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6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的事情起因,是因为张家和长孙家两家儿女的亲事,这本来是一桩最得到过祝福的亲事,七郎是朕皇后胞弟,而清禅是先皇后的侄女,也是朕的表妹。”

    “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朕认为,长孙相国没理由退婚,朕也不同意。现在,朕亲自为两位赐婚。”

    长孙无忌现在已经没争的脾气都没了,只能老实的听着皇帝的发落。

    处置完长孙无忌,承乾也把郭孝恪斥责了几句。

    指责他没有搞清情况之前,就乱做调动,导致京城不安。

    承乾殿上下旨,免去郭孝恪南衙元帅之职,改由中军大都督秦琼接任。郭孝恪改任中军大都督,另罚俸一年。

    屈突通老元帅关键时候稳住了,安稳军心有功,特赏赐京郊庄园一座,赐金币三千。

    张超临危不乱,指挥有方,也得到承乾的赞赏,并获得在西海伏尔加河畔三百里封地一块。

    这件事情,就算到此结束。

    “赵王,如今京畿兵马过多,一有点星火,就容易引发点着,太让人不安了。尤其是这次之后,只怕南北军更容易起摩擦。赵王,有何解决之法?”承乾问。

    “回陛下,目前军制改革案已经通过议会,现在内阁正与枢密院、兵部、三衙加紧拿出新的军队整编方案,尽快施行。在此之前,臣以为,京畿先行整编出侍卫亲军四军,其余所有兵马,都只暂时保留军官,余者士兵先行解散回家。”

    屈突通表示反对。

    整个京畿才保留八万侍卫亲军,是不是太少。

    “八万人也并不少了。”

    张超道,“在侍卫亲军组建完成之前,现京畿各部应当撤到汉京城一百里之外驻防。等从各军中抽调出八万精锐忠诚之士组成侍卫亲军四军之后,就地解散剩下的几十万军队。”

    朝廷新的各军各卫框架组建成之后,先任命各级军官,分好驻地。然后,才再选士官和选兵。

    一步一步的完成整个军队的改革。

    承乾很满意张超这种迅速弥补的做法,再让三四十万军队聚在京畿,不但军费开支物资补给是个问题,而且安全是更重要的问题。

    一旦再来个擦枪走火,谁能保证下次能够控制的住。

    “就按赵王说的办吧,尽快完成。军队,是朝廷的利剑,十分重要,切记要谨慎小心。”

    从宫中回到府上,华灯初上,夜未央。

    府里的饭菜已经做好了,但都还在等待着张超。

    今天张超带了十一个门生和儿子出去,苏定方他们都各自回营安抚控制部队,张璟他们却是在宫门前等了半天。

    “没事吧?”

    崔莺莺上来迎接,小声问。

    “没事了,长孙无忌这回吃了个亏,陛下下旨让他不得悔婚,另外罚了长孙无忌三年俸,又从他家的伊丽河谷封地割了一百里下来,转封给七郎了。”

    十三娘没料到这事情最后居然是这样的结局,也是意外惊喜。

    “我确实挺喜欢清禅这姑娘的,舍不得她呢,这下好了,以后还是我儿媳妇。倒是便宜了七郎这小子,媳妇保住了,还又得了一百里封地。”

    “确实是运气好,不过二娘这性子也是胆大了些,惹出这么大事,我都不敢送她回长孙府上。回来前,我特意向陛下请求,让夏花姐妹派人来接清禅入宫去给她们做伴,直到大婚成亲之前,都不必再回长孙府了。”

第1305章 反噬() 
夜里。

    赵王府书房。

    夜凉如水,一冰刚冲泡的绿茶正袅袅升腾着白汽。

    张超坐在书桌后正很认真的阅读着暗影的情报,张超能够在汉京这个龙潭虎穴里呆着,还敢提出把兵马都交出去,暗影正是他很大的倚仗。

    皇帝今天听到兵乱消息时吓的跌坐地上,瘫坐许久。

    李绩在听到兵变传闻时,第一时间召集了府中家丁。

    ·····

    皇帝、军方大将、朝廷重臣,甚至是京中的各军将士,城中的百姓、商民,他们今天听到兵变传闻时的诸多反应,一条接一条,暗影的工作很有效率,收集到了许多。

    在这些消息中,南北两军的态度很值得深思。

    枢密副使屈突通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去了北苑禁军大营,甚至立马就接管了军营大权。

    这是不合法的。

    哪怕他是枢密副使,正常也得先有皇帝的诏令、内阁的盖章、枢密院的调令、兵部的兵符,缺一不可。

    可屈突通单马入营,靠的是自己军中的威望,却让北军都听命于他了。

    非常不合法,也非常危险。

    而南军这边,也一样是危险的。

    郭孝恪做为南衙大帅,同样是在没有得到皇帝诏令、内阁许可、枢密院调令和兵部兵符就调动了南军诸部。

    他调了,而且真的调动了,那些南军各营很高兴的就接受了命令,然后跟着跑到北苑去打北军。

    从实情来说,军方大帅一般都能做到这种调动兵马的事情,只不过得有较高的威望。其次,这样做后果很严重。这是擅调兵马大罪,罪同谋反。

    因此一般来说,没谁敢这样做。

    经常军队叛变,其实也只是几个主将裹挟士兵造反,因为底下的士兵并不知道主将是有令还是无令,只要上面的几个将领支持,那么在以服从为天职的军队里,士兵当然是听将领调动的。

    这一次,皇帝对屈突通和郭孝恪的不当行为,也没有怎么处置。屈突通甚至得了赏,郭孝恪被罚俸,可后面,皇帝又亲自赏了郭孝恪一套铠甲。

    张超摇摇头。

    通过今天这场闹剧,他看到了许多实质的东西。

    比如南北两军现在都在互相提防着。

    甚至在南军中,有许多跟郭孝恪、苏定方一样的人,他们甚至都还期待着张超越过那一步。

    如果张超肯,他相信,这南军中还真有许多将士们不顾一切的跟随他。

    只是这一步迈出去容易,可前面究竟是康庄大道还是万丈悬崖,许多将士就看不清了。

    他们是盲从的。

    倒是京中那些官员、商贾、百姓们的态度,很让他深思。

    今天这场闹剧,许多百姓当成热闹在看,甚至两军对峙,许多百姓都凑到百步内了。更还有不怕死的小贩挑着货前来吆喝叫卖呢。

    百姓似乎真有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感觉。

    什么忠诚、荣耀,跟他们仿佛离的很远。

    国家的集体荣誉感呢,忠诚呢?

    也许是这些年百姓见的太多这种事情了,谁的拳头大谁有理。尤其是十五年间经历了三次京城宫变,百姓似乎习以为常了,反正也就宫里乱乱,又乱不到他们身上来。

    今天还暴露了一个问题。

    他麾下确实是有那么一些人,想越过他,私下里搞什么皇袍加身的戏码。这些人,已经有点不受他控制了。

    他们依附于张超,想要推动着张超前进。

    这类似于晚唐五代时的藩镇牙兵牙将们,那些牙兵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叛乱兵变,最喜欢拥自己的牙将去叛乱夺节度使的位置啊,甚至是去造反称王称帝。

    反正,兵变成功了,他们是有功之臣,人人有功,个个升官发财。若是失败了,那么上面为了稳住局势,还得拉拢他们,依然是要给钱粮赏赐,甚至升官发财。

    因此五代之时,兵变跟家常便饭一样,尤其是各藩镇最精锐的牙兵,更是如此。动不动就兵变,动不动就造反,甚至到了后面,往往造反都是牙将们不知情情况下发动的。

    许多牙将都是被迫成为造反士兵拥护出来的。

    很多牙将甚至都不想当这个头。

    说到底,这就是利益问题。

    上次护法而拉起来的南军,来自各个方面和阶层,是有些鱼龙混杂。

    依附于张超麾下的将校官员们也很多,做张超的臣子,似乎比当李唐的臣子能够更有利些。

    不少人想得拥立之功、从龙之勋。

    有这种大胆想法的人不多,有那么一小部分。

    张超对他们,也并不全是高兴。

    他看的很透彻,这些人其实就跟五代的那些牙兵们一样的。

    他们头脑狂热,想的也太简单了些。

    脑子里都是什么改朝换代,从龙拥立之功,并没有如张超一样想的更深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这本来是好事,可现在,却让张超隐隐担忧了。

    必须得加快完成对军队的改革,稳定压倒一切。

    真要是这军队还这么混乱着,那可能很快军中就成了一个个山头,形成大小藩镇军阀,到时成形,张超估计都真控制不了,说不定还要反噬他。

    提起笔,张超在纸上写下苏定方和秦琼的名字,然后旁边写下对调二字。

    苏定方比较危险,张超担心他担任北衙大帅,哪天脑子一热,打着他名义干出点什么哗变的事情,然后到时给他送件黄袍那可麻烦了。

    他到现在还记得今天他跟苏定方说黄袍加身时,他那眼睛里的亮色。

    秦琼比较稳,让他做北衙大帅,想必承乾也更放心些,他毕竟还是大长公主驸马都尉。

    左神策军大将军尉迟宝琳、右神策军大将军张亮。

    左羽林军大将军程处默、右羽林军大将军张公瑾。

    左神机大将军李感、右神机大将军段志玄。

    这是皇帝近卫六军的大将军名单,六位大将军,南军北军将领各三。

    最难定的还是皇帝侍卫亲军四军的主将名单。

    左千牛卫大将军殷开山、右千牛卫大将军吴黑闼。

    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君羡、右金吾卫大将军崔琰。

    ······

    北衙元帅秦琼、南衙元帅苏定方、海军元帅张仲坚。

    枢密使李靖、枢密副使屈突通、刘弘基、尉迟恭,兵部尚书李绩。

    中军大都督郭孝恪、前军大都督罗士信、后军大都督单雄信、左军大都督程咬金、右军大都督牛进达。

    虽然说兵将分离,高级将领平时不能统兵。

    可经过今天的事情,张超还是多了个心眼。

    按制不能领兵,不代表着真的就领不了兵。在紧急情况之下,这些各卫各卫的高级将领,其实还是能凭职务、威望临时调动兵马的。

    虽然说,如果是无故擅调,事后要承担的责任,一般人扛不住,那相当于谋反。

    但如果是兵变、谋反,那就不用管事后了。

    特别是新建的北衙禁军,近卫军和侍卫亲军两个系统,却都比南衙卫军兵力更集中,他们主要负责的就是五京和皇宫。

    张超必须在北衙大将军的人选上,慎重又慎重。

    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人全安排上,承乾不会同意,房玄龄他们也不会同意。

    毕竟汉京这边是主动发起兵变,囚了李世民迎接他们的,他们不是被南军攻进汉京后投降的。

    ······

    东郡王府。

    半夜了,李绩还在擦着剑,今天,这把剑差点就派上用场了。

    小瞧张超了,谁能想到,短短半年时间,这大唐就发生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真正的变天了。

    回到汉京后,李绩感受到的是孤独。

    他被当年的老兄弟们排斥了。

    虽然被张超安排了个兵部尚书之职,可却无法真正进入朝堂中枢,他的头上还有一个辅相分管兵部。

    张超更是他顶头的顶头上司。

    自己当初确实选择错了。

    他本来认为张超必败,皇帝必赢的,可现在皇帝成了太上皇。他当初成功攻入岭南的壮举,也不足称道,反而只是让新皇不喜。

    这段时间,李绩一直在反思。

    本来他认为,新皇不会容忍张超的如此大权在握,他回来后张超冷淡,他也就没往上贴。

    可今天发生的长孙无忌这事,让他明白了,这汉京,还真的就是张超一手遮天啊。

    汉京朝堂根本没有人斗的过张超,长孙无忌已经败了,房玄龄甚至根本没有与张超斗的打算。

    北军也马上要解散整编了,以后原来汉京朝堂这边,更没人能与张超对抗了。

    当初若没有一时冲动解除儿子与张超女儿的婚事就好了,现在张若华都成了张贵妃,太上皇许给他儿子的长乐公主,现在也马上要嫁给张超长子张璟。

    天亮。

    一夜未眠的李绩,悄然前往灵武郡王府拜见老兄弟单雄信。

    单雄信笑着见他,可李绩感觉到老兄弟与他生分了些。

第1206章 十二天王() 
午后。

    后花园凉亭石桌,摆着一个老铜火锅。

    里面是大骨头汤海鲜小料和自家的酸菜,木炭火炖的咕嘟咕嘟冒泡。

    单雄信坐在旁边,面前一块砧板放着一大块冻的紧实的羊肉,他双手握着一块木工的刨子,刷刷刷一下又一下的刨着羊肉。

    随着他的动作,那块羊肉一片一片的刨花被刨下来。

    羊肉片刨的很薄,自然的卷起,薄的如纸。

    程咬金拿着双大筷子把刨下来的羊肉片夹进火锅里。

    “多刨点,咱们这么些人,怎么也得刨个十七八斤二十来斤的,要不哪够吃。”单雄信呵呵一笑,继续推动刨子。灵武郡王单雄信过去虽是个大财主,但这刨子使的很不错,他解释说,过去祖曾经做过木匠。

    一边另一个红泥小炭炉则架着一陶瓷酒壶。

    里面温着的不是白酒,而是黄酒,浙江绍兴的黄酒,味道最为醇正。

    张超、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罗士信、牛进达、苏定方、郭孝恪、李靖、马周、张铁枪、张仲坚。

    桌边一圈围满了人。

    十二人,大唐十二天王。

    平阳和青鸾其实也来了,不过她们两个去另一边院里,跟张家的女眷们在一起。

    老爹刚入京,张超便邀请了这些好友前来聚会。

    “肉管饱,酒管够,随意吃,要多少有多少。”张超一副土豪老财的样,笑着挥手道。

    那边牛进达却把一锅狗肉端了来,烧好的狗肉还冒腾着热气,端来,坐到一个炭炉来,成了干锅狗肉。

    “嗯,羊肉都刨了一筐了,先吃着,一会不够再刨。”老爹也叫单雄信先停手。

    十二人,十二位王爵。

    张超端起酒杯,“来,大家先干一杯。”

    锅底的木炭烧的啪啪响,外面是今冬的第一场雪。

    雪花纷飞,凉亭用玻璃屏风围起,既能赏雪看风景,又不冷,确实十分惬意。

    程咬金迫不急待的夹起一块狗肉,这狗肉先用火烤过皮,烤的金黄金黄,再剁成大块炒,把水份炒干。然后加入桂皮、花椒等各种香料炖煮。

    时间得炖的久,这样肉质最入味。

    “哇,这味道,正。要我说啊,俺老程如今也算是富贵了,可最喜欢吃的其实还是狗肉和驴肉,尤其是这样下雪的日子里,炖锅狗肉,或者来锅驴肉,烫壶小酒,神仙也不换的日子啊。”

    在座的虽个个都是王爷,可还真没谁客气,更没谁瞧不起狗肉的。

    基本都是战场厮杀活下来的,大块的热乎狗肉吃的最爽啊。

    “我以前在山东当地主的时候啊,听说隋朝的那些个贵族,如杨素什么,听说他们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烤骆驼。骆驼肚子里又放只羊。然后羊的肚子里放只鹅,鹅的肚子里放只鸡,鸡的肚子里放只鸟,鸟的肚子里放个鸽子蛋!”

    “我的个天,别提有多复杂了,最后烤了一只大骆驼,贵人却只吃了个鸽子蛋。”

    牛进达也道,“这算什么,还有一种。是养鹅,喂食各种草药,然后过段时间,把一个笼子放到火,把养好的鹅放进去。鹅被火烤会不停的在笼子里跑,据说这样鹅吃进去的药材会更入味。等鹅被烤死了,取去杀了拔毛,然后再重新涂抹调味料,放火烤熟吃。”

    一群人,你说一道美食,他说一道。

    什么驼峰炙、飞鸳脍、野猪脯、蛤蜊羹、鳜鱼羹、荠菜羹、鲈鱼干鲙、海虾子、楼金龙凤蟹,都是隋时最有名的。

    “不过真要说起来,我还是喜欢这简单点的。”

    涮羊肉、干锅狗肉,还有冷切的卤牛肉片。

    配油炸花生米,绝了。

    张超也挺喜欢吃狗肉的,这狗肉带皮,皮既有些韧性,又不是嚼不动,带皮反而增添了许多味道。吃狗肉若不带皮,那跟吃红烧肉没皮一样让人无法接受。

    举起酒杯,张超向秦琼、程咬金、单雄信他们举杯。

    “次起兵护法,非常感谢诸位的响应,若没你们支持,这世也许没有灞张家了。”

    秦琼端起酒杯,“都是一家人,说这客气话做什么。更何况,你是护法,又不是造反,我们当然支持你。”

    程咬金夹起一块狗肉不忘记往嘴里塞,一边含糊不清道,“是是,客气个啥,要是真想感谢,以后多请你程叔吃几回狗肉行。你家的这个狗肉,做的味道最好。”

    单雄信也笑着端起酒杯喝了。

    热乎的绍兴黄酒,喝起来又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味道,尤其是在这种下雪天喝,配狗肉,更爽。

    “可惜茂公不在。”单雄信道。

    程咬金哼了一声,“提他做啥,做人不能太李绩。”

    单雄信这次来还是带着任务的,这么多人里,单雄信和李绩的关系最好,多年好友。

    “茂公这次是做的不太地道,居然主动提出退婚,我听了也很失望。”

    张超摆摆手,“算了,这个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不提他了。”心里虽说算了,但张超其实还是介意的。

    这次张超没邀请李绩,也没请尉迟恭,连李君羡也没请。

    “远,我代茂公向你陪个不是,罚酒三杯,先干为敬!”单雄信起身,端起酒杯连喝三杯。

    张超无奈笑笑。

    倒不是他不肯原谅李绩,而是现在他这个地位,若继续去拉拢李绩、李君羡、尉迟恭他们,未免不太合适。毕竟,和秦琼他们,关系是没的说的。

    但李绩尉迟恭他们次是敌对一边的,眼下依然同殿为臣,可也得考虑下承乾的感受。

    满朝重臣都拉拢到身边,承乾可要担心张超要架空他了。

    而且李绩次选择和做法,也让张超对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