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汉武帝临终选了霍光等做辅政大臣,比如历史上李世民选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做辅政大臣,还有比如康熙他爹给他选的鳌拜等人,再比如咸丰给儿子选的八辅政。
这几朝的辅政大臣们,最后都爆发激烈的内斗,甚至还有新君后来跟元老们斗的。
历史上的李治,继位之后前期都是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主政,元老们内斗。再后来,李治与武氏跟长孙等元老斗,最终是李治得到李绩等的支持,把亲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元老干死了。
元老政治是很危险的,因为各自威望很高,上面又没有足够威望的皇帝压制。
张超是打定主意,这次入京要当首相的。
不是他多恋栈权力,而是大唐的分封制度、科举制度甚至是税赋律法等诸项基本制度,那都是由朝廷中枢掌握的。若没有人在中枢主政,这些制度也可能会被废被改。
第1287章 安国赵王、天策上将()
,。
九月十九,玄武门后第十天。
皇帝在甘露殿下诏,废除李治太子之位,降为晋王,重立承乾为太子。
九月二十,皇帝再次下诏,令太子承乾监国。
二十一日,皇帝再下诏,以张超为中书令、房玄龄为侍中、长孙无忌为尚书令、马周为翰林院学士承旨。
······
鄂州,江夏。
驻守江夏的宗正卿李神符率文武出城迎接太子。
李神符是李神通之弟,也是高祖李渊的堂弟,是承乾的堂叔祖,皇族中辈份很高,特别是在李神通和李孝恭等去世后,李世民委他以宗正卿重任。这次李道宗守汉中,李神符守江夏。
三万兵马守鄂州江夏,可此时承乾又成了监国太子,这三万兵马自然也就是友非敌。
张超没让承乾急着入城,甚至没打算入城。
江夏城外的江中船上。
张超和承乾一见接见江夏的文官武将们。
“襄邑县公,江夏的兵马请移交。”
会面后,张超非常不客气的直接开口。
李神符有些犹豫,他接到长孙无忌的信,是让他继续控制江夏的三万兵马。可现在张超却直接伸手要,“这个····”
张超不客气的道,“这是监国太子的令,县公难道还要抗旨?”
他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度,甲板上一队侍卫已经目光齐齐望来,手都按到了剑柄之上。
这杀气,让李神符面色微变,不敢再多说。
当下江夏诸将纷纷交出兵权,张超派出自己南军将校前去接管诸营。接收很顺利,有江夏诸将带着人过去,又有太子令旨。
这三万人马接收过来后,张超很不客气的把他们打散,然后分散编入到南军诸军之中。
在江夏城停了三天,然后张超留下了一军两万人驻守江夏,舰队继续北上。
汉京,长孙无忌接到消息,在家中气的吹胡子瞪眼。
最担心什么,就来了什么。
张超果然如此不要脸,公然抢夺兵权。
“冲儿。”
“父亲!”
长孙无忌对儿子问道,“最近北衙诸军掌握的如何?”
“北衙六军人心惶惶。”
“得想办法,拉拢禁军将校们,张超马上要入京了,我们得防着他点。北衙禁军是我们长孙家唯一的资本了。”
‘爹,张超不敢乱来吧?”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张超还有什么是不敢乱来的?看他在江夏的动作,吃相十分难看,我很担心,张超会想把持朝政。承乾还年轻,没什么经验,我们必须帮他。不能让朝廷大权尽落张超之手!”
“可惜南衙诸军现在握在李靖手里,偏偏李靖与张超关系极好。哎!”长孙无忌叹惜。
玄武门当天,长孙无忌迅速安排长孙家的人去接管北衙禁军诸军,也算是早做了提防准备,可是还是不够。
襄阳驻守的是朝廷北衙禁军中的水师兵营,也有南衙的府兵,那里足有五万人马,是集结起来要南征的,现在,估计这支兵马又要被张超给吃掉了。
思虑一晚。
长孙无忌第二天见了张公谨。
这位原本是禁军大将,玄武门当天跑的快,后来也没人去追究他,但禁军里已经被排除出来。
“张将军。”
“魏国公。”
两人见面,都有点尴尬。
“我开门见山吧,朝廷打算调你去襄阳,负责襄阳的那五万兵马指挥。”
张公谨意外。
这个时候了,襄阳的兵不解散吗?
“去了襄阳,你只有一个任务,控制好这支兵马,不要让张超夺了兵权。”
张公谨面色变了变,想不到长孙无忌让他去襄阳,居然是这么个任务。【。】他也知道张超刚把江夏的三万兵马给收编了。
“魏公,如今太子监国,张超又是中书令,到时太子一道令旨,让我交出兵权,我又能奈何?此事,还请魏公另请高明。”
张公谨并不打算去跟张超做对,谁都知道如今张超是大赢家啊。
长孙无忌眯起眼睛,可张公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
回到府中,长孙无忌找来了自己的叔父长孙顺德。
长孙既是家族长辈,又在朝廷资历威望很高,这个时候,也只有自己人信的过了。
“让我去襄阳?”长孙顺德愣了下,然后摇头道,“辅机啊,叔父明白你的想法,可眼下我们连北衙都可以握不住,就别说襄阳的兵了。张超不会肯,其它大臣也未必支持啊。”
“要想遏制张超,这手段不行,得在朝堂上联合其它大臣压制他,武力不行。”
“可没有兵马在手,如何跟张超斗,他随时能掀桌子。”长孙无忌看透了本质。
这一次张超能赢,不就因为他有兵吗。
“张超也不敢随意掀桌子的,他也得遵守一些规则。说到底,张超现在也还是唐臣,他不敢自立,也没有多少人会坐看他篡夺大唐自立的。这就是底线,所以我们在这个规则里可以跟他斗。但如果我们去争夺兵权,这就是率先不讲规则,如果张超也不讲规则,那我们肯定斗不过他。”
长孙顺德当初早早追随李渊,也是一把经验。他知道侄子有些过于心急了,心急则乱。居然想跟张超争夺兵权,这能争的过吗?
“襄阳的兵就别管了,北衙的兵我们也不可能真的握的住的,趁张超还没入京,赶紧与房相等多商议商议吧。相信,其实朝中大臣们,也一样不愿意看到张超一家独大,手握天下兵马的。”
襄阳。
张超和长公主两军在襄阳城下会师。
长公主自汉中而来,领军十万。
张超自江南而来,此时已经拥兵二十万。
襄阳城下,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兵营。
这座曾经的临时都城,江汉重镇,倒没有什么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惊惶。襄阳城的守将殷开山、段志玄早早的就打开了城门,他们甚至主动的交出了襄阳五万兵马的指挥大权。
襄阳的百姓也早盼着太子北上,商人、百姓们主动的来军营慰军劳师,送来各种各样的物品。
有的只是一篮子鸡蛋,还有送把青菜的,送条鱼的。
军营井然有序,军民鱼水一家欢。
襄阳、鱼梁洲,原来的临时宫城。
承乾在这里会见西北军和襄阳军将官员。
“孤加封太师、赵王超为安国赵王,加封平阳长公主为镇国长公主。加封马周为南阳郡王、司徒!”
“加封罗士信为金城郡王、单雄信为灵武郡王、牛进达为朔方郡王!”
“加封张铁枪为辽西郡王、张仲坚为南海郡王!”
“加封李靖为冯翊郡王!”
“加封房玄龄为襄城郡王,加封长孙无忌为上党郡王,加封杜淹为天水郡王、李君羡为北地郡王、青鸾为青海郡王!”
殿上。
内侍高声宣读太子令。
一口气封了十二位郡王。
若加上此前封的八王,那大唐的异姓王一下子增加到了二十位。一位亲王,十九位郡王。
不过最惊人的,还是太子对张超和平阳长公主的加封。
张超被加封为安国赵王,而长公主被加封为镇国长公主。
加封的十二位郡王里,也以这次南军为主,马周、张仲坚、罗士信、单雄信、牛进达、张铁枪、青鸾,七人封王。同时,太子也照顾了汉京这边。
房玄龄、长孙无忌、杜淹、李靖,这四位玄武门领导者也都封王,另外宫变时守卫玄武门起到关键作用的李君羡也好运得封王。
原来朝廷分封的八王,赵王张超、齐郡王秦琼、鲁郡王程咬金、绛郡王苏定方、蜀郡王郭孝恪,这五人也是南军阵营的。
魏郡王尉迟恭、东郡王李绩、巴郡王屈突通,这三个这次是站在皇帝这边的。
算来,如今二十个异姓王,张超这边有十二个,那边才八个。
承乾待内侍宣读完。
朗声道,“太师有再造大唐之功,此次虽加安国之衔,实难以酬谢赵王之功。孤将效仿高祖昔日封陛下之例,再设天策府,授封安国赵王为天策上将,可开府置僚。天策上将仅在三师之下,位在三公、宰相、诸王之上。天策府统领天下兵马!”
此话一出,殿中惊呼声起。
连张超都大为意外。
此前对于封王之事,承乾问过自己。张超也赞成封几个王,就连历史上武则天被宫变后,五位大臣不也都官加宰相并赐封郡王吗。
上次勤王,朝廷封了八王,这次,也封几个,两边都封,也是奖赏功臣。
有功得赏嘛。
但刚才承乾封张超为安国赵王,封李秀宁为镇国长公主,这个确是没有跟他商议过的。
现在承乾又放大招,直接封他天策上将。
这,过了。
非常过,甚至有捧杀的嫌疑,张超这个时候,接受个安国赵王头衔,都不太妥,更别说天策上将了。
第1288章 组阁()
襄阳。
张超老宅。
平阳难得再次踏入这座府第,经历这次的生死后,崔莺莺似乎对她的敌意也少了许多。
不但允许平阳踏入她的禁地,甚至还让青鸾也一起上门做客。
十一郎张琮对于平阳还是不太亲近,平阳努力维持着笑脸,拿出许多准备好的礼物给他,但他反应很平淡。他相信并接受了平阳是他母亲,但心里依然只认十三娘为他母亲。
“好了”张超看两人那生份的样子,无奈的让张琮退下了。
“慢慢来吧,以后有空多跟他见见面,多参与下他的生活,他慢慢也就能接受你了。”
“十三娘愿意吗?”
“她是个知情达理的人,尤其是经历过这次后,心境变化很大。”
平阳还是有些落寞,这些年,其实她很后悔把孩子送到张家。“当初听到十三郎被害的消息失,我揪心的痛。我都不敢想象,如果是十一郎,我会怎么办。”
当初,听到令武、哲威兄弟被皇帝毒杀时,她也是一度崩溃。
青鸾倒是挺自在的。
坐在那里,表现的真跟一个客人一样。
她跟张超也有两个孩子,一女一儿。如今女儿也出落的亭亭玉立,不过这次儿女都没带来。女国的习俗,儿女跟母亲,孩子的父亲其实跟儿女并没有半点责任义务关系。
她们会告诉儿女父亲是谁,但也就仅限于此。
在她们的传统里,是母系社会,女人当家,舅舅生活在家庭里面,男女走婚,并不会居住一起。
张超不要求她把孩子留在大唐,青鸾就满足了。
“十三娘呢?”青鸾喝着茶,问。
“她还有点事情,刚回襄阳,里里外外也要打理的。”张超笑道,其实崔莺莺虽然大方的让这两女人进门了,可心里上还是有些不太自然的,她也不愿意跟她们坐在一起,表现的跟多年的闺蜜好友一样。
青鸾放下茶杯,“这边的战事也结束了,我打算也要回去了。”
“也不急于这一时,去汉京小住段时间,对你对苏毗也有好处的。”
青鸾望着张超,“你肯定不会支持我们把青海吞并吧?”
张超摇头,“青海早已经成为大唐的一个直隶道了,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不过这次你们也算为大唐安定立下汗马功劳,大唐会支持你们出兵吐蕃。只要你们出钱,朝廷会给你们提供各式军械、铠甲。”
张超啜饮一口姜茶。
“不过有些事情你们得心里有数,苏毗是大唐的保护领,你们是由大唐保护的。苏毗内政可以自己管理,但你们没有对外的外交权和宣战权,只有大唐才有军事决定权。”
保护领比起过去的宗藩关系来,可以说是宗主进一步对藩属的加强控制。如苏毗现在可以有女王,也可以自己负责内政,甚至有自己的军队,但是。他们却必须执行大唐的律法,甚至是税赋法。
同时,苏毗可以有军队,但军队得按大唐的编制,并隶属于大唐的军队序列之中。一旦大唐有需要,苏毗军队得听从征召调遣。而苏毗如果要对外用兵,必须得先经过大唐的批准。
甚至苏毗要与大唐以外的其它国家交往,也得经过大唐的同意。
苏毗女王也必须是得到大唐的册封。
可以说,这样的一个保护领,都不能称为国,他们没有主权,是大唐的一个附庸。
但比起张超他们的分封领,权利要大一些。起码,行政、税收、军事这几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权的。
保护领也不需要向朝廷纳税,每年是上贡。
大唐也可以在保护领筑城修路甚至设关、驻军等。
青鸾虽然是张超的女人,但张超却也不会出卖大唐的利益。
苏毗只能是大唐的一个保护领,一个附庸,绝不会让他有机会成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
青鸾想吞并吐蕃,张超支持,但这些得是在大唐的控制之下的。
对于大唐来说,其实也希望早点打下吐蕃,这样就能多一条通往信度的道路。而且从战略上来讲,大唐也不会允许在大唐和西域、信度之间,还有吐蕃人独立在高原之上,那太危险了。
“这些都可以,但我也有请求。”青鸾道。
“你说。”
“首先,朝廷卖给我们的军械装备,不能价格太离谱,过去卖给我们的太贵了,虽然我不要求享受跟唐军一样的装备价格,但总得差不多嘛。再者,我希望朝廷允许我们苏毗派出军官来汉京的军校进修。”
“这个都可以,而且我们也愿意派出一些军事教官过去帮你们训练士兵。”张超笑着道。
青鸾知道张超打的什么主意,但没反对。
这次来中原,青鸾也发现,其实大唐的实力依然强大,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一汉顶五胡,真不是吹的,苏毗能在高原上立足,也全靠大唐的支持。
真想摆脱大唐,估计下超就跟吐谷浑一样。
“文远打算怎么安置慕容伏允呢?”青鸾问。
“我会给他选择,一,成为朝廷的封臣。朝廷可以封他个国公,让他带上一些忠心部族去西海领建立封地,成为朝廷屏藩。当然,他也可以选择留在青海,但以后就只是大唐的百姓了。”
“文远,如果慕容伏允愿意去我苏毗,朝廷能够接受吗?”
“去苏毗?”
“既然要打吐蕃,肯定兵马是多多益善。慕容伏允来我青海,我可以给他一块封地。”
张超笑笑,“也行,这个由他自己选择,朝廷不干涉。”
反正如今的慕容伏允,也翻不起什么浪来了,他好歹也是在这次立了功的。
青鸾的事情谈好,大家又继续喝茶。
平阳有些担忧的对张超道,“我得提醒下你,承乾那里你得防着点。”
“哦?”
“今天承乾在殿上的封赏,太过突然了。如果仅是封你安国赵王,这也没什么。可这天策上将,无疑是憋着坏的。我感觉这孩子其实也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了,今天突然就抛出这个让人置疑的封赏,我怀疑其实是得了别人的教唆。”
张超很感谢平阳能够这么跟他开诚布公,其实许多事情,张超自己哪会不明白。
还在江南的时候,承乾的不少表现,已经让他看在眼里了。
承乾大了,并不愿意受别人的摆布。过去连皇帝都控制不住承乾,承乾又岂会让张超控制?
如今皇帝被软禁,即将退位,承乾又做上了监国太子,甚至马上就要成为皇帝。
真正的天下第一人。
只怕承乾早就想着大干一场,甚至是迫不急待的要摆脱各种掣肘了。
有句话说的好,可同甘共苦,不可共富贵,其实说白点,就是权力不可分享。
不管是有人教唆,还是承乾自己想从张超的阴影里站出来,这都非常正常。
“你放心吧,我会小心的。太子现在也还离不开我,我会把握好尺度。”
“以后你有什么打算?扶承乾上位,然后呢?留在京城,继续当首相?”李秀宁问。
“在局势明朗清晰,在天下稳定,朝堂势力重新平衡之前,我肯定不能走。走到今天这一步,充满艰辛,我不能半途而废啊。”
平阳笑笑,“还是推行新政吗?其实你现在激流勇退,估计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果我现在激流勇退,那我当初何必那么折腾?我要是早几年前就激流勇退了,不是什么事都没了?”他叹息一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现在退,只怕会被合力绞杀!”
这一次,在张超的力拒,还有平阳等的劝谏下,承乾总算是收回了加封张超天策上将的旨意。
但他还是固执的不肯收回封张超安国赵王的头衔。
“我现在发现,承乾越来越像二郎了,说实话,我真不希望你和承乾将来会和皇帝现在一样。”
当年玄武门之变,张超是首功之臣,是谋主。那个时候,皇帝和张超关系多好。
“我会注意好分寸的。”张超道。
午后,马周来访。
“老马,我们这次入京,估计要面临的压力不小。”张超笑着对也封了王的马周道,‘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我们要坚持,必须以我们为首来组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