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共建铁勒汗国,反抗西突厥,一起称汗。如今契苾部在甘凉北部游牧,实力也是不弱。”
“朝廷可以赐封回纥酋长药葛罗·吐迷度为回纥可汗,赐契苾哥愣为铁勒可汗,令他们建回纥汗国和铁勒汗国,以此分裂薛延陀。”
长孙无忌的爹长孙晟在隋朝时,曾经是突厥问题专家,多次出使突厥草原,可谓是相当厉害。长孙无忌虽没去过草原,但分化之策也是懂的。
本来薛延陀汗国就是一个铁勒诸部联合的汗国,薛延陀当初不过是诸部里较强的一支,是得到大唐的全力支持,才能在漠北立国并壮大到如今这实力。
但草原部族不比中原,他们的汗国是部族联盟式的,各部族依然保有自己的牧场,甚至他们的士兵,也是各族的战士联合。
这种制度,使得他们特别容易分裂。
哪怕是可汗一族的内部,也经常因为继承权的问题内讧,当年强大的突厥汗国衰亡,不就是因继承权之争而惹的各自称汗,互相攻击,最终衰败。
长孙无忌的策略是没问题的。
薛延陀汗国里,回纥和契苾两族,现在是仅次于薛延陀部的。而且当年契苾哥愣和夷男一起建立过铁勒汗国,两人一同被尊为可汗。只是后来突厥人强大,他们又被迫取消了汗位。
再后来,夷男依附大唐,建立薛延陀汗国,成为大唐册封的真珠可汗。
房玄龄也提出自己的建议。
“可册封夷男之子大度设、突利失为薛延陀小可汗,各赐旗鼓,以分其势。”
漠北本是统一的薛延陀汗国,现在给他再册封两个汗国,又在薛延陀内给他册封两个小可汗。
这样一来,漠北就形成三个汗国,有五个可汗的局面。
张超笑着说道,“诸位说的这分化之计倒也不错,不过眼下薛延陀已经陈兵漠南,随时要南下。这个时候分化之策怕是难行,该打的时候不用多说。朝廷必须先打一仗,打掉夷男的威风和嚣张气焰,也让契苾、回纥等看到大唐的强悍实力,然后再行分化之策,方能有效。”
能动手就不吵吵。
不打痛,他们哪知道大唐厉害,还以为他们有一群牧民骑着马,就真多么了不起了。
大唐一汉顶五胡,不论装备还是军事素养,都不是那些胡骑可比的。
六十多岁的枢密使李靖年纪虽老,可雄心仍在。
他反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那种态度。
“对于这些嚣张的胡人,就得打,不打痛他们,他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厉害。赵王,李靖请缨领兵,定打的夷男求饶!”
兵部尚书李绩、北衙元帅秦琼,枢密副使尉迟恭等纷纷请战。
张超没有选他们为主将。
“苏元帅!”
“末将在!”南衙元帅苏定方一听点到他的名字,高兴的大声应到。
“某向陛下推荐了由你统兵北伐薛延陀,漠南、燕北还有辽北的三领分封贵族将率领地兵马协助作战。你,有信心打赢这一仗吗?”
“打不赢薛延陀,元辅到时把某的脑袋摘下来当夜壶!”苏定方拍着胸脯保证。
第1311章 阿拉伯人来了()
天渐渐亮了。
半夜的喊杀声也渐渐停了下来。
王玄策骑着马缓缓的走过战场,戒日军的营地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是燃烧着的帐篷。
尸横遍野。
这是一场完美的突袭。
被戒日军围在城里,死守了半年多,戒日军还真以为唐军就这点本事,不敢出城了。
积蓄半年的怒气,八千战士终于痛快的释放出来。
手雷、火枪、陌刀、长矛,强弓硬弩,甚至战马还拖着平胡和灭虏小炮出来,对着那些匆忙间想要集结起来的戒日国的象军一通猛轰,轰的他们引以为傲的象军惊慌四散奔逃,反而把戒日军的军阵冲的混乱,为唐军获胜立下许多功劳。
“两万的戒日军,居然如此不堪一击。”郑国柱骑着马赶到,身上铁甲是暗红的凝结血渍。
钱国栓给自己的一条手臂包扎着伤口。
“也不能说他们不堪一击,是我们这次反击谋划的好。将士们也用心拼命,才有此大捷。”
唐军全线反击,昨夜一起发兵。
对于沿线的戒日军算是一次重挫。
这半年来,唐军各自为战,死守城堡。让戒日军也有些麻痹大意,他们甚至分兵围城,对大唐多个城堡进行围城。
原本是想截断各堡之间的联络,把唐军困死。
结果却不料唐军昨天居然能够同时反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些人,又怎么知道信度的唐军已经重新联合一体,有了全新的指挥体系,更不知道,大唐的各堡之间,一直是有信鸽可以往来联络的。
“起码有三千具尸体!”柯山过来禀报。
八千人突袭城外两万人的营地,结果让他们杀了三千,其余的溃败逃跑了。
“我们杀了五百多。”郑国柱得意的道。钱国栓也杀了好几百,他们都各自击退了堡外的敌军,然后到这边来汇合的。
“我们的伤亡不大吧?”王玄策问。
“还行,起码是五比一的战损!”
五比一,唐军昨晚的伤亡也不少,但毕竟敌军数量更多,能打成这个结果,也算不错。
远处,一面红旗飘扬。
“又一支兵马赶来汇合了!”柯山道。
“打扫战场,抓紧时间休息,我们不能停歇,得趁势追杀。这一次,我们要把这些狗日的戒日军追的上天无门,下地无路。”
“可以发信给老师,没辜负他的期望,这一仗,我们赢了。”
······
汉京。
张超在书房里跟长子张璟做交待。
“这次你去琉求,我给你五百万贯发展资金。另外你带上你的那一百伙伴骑士,到了那边,第一要务,招募满五千领地兵马,要是常备军。我会给你一批优秀的退役老兵,让他们成为你领地里兵马的教官,帮助你训练士兵。”
“五千兵马,你可以组建一支两千人的舰队,加上三千人的陆战队伍。一千骑兵、一千五步兵,加五百的炮兵。”
“炮兵很重要,记得一定要训练好。”
“多听听琉求那边封臣、管事们的建议,若有不懂的情况,也可以来信告诉我。”
张璟充满即将就藩的兴奋之色,对于琉求也充满向往。
那是一个他将大展伸手的地方。
“跟我说说你对就藩琉求之后的打算,有什么计划?”
“招募士兵训练领地兵马,招募移民开垦土地·······”
张超点了点头,他看的出来,儿子对于如何经营一块领地还并不太懂。
“要因地制宜,琉求的位置,他的资源,做一个好的地位,然后去发展。琉求这个地方,紧邻大陆,又处于海上。资源丰富,尤其是土地肥沃,最适宜种植粮食和甘蔗。因此,垦荒种地,发展农业,这是很重要的一条。而发展农业,需要的是人口,如何想办法招募人口去琉求垦荒种地,这就需要琉求拿出更吸引人的条件来,比如说,来了就免费给他们分土开垦,提供安家费等。”
“再比如,现今各处领地都缺人,你得想办法从别处解决人力问题。比如说,琉求有许多山夷,足有数百万之多。不管是招抚还是征服,这也是一个解决的途径。但切记把握好度,不能搞的超出控制,如果你到时若的所有山夷都反你,那你就失败了。”
“我再提醒你一点吧,你招募人手,训练兵马,要记牢一点。这支兵马是你的,你首先得掌握他。不能最后花了钱,费了时间,练出了一支兵马,却成了别人的,明白吗?”
“孩儿明白。”
“多看多问多学,为父对你充满期望,琉求是我们灞上张家重要的一块基地,你得经营好了。”
“军械这些,你不用操心,为父会向朝廷这边替你购得。”
“你的那一百伙伴骑兵,是你最可靠的帮手。但也不能只用你带去的人,家族在琉求的那些老人,你也得用好,明白吗?”
张超事无巨细的说了一大堆注意事项,甚至说到后面,自己都觉得有些烦了。可毕竟这个儿子才十五岁,虽然已经成婚,但毕竟初次离开自己的羽翼下。
如果这头一次出去试验,最后失败,对于他以后的自信,甚至是整个人生的打击都会很沉重。
“将来,我的爵位也会由你来继承,到时,你还会是整个灞上张家的族长。我们家族偌大的家业,都是由接管。但你别以为这是一种好处,这是一种责任。整个灞上张家,无数在我们家族下依附的封臣、士兵、工人、领民,他们以后都是你的责任。”
“如何带领他们过好日子,是你的责任。日子过不好,是你的失职。你能明白吗?”
“明白。”
“希望你能真正明白,若是你觉得自己无法承担这些,你可以退出,我会另选一个更优秀也更有承担能力的儿子来继承家族。”
张璟咬牙,“我一定能承担起家族重任的。”
“很好,努力去做吧。”
·······
“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还要糟糕。”柯庆交给张超一份情报。
“萨珊人看来要完蛋了,他们撑不过明年,我们和罗马人的三皇同盟已经失败了。萨珊人根本挡不住阿拉伯人,甚至罗马人也挡不住他们。因为我们今年中原之乱,错失了插手波斯的时机,波斯人完了。”
波斯的皇帝已经出逃,他们现在已经逃到了苏定方的领地木鹿。
波斯皇帝伊嗣俟正派人往汉京来,他希望大唐发兵助他收复波斯。可阿拉伯人太猛了,他们已经攻占了波斯国都泰西封,现在波斯绝大部分地区,都被阿拉伯人攻占了。
罗马人跟阿拉伯人交了几次手,都失败了。
现在罗马的杀拉克略皇帝都开始恐惧,他们拉拢可萨人协防黑海与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地区,以防阿拉伯人进攻罗马。
“如果波斯萨珊就此灭亡,那么阿拉伯人就会以席卷之势向我们进攻了。吐火罗、信度、河中、西海这些地方,都会成为阿位伯人的目标。”
“罗马人现在已经开始退守自保了。”柯庆不屑的道,罗马人退的比谁都快。
张超在回忆着阿位伯人的扩张年表,他们的扩张确实非常快,短短几年就灭亡了阿拉伯,然后四面出击。
“必须得让罗马人出兵。”张超道。
“我们得告诉希拉克略,如果任由阿拉伯人吞并波斯,那么他们下下可能就是要攻占埃及,甚至是攻夺高加索地区。如果任由他们这样扩张,那我们跟罗马的贸易,就要被阻隔了,以后不会有一匹丝绸,一件瓷器,一斤蔗糖一张纸运到君士坦丁堡。”
“想必,希拉克略皇帝也不想看到这场局面出现。告诉他,就算没有了波斯,可大唐和罗马联手,依然还是能够扼杀阿拉伯人,我们东西夹击,一同出兵。待灭亡阿拉伯人,我们到时分割波斯和阿拉伯。”
“可萨人的问题呢?”
可萨人是罗马人的坚定盟友,他们原本是铁勒中的一部,后来依附西突厥,迁移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南岸和顿河平原一带游牧,与罗马为邻。
这些可萨人此前自称是突厥继承人,建立的可萨汗国也称是突厥汗国。
他们甚至宣称,从咸海到里海和黑海间的广大草原,都是他们的地盘。
这是在挑战大唐,因此张超原本是想让罗马出卖这个盟友,把可萨人灭了的。
但是现在,张超愿意退让一下,阿拉伯人才是头号大敌。
“只要可萨人向大唐臣服称臣纳贡,做大唐的藩属国,并承认大唐与罗马、波斯三家签订的友好边界条约,认定伏尔加河以北地区,都是大唐的西海领疆域,那么大唐也愿意册封扎比尔为可萨汗国可汗。”
“需要这样退让吗?”
“相比于打着突厥旗号的可萨人,阿拉伯才是真正的敌人,他们能在短短几年里就把波斯萨珊灭亡,这势头可不小。再不揭制他们,那我大唐在西域的那些刚打下来不及的疆域,可就有丢失的可能。”
“如果丢失这些地盘,我们的信度领也可能会守不住。还有更坏的情况,我们与西方的贸易,将被阿拉伯人阻拦,到时与西方的贸易将被阿拉伯人控制,这绝对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与其将来花费更多资源与他们交战,不如现在就全力以赴。”
“可朝廷中许多人并不会认识到阿拉伯人对我们的威胁,他们会支持我们向遥远的西域增兵,支持我们去那里跟阿拉伯人大战吗?”
第1312章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襄城郡王府。
“文远上次处理辅机的方法,某很欣赏,很大气。”房玄龄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长孙相国也是一心为国,我能理解他。咱们都是为了大唐,也为了这个天下,若连这点容人之量也没有,也不配坐在这中枢相位上了。”张超也跟着落了一子。
“我观文远这些年的行事,似乎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推动着贵族和工商阶层的壮大?”
“是的。”张超毫不隐瞒,房玄龄是个相当眼光老到的人。他虽然平时比较温和,可这位却是有着火眼金睛的人。两次玄武门之变的重人谋士,这样的人张超从不敢小瞧。
“大唐若是和北周隋朝一样,沿革不改,那么房相以为,十四年贞观和六年武德,会有什么变化吗?不管北周如何强大一统北方,也不管隋是如何强盛一统天下。其实周和隋都没有跳出历史的臼窠,永远只能在中原打转。哪怕有隋之开皇盛世,也难以持久。”
“顶多一二百年,就又要循环。我希望大唐能够跳出这个臼窠,能够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说来,隋虽强盛一时,可其疆域却也不曾超过秦汉。细观历史,其实自周分封天下到秦一统天下之后,中原已经变的保守。我们一直在中原这个圈子打转,北方草原胡族,世世代代心腹大敌,杀不绝剿不灭,每隔个百年左右,草原就要南侵中原,杀的江山变色。”
“中原的南方,蛮夷之地,也是反反复复的难以有什么开拓。甚至连秦汉之时的交州等地,还老是丢失。”
“这一切是为何?”
张超头也没有回,“秦时起,中央集权让中原王朝总能隔一二百年强盛一时。可却也正是这个中央集权,让中原难以强盛持久。”
房玄龄愣了一下,笑着摇头,再下一子。
“你总能说出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比如你说的那个太阳地球月亮的说法,还有那个地心引力,让人无法反驳。”
张超道,“我说的这些可不是歪理邪说,是有论据的。周分封天下,推行分封与宗法制,这才是维系了周八百年天下的根本。其实自秦以还,千余年历史,尽可缩为一日。你看自秦始皇一统天下,然后是朝代更迭,亦或是外族入侵,基本上只是朝代姓氏的变迁而已,而表面上的国家典章制度和内里的宗法制度,有多少实质的变更呢?”
“这一切的更源是什么?是周公制礼和孔子的万世师表。”
周人之异于商者,一是立嫡之制,由而生宗法和丧服之制。并由是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是庙数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道德一团体,就就是周公制礼的本意。
而周礼,正是千百年来华夏王朝一直在遵循的一套基本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礼根本。
但到了隋唐,宗法制还在,分封制其实已经没了。
殷人尚鬼,崇拜鬼神。殷商的权力更替,兄终弟及,没有父死传子,没有嫡庶之分。这其实和草原上的部族一样,一个父亲有许多个儿子,传到最小的弟弟后,是该幼子之子继位呢还是兄长之子继位呢,于是就容易起纷争。
而从周公制礼开始,明确规定,父子相传,先嫡后庶。确立宗法制度,使得权力的传承同道德文化思想统一起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都以这套标准行事,从民间风尚到国家制度都是一致的。
从那个时候起,华夏历经千百年,王朝更替,但是这套宗法制度却没有变,因为大家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此后孔家的儒家思想,更是成为汉以来,独尊的学术思想。
儒家的思想,影响的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是那些精英阶层,是那些统治阶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人伦这些就是让汉人思想统一的工具。
可以说,这一套思想也是有其作用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统一了天下人的思想,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哪怕再经历战乱、分裂,最终大家都还是认为都是汉人,都以统一为目标。
这在张超看来,也是居功自伟的。如果没有这个统一思想,也许河北人就自称为燕人,山东人自称齐人,关中人自称秦人,江南自称吴越,江汉自称楚人,蜀地称蜀人等等。
没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思想,广阔的中原,早就分裂了。
欧洲比中原大不了多少的一块地方,始终没有统一是为何,首先还是思想。
儒家当然也有缺点,但能一直被各朝统治阶层采用,当然是有其价值所在。
“宗法制和分封制。”房玄龄又落下一子,“宗法制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曾改变过。倒是分封制,秦废分封立郡县,汉朝行郡国制,到了后来,分封制度更是不断改变,隋以皇子镇守地方授总管之职却不分封藩国。我大唐立国之后,也是如此,到贞观之后,才有了分封之始。现在想来,贞观年的分封,也是你张文远一手推动的。”
“看来,你真正的目的就是要重建分封制了。”
张超想了想,“中原广阔,朝廷对外开拓,如果依然中央直辖,那么如此广阔的地方,其实鞭长莫及。倒不如分封,中原是朝廷直接管辖,而周边分封给宗室和功臣,形成屏藩朝廷之势。这样,朝廷还能够支持诸侯对外继续扩张,既给了诸侯们扩张的权力,同时也坐享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