞的出现在这里?
有个武侯想起来一个传说,他扯了扯同,“莫非卫也成阎罗王了?”
据说李靖的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病重临死之前,他邻的一个老人看到他的门下仪仗很盛大,如同王宫一样。老人十分奇怪,便问他们。其中有一个人回答道,“我们来迎接大王。”说完,忽然不见了。
又有人病的很厉害,恍恍忽忽的走到韩擒虎的家里说,“我想拜见大王。”
左右的人奇怪问道。“什么王?”
回答说,“阎罗王。”
韩家人想他,结果韩擒虎制止他们说,“我生为上柱,死当阎罗王,很足了。”几天后,韩擒虎就死了,于是大家都知道韩擒虎成了阎罗王。
如今看到本来应当病的在家不能动的李靖,突然这般样子在清晨雾中出现,那个武侯立即认为,卫这是也要当阎罗王了啊。
几名武侯想想也只有这样解释的通。
天啊,大清早的然看到卫去地府当阎罗王,这兵马,看来是阴兵阴将啊。
武侯们连忙跪下。
“卫一lu走好!”有人甚至喊道。
“卫以后多保佑小的一家平安,小的以后定烧香祭拜!”
李靖本来在马上想着事,结果被这几个人突然的跪拜和话语弄的差点笑出声。
这什么跟什么。
“阎罗王爷爷保佑!”
得,自己然被他们当成阎罗王了。
李靖哭笑不得,也懒得再理会他们,骑马从旁边走过。
城北。
皇宫之外,玄武门。
一大早,李君羡让几个心腹手下给城门倒油。
倒了油,城门开时就不会响了。
雾很大,没有消散的意si。
长孙无忌第一个到达玄武门外,然后是玄龄,接着是李靖。
柯庆也来了。
“过来的lu上已经起动静了!”玄龄道。
“幸好今天这场大雾,相果然算的准,料定今天会有大雾。”
等了一会,长孙冲带着几百卫出来。
“给城上发信号!”
数声猫头鹰叫。
城上回以犬叫。
城门开,李君羡顶盔贯甲出现。
“进!”
长孙无忌挥手。
这支大约千余人的队伍立即鱼贯而入。
北边,已经有号角之声响起。
“看来吴黑闼、何进他们已经拖不住了,李将军,劳你帮忙守住玄武门。事成败与否,全在李将军了。”玄龄对李君羡道。
“请诸放心,北衙军想从玄武门入宫,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长孙无忌他们也不多话,立即往宫里冲。
王承恩已经等候多时。
“跟着我来!”
为了好区分,每一个士兵的臂膀上,都绑着一条绣巾,上面绣着一朵黄的菊。
这本来是九月九重阳节商铺里特意准备的,重阳节的习气,登高和送。
有王承恩这个应,又有三卫的子弟带lu。
他们行进迅速,开了多个守卫森严lu线。
入宫没多久,还是爆发了zhan斗。
一队巡逻士兵发现了他们,若不是大雾,也许被发现更早。
一声大喝,然后双方弓箭互射。
李靖披盔甲,拔剑大喝。
“冲过去!”
时间最为宝贵,仅凭着这千余人,要完成宫,最重要的就是在皇帝反应之前,把皇帝拿下。
左羽林大将军张谨侍卫宫中,得报立即率部赶来。
“何人作乱?”
长孙无忌策马上前,“某等入宫清君侧,除妖僧,张将军速速让开!”
张谨看到然是长孙无忌,大吃一惊,再细看。卫李靖、侍中玄龄、史大夫杜淹,甚至还在队伍中看到了侍省太监王承恩。
“清君侧?”张谨慌乱了,这么多宰辅重臣,甚至连王承恩都参与其中,连本来应当已经要死了的李靖都在其中。
这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对啊,李靖不是应当要死了吗,自己前些天才去他府上看过他,那时他确实是一副要死了的样子啊。
他还在惊讶。
可李靖已经驱马上前。
“张将军,你是与我等一起去诛杀妖僧,还是要挡在这里?”
张谨下意识的道,“可罗那迩娑婆并不住在宫里啊。”
李靖却已经策马过来,一手端着马槊。
张谨大叫一声,荒而走。
李靖等趁势接连夺关破门,一lu到了甘露殿。
李世民昨晚正是睡在甘露殿,这是皇帝的寝殿,也是后三殿之首。
殿上。
李世民披铠甲,手拄宝剑,旁站在武才人。
一群侍卫环卫在侧。
“长孙无忌、玄龄、杜淹、李靖·······”
李世民目光扫过闯入殿中的那些人,一个个的叫着名字。每叫一个名字,他的心就痛一分。
第1283章 矫诏()
李世民惊怒交加,忍不住颤抖起来。
房玄龄上前,“请陛下传位于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慢慢抬头。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房玄龄身上,“朕视你为左膀右臂,待你向来不薄,十几年的宰相,还让你儿尚朕之公主,你就如此报答朕的吗?”
“臣这么做,正是为报答陛下知遇之恩,为保全大唐江山社稷。”
事已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