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和十七也连忙落荒而逃,这两家伙还小,并不太懂事。他们也是被手下人这么一说,京兆过去最大的两大豪族韦杜两家,如今确实算是衰弱,但也还各保留了一两支在中原,并不是全都被放逐去了海外。
虽说这确实会让皇子们的外援变弱,但因此就要离婚退婚?
最后就剩下了太子张璟。
“伯玉啊,朕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也知道你担忧什么,但今天朕跟你直言。你只要做好你的太子本份,那么其它的事情你不用猜疑担忧。你是嫡长子,我华朝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立国,只要你不乱来,那这皇位将来就是你的。”
“关于长乐,我也再说一句,我今天没有封她为太子妃,不是我对她身份有意见。只不过,惯例没有马上封而已。等过几天,就会正式下诏册封她为太子妃,你们的长子,会是东宫的继承人。”
“父皇,立长乐为太子妃,晟儿将来地位能保保证吗?毕竟,他有李家的血统。”
张璟说出了他的担忧。
张超从御案后走出来,站到儿子面前。
长子已经长的与他一般高了,长子比承乾要小几岁,都是那般高挑,只不过比现在的承乾要更加的稚嫩一些。
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我们汉人重血统没错,但向来是以父系血统论,没有说以母系论的,又不是苏毗女国,她们才是母系社会。汉人娶胡女,生下的孩子依然是汉人。你娶李氏女,生的孩子依然是我们张家人。往大了说,我们汉胡同婚,生下的孩子就是汉人了。甚至那些胡人受我汉家教化,也就从此成了汉人。”
隋朝杨家、唐朝李家,都与胡通婚,但能说他们是胡人吗?
当然不能。
“三郎取了名没?”张超问。
“还没有取名,请父亲为他取个名字。”
“大郎叫张晟,三郎不如就叫张易!”张超想了想道,为自己的第三个孙子取了名字。
儿子们一个接一个的成婚,这两年已经有十一个儿子成婚。但目前生儿育女的虽然都有,但生了儿子的只有长子张璟和七郎张珽了。
孙子们论行排辈,张珽的儿子排行二,名字也是张超取的叫张昆。
张晟、张昆,现在老三叫张易。
“明天,你就搬进东宫吧。从现在起,你就是大华的太子殿下,是帝国储君。从明天开始,你跟随我学习政务。”
“是。”张璟点头,“儿臣告退。”
“去吧,跟长乐好好赔个不是,我知道这两年你在琉求因而疏远了长乐。你也不要因为她是李家的人,就心里存什么介蒂。你十一弟的母亲平阳公主不也是李唐公主吗?”
“记住,嫡庶有别,别做出什么宠妾灭妻的蠢事来。不管你院里王氏谢氏顾氏萧氏是多么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可有些事情不能出格。如果你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置不好,那将来这偌大的帝国你又如何掌握呢?”
张璟退下。
张超回到桌后,将背紧靠在椅背上。
新的帝国建立了,但千头万绪,事情更多了。
摆在他面前的还是新旧交替带来的许多问题,就比如对前朝的君臣的处置、定位。今天他几个儿子的表现,也正是这种问题的表现。
他决定维持前朝公主们的封号。
也会坚定长乐公主太子妃的地位。
他甚至准备立张晟为皇太孙。
太子、太孙并立,历史上还没有开过先河,历史上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是李治。李治晚年,李忠李弘两个太子或废或死,最后立李显为太子。李显为太子两年后,得皇孙李重照,于是册封李重照为皇太孙。
太孙不同于皇孙,就如同太子不同于皇子。
太孙,就是钦定册封的储君了。
立太孙倒是早有先例,但基本上都是太子已死,于是按宗法制的继承顺序,继承位在嫡长子这支里传承,因此立太孙而不是其它嫡子。
可太子在世,就并立太孙,这可是相当罕见了。
不过立太孙倒也是有好处的。
最大的好处,就是巩固太子的地位,彻底的断绝其它皇子们的夺嫡之心。太子有太孙,这是双重保障。
除非太子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被废太子之位,导致太孙也因此被废,要不然,一般的情况下,就算太子死了,继承之位也是太孙的。
另一方面,张超也是想早点把张晟有李家血统的这点事情,先摆上来,摆明态度。这样就不会对这个问题有争议,早早杜绝隐患。
张璟想离婚,这会让张璟的名声不好,更何况,长乐毕竟是嫡妻,却不册封为太子妃,反册封一个妾侍为太子妃,这不可能。如果不册封王氏,让太子再娶一个,那会有更多的问题。
张晟是嫡长,张易是庶次子,将来如果太子妃的儿子为继承人,既非嫡又非长,这可是隐患重重的。
至于张晟有李家血统,这真算不了什么。
汉家讲究血统,但是父系血统。
再说李家都被送去海外了,难不成哪天李晟还会想着要恢复李唐?
提起笔。
张超在纸上写下宗室分封几个字。
宗室分封是必不可少的,但怎么封?
琉求、大宛、吕宋等这些原张家封地,张超不准备再分封给皇族,准备改为朝廷直辖。
但宗室势力必须得有保证,否则,太危险。
他的七位兄弟,张越七人皆封郡王。
这七兄弟,张超准备将他们全部分封到东北去,西流松花江、嫩江、呼伦湖、牡丹江、图门江、黑龙江、乌苏里江,这些全都是靺鞨诸部控制的地方,嫩江流域、呼伦湖则是室韦诸部控制的。
室韦和靺鞨现在是自治,张超打算把自己的七位兄弟分封过去,统领两部。
修城筑堡,修路铺桥,移民屯垦,在那边立足,慢慢的开发东北,把东北纳入帝国统治之内。
至于自己的三十一个儿子,太子张璟入主东宫。
其余三十个,张超打算北、西、南三个方向都分封。
分封七八个儿子在漠南一带,分封五六个到漠北去。
然后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再分封七八个。
在河中地区和哈萨克草原,再分封个七八个。
室封的封地相对靠近一些,这样有利于抱团,守望相助。
等以后皇孙们,还可以分封到信度去,甚至以后也要分封一些皇孙去美澳非占地方。
相比起诸侯分封得有大功才封,宗室分封的好处是皇帝的儿孙们生下来就有资格分封,虽然到了后面,肯定好地方也都占的差不多了,但起码是可以封的。
现在大唐五千多实封诸侯,而宗室才几十,但以后每隔一代,皇族都能翻上好几番。
把宗室分封的初步构想写下来,划了一张分封草图。
看着这些,张超相信拿到议会去是能通过的,毕竟,宪法保障皇权,保障皇族的分封之权。
而他现在拿出来给室宗的地方,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也不是抢占其它诸侯的地盘。
甚至张超还把原来张家的那些好地方都给拿出来,列入朝廷的直辖。
他相信,朝廷大臣和议员们,肯定乐于看到皇帝做这么一桩赔本的买卖。
其实把琉求、吕宋、大宛等张家的封地,还有那五百多换封回来的诸侯领,收归朝廷直辖,而不是分封给张家,张超也是考虑良久的。
一直以来,朝廷分封的核心,还是诸侯屏障朝廷,他们的封地都在四边之地。分封的本质,从来都不是要削弱中央,而是要让中央更强。
琉求、吕宋、大宛、伊丽这些地方,都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边地。交给诸侯,不管是异姓诸侯还是宗室诸侯,其实都是对中央朝廷的一个威胁。
第1420章 卖封地()
则天门。
汉京紫微宫的正南门,也称为天门。
张超登基,改国号华,因此这座汉京皇宫最重要的城门也改名华门。
天光大亮,早朝的常参官们如今不用起的太早,都能睡个好觉,然后吃个早餐才骑马坐车来上朝。
到了天门前,也不用如以前样要聚在这里摸黑等宫门打开了。
晨鼓早已经停了。
晨鼓的惯例还是天明则止,能够辨认出远处的人就可以停止了。
马周和房玄龄等众朝臣们在华门远处就下车下马,步行入宫。
天门共有五个门洞,近看三个,另有两个掖门是在旁边点半隐藏起来。
进入门内,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
让整个华门都突显出皇宫建筑的威严肃穆来。
朝官们三三两两走着,偶尔也小声交谈几声,不过没人敢大声喧哗。有专门的官员监督朝官们的言行举止,若是失仪,可是会被弹劾的。
“听说昨天差点出了桩大事?皇家几位皇子都想离婚退婚呢。”
“嗯,听说了,被陛下骂了。富贵不易妻,陛下说的很对。”
“这么看来,京兆韦杜,还有前朝李氏,洛阳长孙等这些家族是保存下来了。”
“嗯,陛下的态度很明显啊。”
几个官员低声说着,其实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旁人却是不明白的。
皇帝没打算对李氏和前朝的保皇党们斩尽杀绝,大家对长孙等家族的撕咬差不多就可以算了。
虽然这次大家撕咬围攻长孙氏等,确实撕咬下来不少肉,趁机大发其财,可现在看来该收手了。
“陛下对他们也太好了些。”
“确实有些。”
马周与房玄龄同行。
“陛下要保留长乐公主的封号,还要册封她为太子妃,甚至要册封其子为皇太孙,这事房公是如何看的?”
张超要封李丽质为太子妃,要封张晟为皇太孙,这是件天家大事,也是件朝廷大事,张超已经派人先跟他们通过消息。
房玄龄笼着双手,慢慢走着。
“长乐公主本就是太子元配,册封她为太子妃,这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册封皇太孙······”房玄龄笑了笑,这确实是没有先河的事情。
可大华的制度本就是嫡长继承的宗法制度。
张璟为太子,他的嫡长子将来自然也会成为太子,现在皇帝要提前立他为太孙,朝太子太孙并例,倒也无不可。
房玄龄能猜到皇帝此时要并立太孙的想法,早定太子,又立太孙,这是要把继承人确定,把君臣名份确定,让其它皇子免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这么说房公是支持的了?”
“为何不呢?”房玄龄笑笑。
马周点了点头,低头深思着。
金殿,朝官们分两班对面站好。
鸣鞭开道,皇帝张超上殿。
山呼万岁。
皇帝赐平身就坐。
百官转身面朝北,各自就坐。
张超还是比较体恤百官的,每个人都人座位几案,甚至还有茶水点心,早会也不会开太久。
基本上都是在个时辰以内,有时甚至半个时辰以内。
坐了几个月的金殿,过去都是以摄政的身份坐在这上面,而从今天起,他以皇帝的身份坐在这里。
君临天下,南面称尊。
内阁首相、翰林院长、议会议长、御史大夫等几大衙门的主官轮流奏事。
奏事不过是简单的汇报下事务,并不商议讨论。
只有了小半个时辰,早朝结束。
身为皇帝,张超可以在朝会上对各衙的事务,或者对某事件进行插手干涉,但今天他没有这么做。
朝会结束,张超召集了内阁、翰林院开御前会议,宰相、学士们齐至。
张超项项的抛出了自己的计划。
“册封李丽质为皇太子妃!”
“册封皇嫡长孙张晟为皇太孙!”
“宗室分封!”
········
“关于将大宛、伊丽、吕宋、琉求等六百余个诸侯封地收为朝廷直辖的提议。”
·······
份又份,哪怕他们昨天就已经得到了皇帝派人送去的信,知道了些消息,但此时看到这些正式拿到御前会议上讨论时,依然是十分惊讶的。
册封李丽质为皇太子妃?
这个也许还不算什么,可封李晟为太孙?
但李晟也才岁多啊。
可劲爆的消息不止这个。
皇帝要把包括原张家封地在内的共六百多块封地全都收归为朝廷直辖领地,其的有部份封地,今后还会再拿出来封赏诸侯。
但皇帝也明确说了,琉求、伊丽、大宛、康居、吕宋等这些地方,以后将直由朝廷直辖。
琉求将新升格为个道,伊丽、大宛、康居合并为个道,吕宋也为个道。
连李家坡,都将成为朝廷的个直辖港。
而张超把原来这些富饶的领地交还朝廷后,换封的却尽是些更偏远的地方。
如皇帝的七位兄弟,皆晋封郡王,可却全分封到了辽北领更北的室韦和靺鞨地盘去了。
要不是知道皇帝跟他的兄弟们关系不错,大家都误以为皇帝这不是分封而是流放了。
皇帝的三十个儿子除太子外,三十个儿子也样都分的遥远偏僻。
南洋、西域、漠北、漠北。
“怎么样?”张超笑问。
房玄龄先表态。
“臣支持册立李氏为太子妃。”
“那册封皇太孙事呢?”
“臣以为,此事陛下也许应当再思虑思虑,不急于时。”
破天荒的首创太子太孙并立,起码也得给大家些时间考虑。
“房院长是老成谋国之言。”张超赞赏。
马周则道,“陛下的宗室分封折,是否对宗室过于苛刻?而且如琉求、大宛等地,都是张家经营多年,才有如今局面。直接收归朝廷,那岂不是朝廷抢了张家?”
马周是坚持朝廷和皇家要分清的人。
现在这种把张家的封地直接变成朝廷封地的行为,他看来有些太含混不清了。
朝廷的是公,皇家的则是私。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点当不能改变。
“不是朝廷抢劫皇家,是换封。这些封地换封后,朝廷当然也得能诸王些补偿。”
“七位郡王,三十位亲王,另外三位皇孙有两位也封郡王,共就是三十九位宗室王。这次不仅分封领地,还将给他们人口钱粮牲畜等支持他们分封建国,而这些,都将由朝廷收回那些张家领地后折算补偿,用来支付分封建国的费用开支。”
公是公,私是私,张超也挺喜欢这样。
皇帝也不能直接把朝廷的税收弄进自己的私人内库。
而朝廷,当然也不能把皇家的私人财产弄到国库里去。
张超愿意把琉求等封地上交给朝廷,但张家在这些领地拥有的私人土地、开采的矿产等还是张家的。
朝廷还要按这些交还封地的富裕、大小等,给予皇家大笔补偿。而皇家则拿这些钱,做为给宗室诸侯分封建国的费用。
这样,宗室分封建国,也不用朝廷拔款,用的钱相当于是皇族的私产。
“如果是这样,臣倒觉得挺不错。”
褚遂良道。
能这么讲道理的皇帝真是少有,这真没把天下当皇家私有的。
有这么开明的皇帝,当宰相当学士的,自然也省心的多。
商议起来就愉快多了,很多大致上已经达成致,剩下的就是具体各个封地该折算多少钱的问题而已。
哪怕这些封地肯定不便宜,但朝廷现在收入也高,而且也完全可以拿这些封地到银行抵押贷款,然后先支付钱给宗室。
当天的御前会议结束。
册封李丽质为太子妃的诏令通过内阁和翰林院,正式颁出。
而册封张晟为皇太孙的诏令,则暂时先放放。
张超的那个宗室分封也通过了,九位郡王,三十位亲王,皇帝七个兄弟、三十个儿子,两位皇孙。
颁令般出。
整个汉京城算是都沸腾了。
大家争相热议,不过热议的不是皇家下子封了这么多王,而是这些人的封地,居然块比块偏远。
尤其是皇帝的七位兄弟,简直跟放逐样,全在粟末水以东的寒冷蛮荒之地了。
“陛下居然把皇家的那些封地归还朝廷?”
“这简直不敢相信啊?”
“为何啊?”
家酒馆里,有个人扭过头对旁边的人道,“你们听说没,陛下是把皇家的封地都卖给朝廷,据说要卖两亿!”
“两亿?把皇家的封地卖给朝廷?然后皇帝又给皇家宗室们分封批新封地?”
有些人愣神。
这里面怎么感觉好弯弯绕啊。
这天下不都是皇帝的吗,干嘛要把皇家的封地再卖给朝廷,然后又给宗室分封呢,这不多此举吗?
“朝廷是朝廷,皇家是皇家,不样的。”
“皇帝就是天下之主,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朝廷的不也就是皇家的吗?”好多人疑惑不解的问。
还有人对两亿比较感兴趣,简直不敢想象两亿贯是多少钱。
“当年朝廷把个荒琉求卖给张家都卖了两千万呢,那个时候琉求都还不是朝廷的。要我说,现在光个琉求就能值两亿了。何况还包括了吕宋、伊丽等这么多地方呢。吕宋和伊丽的那金矿就不得了了。”
“我听说金矿依然是交由皇家承包开采的,朝廷收税收承包费,跟那个倭国银铜矿开采样方式。”又个人道。
第1421章 论功行赏()
御书房。
御前会议正在进行。
马周身为内阁首相,这御前会议也是由他主持。而张超做为皇帝,却是有权随时发起御前会议,甚至是选择参会的人。他既可以让会议规模局限在几位宰相、学士之间,也能把京重臣都召集起来,甚至是把地方封疆大吏,或者军部大将们召集参会。
有能力的皇帝,根本不是轻易能限制住的。
如张超这样的皇帝,可以轻松的突破宪法的限制。当然,如张超这样有能力的皇帝,也不会去瞎搞。宪法的限制,其实更主要的是对那些无能的皇帝。
本身没能力,又爱瞎搞,最容易出事。所以有宪法套在头,没能力抗衡不了宰辅学士议会,朝廷能保持一个平衡。
马周道,“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