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7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

    好在张璟此前已经有了两年地方领主的经验,也还表现很不错。在琉求,用兵征服了山夷人,大力发展工商,琉求的发展很平稳,表现可圈可点。

    这一次,让张璟去朝鲜主持东征,既是为这位年轻的太子镀些金,更是要让他能多些历练。

    “统兵在外,你虽是主帅也是太子,但要多听下面将帅的建议。我知道你打小聪明,但做事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说起来,承乾其实你更聪明些,历练也远胜于你,可有时他还是太急燥了些,你要引以为戒。”

    十万华军去打东海三国,张超不认为会有什么技术的问题。

    “切记,莫傲慢!”

    现在华军下,都有一种极端的自信,很瞧不起其它的军队。过去说一汉抵五胡,如今更是一华抵百夷。

    这种傲慢其实不是好事,傲慢会变得自负,然后轻敌。

    华军虽然装备、训练,甚至是作战的理念,都要远超一般的蛮夷,可是打仗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

    强大的罗马军团,也一样会被蛮人伏击大败。

    “要记住一句话,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莫要傲慢轻敌,更要听的进去别人的意见,不管是对的错的,好的坏的,都应当仔细的听一听。”

    “还有,你还年轻,不要逞强。好好的坐镇军指挥好,不要轻易犯险冲到前线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当元帅的不能把自己当成小兵一样冲锋。”

    秋风吹过衣脚,带来阵阵凉爽。

    “等再过阵时间,这山也红叶遍布了。”

    叶黄叶落,一冬寂静之后,来年又会吐出新芽,满山绿色。

    “你有没有想过,对半岛征服之后,要怎么处置?”

    军事要占领朝鲜南部不难,但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统治才是最难的。历史,唐朝也曾攻灭百济、高句丽,设立了都督府,但却一直无法有效管理。

    结果高句丽人叛乱不断,百济人也跟着起兵,还拉了倭国帮忙。

    而唐军则忙着应付吐蕃,不时的还要抽调兵力去与草原的胡人开战。

    结果是朝鲜无兵,最终新罗背叛大臣,向大唐开战。大唐虽然也是屡战屡胜,可终究无法维持,这是个只见流血只见消耗不见收益的地方。

    朝野下,都对这个地方没了兴趣,最终自己撤退,反倒是成全了新罗,让他捡了便宜最终一统半岛。

    可以说,经历隋唐两世,自征高句丽开始,到唐高宗时最终撤出半岛,历经数十年,耗费无数,最终战略是失败的。

    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将对原充满威胁的高句丽灭了,这个确实做到了,但后来想趁机把朝鲜夺取,最终却是失败了的。

    为他人做嫁衣裳!

    大华不可能也走这老路。

    “将所有新罗和百济人都贬为奴隶,运往原。”张璟说出一个处置方法,这也是当初李世民在攻灭高句丽后,张超提出的一个办法。

    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辽东的威胁,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彻底的亡国灭种。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不,这不是什么真正的好办法,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

    将原住民屠光也好,或者全都俘虏当成奴隶卖掉也罢,这确实也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征服办法。

    但这种方法,成本也大。

    一来敌人反抗会很激烈,二来则是人杀光倒是容易,但这片地方成了空地,没有人如何发展?

    如高句丽一样,当年把人都当成奴隶卖掉了,到现在,高句丽故地设置的辽东和朝鲜两道,也都还是大片大片的荒芜着。

    朝廷在这边,连税收都收不来。

    要是对百济、新罗、倭国都实行这种政策,那以后这边真成荒岛了。

    大华需要的是一片荒岛吗?

    当然不是。

    “你再想想,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张璟想了想。

    “那将层全都清除掉,然后保甲联防。”

    征服并要从此统治一片新的地方,一群新的百姓,并不容易。不论怎么说,对于百济和新罗人来说,汉人都是外来者。

    张超摇了摇头。

    “全部清除是不对的。”

    “你得恩威并济。对于那些臣服者,得用。而对那些抵抗者首领,得杀。不但得杀,还得狠。杀了反抗者首领,将他们的妻儿子女全都发配为奴。而那些反抗追随者,也要贬为奴隶。”

    “对于原来那些层人物的投降者,要适当的使用。用这些人来协助管理那些百姓,有的时候,通过这些人管理,会方便许多。当然,保甲制度也是需要的。”

    朝廷现在对于朝鲜半岛,最大的不足是人口问题。

    已经无法再抽调出足够的汉人来移民朝鲜了,面对征服的这大片土地,也只能以土著为主。

    “对那些百姓,也要适当的示恩。如,没收原来王室、官府、贵族们的土地,然后给他们均田。取消许多百姓对于原贵族豪强的债务等,建立法院等,保证司法公正等。”

    “你这次去朝鲜,攻破三国不是结束,只是你任务的开始。东海三国,是你的太子试练。我给你三到五年时间,你不但要攻灭此三国,还要在那里建立起我大华朝的稳固统治,让那里的百姓接受我们大华,成为我们大华的一员。”

    “我需要的也不是一片荒岛,不是焦土。我希望的是那边的臣服与繁华。朝廷现在交给你十万兵马,还为你准备了一亿的军费预算。我希望,几年后,你能把十万军队带回来,并交给朝廷不止一亿。”

    张璟瞬间感觉压力山大。

    如果只是攻灭三国,确实小菜一碟。

    可是现在,不但要攻灭还要征服,彻底的征服,并且要发展,这可非常的不容易了。

    他在琉求可难多了。

    琉求好歹也有几十万汉人移民,山夷连多数都占不到。

    而在这东海三国,只怕汉人到时连那些夷人的一成都占不到,甚至是百不足一。到时,如何在那遥远的东海,建立起稳固的统治,还不能毁灭那里,并要把那里发展繁华起来呢。

    这十几年来,原不断向四边开拓。

    凭借的其实正是原强大的人口底蕴,当年整顿佛寺,清查隐户,移民授田,让帝国的人口都盘活了。

    靠着这庞大的人口基数,开发陇右、开发河套、开发代北、开发岭南,甚至是诸侯们分封四边开拓,也都是靠着从原招募去的百姓。

    而原工商兴起,大量的工厂作坊矿产等的开发,也一样是靠着生产力提高解放出来的许多人力。

    但帝国人口也不到一亿。

    眼下最新的统计数字,大华帝国全国人口八千九百八万人口,接近九千万,但还是不满一亿。

    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口可以支撑着移民开拓了,各地的工坊矿产,都早依靠着从外面贩卖进来的奴隶在支撑着。特别是矿产业等劳动强度大的产业,矿山里都是外来奴隶,连许多种植园里,也都遍布着奴隶。

    没有奴隶,帝国的发展早停滞不前了。

    现在的汉人百姓,日本过的都不错,最起码也是自耕农小地主。

    想在原再大量招募移民去边疆,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也有人曾经跟张超提议,攻灭三国之后,仿高句丽的处置,将三国之民全都贬为奴隶,投入原以弥补人力不足。

    但这个提议被张超拒绝了。

    朝鲜和倭国不能这样荒了啊。

    不过朝廷还是会鼓励汉民移民过来的,到时分给他们更多的田地,甚至把一些战俘以更优惠的价格便宜卖给移民们,算是移民们的特殊福利。

    不过要想统治并发展这边,适当的吸收大部份土人还是有必要的。

    “记住汉化教育,要让所有的土人孩子都接受起码六年以的汉化小学教育。连这些土人,也得给他们推广汉话,多修些庙,每个周末让他们参加讲经布道。”

    “最近和长乐关系好点没?”张超问儿子。

    次张璟想要长乐离婚,这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长乐算脾气再好,也是不能忍,两人大吵了一架,然后长乐来找张超,说要离婚。

    张超当然不会同意,好好劝了一顿。回头,给长乐册封为太子妃,并册封了张晟为皇太孙。

    如此一来,倒也算是安慰了李丽质。

    张璟有些尴尬的笑笑,李丽质是不提离婚的事了,但还跟他冷战。

    “有空多哄哄她,女人是要哄的,多说点甜言蜜语,多送些礼物,多陪陪她。等你到了朝鲜,记得多给她写些信,等那边打下来后,到时我会送她过去的。”

第1426章 选秀() 
甘露殿。

    张超身着明黄龙袍,头戴软脚幞头进来。

    皇后崔莺莺坐在那里,旁边是贵妃郑婉言、淑妃卢氏、贤妃郑红线、德妃杜采薇,还有其它几个嫔妃。

    那阵容,后宫的十几位都到齐了。

    “你们这是干嘛?”

    张超有点无奈,这群女人联合起来,要给他选秀。

    凡贵族之家、五品以上官员、道以上议员年满十四至十六的未婚女儿、孙女皆在选秀之列。

    “陛下刚过不惑之年,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后宫却只有我们这几人,哪里能行。臣妾既然身为皇后,执掌这六宫,自当尽皇后本份,为陛下选秀女以充实后宫,也为皇家多添子嗣。”

    这事情崔莺莺事先跟他说过几次,但张超并没同意。

    四十多岁了,又不是年轻小伙,对美人什么的并不是很挂怀在意。其实家里十来个女人,也都个个既美丽又有气质,外面还有平阳和青鸾呢。

    但现在十三娘直接就动用了她皇后的权力,降下懿旨选秀。

    皇帝、皇后各安其位,这皇宫里面,前廷是张超的,后宫是皇后掌管。崔莺莺要给皇帝选秀女,内阁奉行的是十分迅速。

    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这事情当然归皇后管的,太后也可以管。

    皇帝后里添些秀女,也样没问题。

    甚至大家还认为这是个荣耀的事情呢,本来崔莺莺没要求非得贵族高官议员之女的,但在内阁,宰相们就加了条,秀女只限在贵族和五品以上高官和议员之家选。

    先在各道海选,最后选出批优秀者送入京城,最后在由太皇、皇后们亲自选次。

    选秀采取的是自愿报名原则,只要符合家庭条件,以及未婚和未定婚的十四到十六岁的姑娘都行。

    按这个惯例,张超这个皇帝在这次选秀,甚至都没有资格亲自挑选秀女。第次海选,交由各道议会和宣抚使、总管们,还有皇后派去的宫廷内侍选。

    第二次,则由崔莺莺等皇后妃嫔们亲自选。

    张超啥也不用做,等人选好了就行。

    张超说不过皇后,最后只好道,“好吧,我退步,你们把秀女的年龄改下,首先得年满十六岁,十四岁太小了。十六到十岁吧!”

    其实他还想要把家庭出身这条限制取消了,不定非要选贵族官员议员之女,甚至那条必须汉女的也不定需要加上。

    汉胡通婚,能够加快同化其它征服的民族。

    不过崔莺莺和内阁都认为,选秀只能在贵族和官员议员的家族选,还得是汉女。

    他们似乎忘记了张超其实有两个胡人嫔妃,个波斯姬,个罗马女人。

    “最终只选四个。”张超又加了条。

    “四个怎么够,选百个。”

    张超摇头,这选秀可并不是般,这些选的是皇帝的女人,而不是普通的宫人。这些人选,可就是张超的嫔妃了。

    不像是宫人,每年地方上都会选批年轻女子入宫,这些人入宫是经过培训后做宫女,专门服侍皇帝和妃嫔、照顾年幼皇子公主们的。按现在的宫制度,宫人选后学习规矩,然后四年后就可以出宫回家了。

    这些宫女在宫里还有工钱,其实相当于皇家雇佣的侍女。

    当然,若是得到皇帝临幸,则会升为皇帝的女人,给予身份什么的,就不能再离开了。

    “四个。”张超坚持。

    崔莺莺看了丈夫眼,“三十个。”

    “四个。”

    “十二个,不能再少了。”

    见十三娘不肯再让,张超也只得无奈点头答应。

    “宫廷里人员稍精简些,不用那么多人。”

    张超主张能够外包的东西,就让外面做,不必样样都皇宫里自己做。

    个皇宫,弄的上万人,这就太过了。

    其实哪用的着这么多人。

    现在宫里太监也不少,张氏皇族应当算的上是最有钱的皇家,但有钱也不用摆这么大的排场。

    “宫廷里把人员裁减至三千以内吧。”

    宫有内侍省和殿内省,内侍省是皇帝之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并不专用宦官,参杂士人管理,由内侍监、内侍、内常侍等为首官,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下有掖庭、宫闱等六局。

    另有殿内省,掌皇帝生活诸事,下有尚食尚药等六局。

    内侍和殿内两省,完全可以将衙门设在宫外。

    内侍省管理上用士人,而内廷用宦官。殿内省则把许多手工等事务交给外面承包,宫里只负责侍奉。

    这样来,能够大大减少人员。

    宦官不出宫,皇帝就算要用宦官传旨,宦官也只把旨意传到宫外的内侍省,交给官员们接管处治。

    历史上,唐朝的宦官数量越来越多,职权也越来越大。

    安史之乱后,宦官更是频频担任监军等职务,甚至到了后来,直接统领禁军,结果就是宦官们把持了禁军,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从而开始掌控宫廷甚至是朝政,进而拥有了废立皇帝的大权。

    国历代,还从没有比唐朝的宦官权力更大的。

    东汉末的宦官比不上,明末的宦官也样比不上。

    在天宝时,高品宦官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个内侍省就有四千多名宦官。

    相当惊人的势力。

    要避免宦官干政,就得限制他们的权力。

    比如在唐以前,内侍省也并不是完全用宦官,而是宦官士人参杂,更不会用宦官去做监军去传旨等。

    宦官被限制在了宫,不得出宫,这么来,他们也就无法插手到政务上。

    张超的顾问机构是翰林院,翰林院里的学士等都是士人,他不会如明朝皇帝样,在宫里弄出个内廷来。

    宦官虽然对于皇帝来说,是可靠的自家奴才,但这些人天生就存有许多缺陷,让他们插手政治,这是取乱之道。

    宫外的事务,都交给士人,宫里的宦官,也要限制数量。

    宦官不比宫女,宫女几年换,进宫次,还能算是进修培训,出了宫说不定身价还能上涨,嫁给好人家。

    宦官可不同,旦净身,这辈子都做不回男人了。也不可能说宦官几年换,他们入宫就是要做辈子的。

    能少用就少用些,宫里多用宫女。

    崔莺莺从来不是喜欢排场铺张的人,如果把宫里的许多手工活外包到外面的话,宫里三千人其实都不少了。

    毕竟皇子们十二岁就得出宫居住,宫里需要服侍的人并不算多。

    个王朝,能不能长久,都取决于第位皇帝。

    因为第位皇帝时,才能定下各种制度规章。

    所以说,个皇朝到底能走多远,其实都取决于开国皇帝的眼光到底有多远。

    崔莺莺和郑婉言等不再理会张超,坐在那里公然的商量着秀女的标准,张超厚着脸皮听了会。

    郑婉言提出,秀女不但得出身好,而且还得有相貌上的硬性条件。比如身高起码得五尺六以上。

    尺约30‘7厘米,五尺六以上,那就是起码得米七身高。不得不说,郑婉言的这个身高条件,确实够高。这个时代的男女普遍都不算太高,平均数是绝对低于后世的。

    贵族官宦人家的女子,条件好营养充足,估计能长的高些,但米七,也绝对能把绝大多数女子给淘汰在海选关外了。

    “五尺六以上怕是要求太高了点,五尺四就不错了。”卢妃发言反对郑婉言,卢氏自己就没五尺六,又不是个个都如那郑氏样长的跟柱子似的。若定个标准五尺六,那岂不是说自己连秀女的资格都不如?

    五尺四,张超心里换算下,估计也得米六五了,嗯,这个倒算是还正常点的标准。

    不过她们越讨论,张超越感觉听不下去了。

    她们居然认为应当选长的丰腴些的,那不就是胖吗?

    还说得胸小。

    你们都要求选胖的了,怎么却还要选胸小的?胸小算什么鬼,朕喜欢胸大些的啊!

    张超真害怕她们会说出腰粗屁股大这样的话来。

    实在听不下去了。

    选秀,你们不应当让朕来定标准吗?

    那是给朕选女人啊,朕才应当做主啊。

    可现在,他的媳妇们坐在那里,商讨的很有劲。

    也对,这些女人如今个个那么尊贵,居住在这偌大的皇宫里面,每天闲的没事干,还没有过去在外面的时候舒适呢。

    起码那个时候还能时不时办个茶话会,邀请群贵妇人赏赏花品品茶,还能偶尔去看看球听听戏,或者逛逛街呢。

    看着她们那兴奋的样子,张超起身出门。

    希望最后能选出几个相貌才能皆优的吧。

    不过遇到崔莺莺这样的妻子,张超还是比较幸福的,总比独孤伽罗好,隋帝杨坚的妻子可是十足的母老虎,比房玄龄的妻子卢氏还厉害。

    杨坚堂堂代后人称赞的帝王,结果婚后连纳妾都不敢。哪怕当了皇帝,临到老了,好不容易想要宠幸个尉迟氏,结果出个门的功夫,尉迟氏就被独孤皇后给打杀了。

    五姓女说来比起关陇贵族女,确实强的多。

第1427章 闲皇帝() 
御书房。

    张超翻看着内阁呈送的奏章副本,翻看了几本之后,就有些索然无味了。过去,内阁在奏章上票拟批示建议。而现在,内阁拥有直接的批示权,因此他们在批示处置奏章后,送翰林院审议,如果通过,则发回下面的相应部门。

    另外会将份副本呈交皇帝御前,另份送到议会。

    般的行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