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武御-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丰大人,才情甚高。颜良文丑额是绝世猛将。沮授先生知书识礼,才情不下田丰大人。

张辽高顺个个都是良将,除了张飞那匹夫,其他人都非是常人啊,小公子的眼光,绝了!”刘三说着,还摇了摇头,赞叹不已。

一旁刘虞沉思,黄氏听了,虽然眼泪还挂着,心中却十分欢喜。刘和也是震惊不已。

“这么说,沮授和颜良两人,打算来幽州?”刘虞突然对两人充满了期待,自己的儿子虽然不可思议了一点,但终究是自己的儿子,不是么?

“是的,老爷,他们二人正月之后,就会来幽州,不知老爷打算如何安排他们二人?”刘三有些不安的问道,他可是受了两人好处的,老爷千万别给二人随便打发了。

“老爷,二人皆是俊杰,还希望老也能够重用!”

刘虞闻言笑了笑,不满的哼了一声,道:“你又收了人家好处吧!”

“老爷明见,只是颜良老母亲对儿子十分关怀,推辞不过!”刘三嘿嘿笑了下,解释道。

他也不怕刘虞真的怪他,毕竟自己受到的好处全部都送到帐房了。

“好了,等二人来了之后,看二人愿意在幽州,便安排他们在幽州做事,若是不愿意,我便写信推荐他们去洛阳!”

……

时间回到初一。

刘槊回去,便看到几个壮汉站在院子里,挺胸直腰,只是低着头。

刘杨黑着脸站在旁边,杨玉儿叉着腰,不满的看着几人。

刘槊推开门,笑道:“玉儿,怎么了,他们欺负你了?”

杨玉儿闻言大羞,叫了声“公子,你回来了。我让吴妈她们做饭。”说完,便头也不回的朝着后面跑去。

刘杨几人心中腹诽,那小姑奶奶不欺负我们就不错了,谁还敢欺负她。不过心中这么想,却不敢说出来。

刘杨抬头刚想解释一下,看到刘槊身后伍正挤眉弄眼的看向自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wén‘ rén‘‘shū‘ wū¨瞪了一眼伍正,吞吞吐吐想说点什么,却大感没面子,也说不出点什么。

伍正心中大笑,让你们几个欺负我,现在吃憋了,活该!

看到刘杨瞪自己,也不甘示弱,瞪了回去,旋即,心中大感不妙,果然其他几人都不坏好意的看向自己。

刘槊看着几人的小动作,也没有说什么。

只是让刘杨和伍正流下,其他人都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杨哥,我让你找先生整理的《三字经》弄好了么?”

刘槊为了拜师,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前段时间让刘杨找来识字的先生,让自己说,他写,写下了一部分《三字经》的内容,打算作为拜师礼,送给蔡邕,同时也一举打响自己的名号。

他自己倒也认得几个字,只是毛笔字他写的太难看,而且,字体笔画之类的也和简体字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只能假别人的手来完成了。

“公子,他们说,初八的时候,就给公子完整的《三字经》。”刘杨自己也认得几个字,对《三字经》兴趣很大,所以也比较上心。

“恩,其他的事情,我让你找教书先生,还有退伍的士卒,还有游侠等,你办的怎么样?”

“教书先生找到了几个,只是退伍的士卒,都年龄比较大,或者是受伤体残,不堪大用,游侠也是,仅仅几个混不下去的愿意来府上,其他的都没几个人愿意来。而且,就算愿意,我也不一定敢要啊,他们或许是其他府上的人。”

刘槊点点头,表示认可,同时提醒道:“退伍的士卒,不管什么身份,只要上过战场,见过血就行,其他的你看着办吧。别到时候我用人,你没人,你就等着吃板子吧!”

刘杨脸色一苦,伍正偷笑。

“伍正,让你盘下几个店铺,然后在城外买个大庄园,办的怎么样?”

伍正脸色一正,麻利的回答道:“公子,小的盘下了两个杂货铺,一个酒肆,还有一个铁匠铺。他们里面的人表示愿意继续干,只是铁匠铺由于铁匠家里出事才卖掉,所以他们不愿意继续干了。

至于大庄园,小的盘下了两个,在洛阳城南靠近虎牢关和颍川。和河南相邻,地理位置十分忧郁,而且庄园很大,只是价钱比较高。”伍正说完,得意的看了一眼刘杨。

刘杨心中郁闷,他还真不会和人打交道。

【求推荐,收藏,点击!谢谢!】

第十五章 拜师蔡邕

时间晃晃悠悠就过去了。伸手,双手紧紧握住,却没有抓到丝毫痕迹。

转眼间,就到了正月初五。

这期间,刘槊也是努力的想要挖掘一些关于系统的其他功能,最后只能颓然的放弃。

除了自己的属性,其他灰色一片,看上去十分绝望。

刘槊换身正式的服饰,领着伍正,步行朝着刘宽府上走去。

由于不习惯坐马车,太颠簸;也不会骑马,两人选择步行,故而,起得很早,天蒙蒙亮,路上也没有多少行人,踩在积雪上,发出各支支的响声。

伍正拿着一个锦缎包裹的东西,里面是刘槊根据记忆整理的《三字经》一部分。

刘槊为了拜师准备了很多,看了很多书,自己不认识,也请教书先生给自己读,自己也确定一下,以免前后只是断层造成差错,自己再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

以前的时候,是在自己家里,现在,走出家门,自己将出现在天下众人的面前。

目前自己还是太弱小,有些话,哪怕明白,也不能说。否则,只能是应了一句话“祸从口出”,而且,还是自己所不能招架的大祸。

……

到刘宽府上的时候,刘松已经在外面候着,只是有些没精打采。

看了看太阳,刚探出个头。

刘槊心中觉悟:原来古人也是有睡懒觉的习惯,或者说刘松昨天晚上兴奋了,然后,嗯嗯!

刘槊想到这里,立即肯定了自己的想法,看向刘松的眼神中,也带着一点笑意,一点暧昧。

刘松不解,却也没有探问。

由于刘宽年事已高,刘槊哪怕不习惯坐马车,也坐了上去。

幸好,由于积雪的原因,这一路还不是很颠簸。

伍正和刘宽的几个护卫一起,跟着马车,亦步亦趋。

马车上,刘宽,刘槊,刘松三人,嘴里呼出的气都化成水雾。

刘松无聊的拨弄着马车上的火盆,眼皮耷拉着。

刘宽不满的瞪了一眼,旋即笑着看向刘槊,问道:“槊儿给你的老师准备了什么礼物?”

刘槊将《三字经》拿了出来,装订的很好,蔡侯纸,写出来不好看,但是刘槊习惯用纸,也不习惯写在竹简或其他物件上。

书不厚,薄薄的几页,

刘宽接过去,随意的看了下,旋即,眼神便盯到上面,再也不能动了。

逐字逐句细细看完,刘宽这才震惊的看向刘槊,声音颤抖着问道:“这书,是谁写的?”

刘槊吓了一跳,结巴道:“是,是小侄写的,怎么,有问题啊?”

刘槊小心翼翼的看着刘宽,难道《三字经》不对劲,还是自己怎么了?

刘宽目光热切,上下将刘槊打量个遍,这才问道:“你是怎么想到的,前段时间你不是一直生病在家么?”

刘槊松了口气,缓缓道:“这是小侄在病床上,找来先生诵读四书五经等经典时,突发奇想,将其中一些词句挑出来,然后串联,就成这样了。”

刘宽点点头,将目光再次放到《三字经》上面,虽然是不全的《三字经》,但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才形成了这样的经典,自然字字珠玑,引人入胜,个个至理名言,发人深省、

刘槊看着刘宽,惶恐之后,便有些得意,几千年后的东西,还怕拜不了师?除非蔡邕是徒有其名。

路上,刘宽静静的看着《三字经》,刘松好奇,凑了上去,目光也走不开了。

刘槊无聊的开始幻想,蔡邕,不知道蔡琰MM多大了?

……

蔡邕府上和刘宽隔得比较远,从太阳刚冒出头,到太阳斜着照耀大地,近一个时辰,才到蔡邕府上。

虽然马车走的比较慢,但也说明洛阳城的高大雄伟,刘槊坐在马车上,也是心中好奇外面的世界,盘算着出去玩玩。

只是护卫力量还不够,自己老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些强力武将,只要找到一两个,派过来,自己就有资本上街调戏良家妇女了。

从马车上下来,刘槊活动了下身体,长时间坐在上面颠簸,可不好受,也就身体康复了,否则这一趟下来,有得到床上躺几天了。

刘宽来拜访,仆人不敢怠慢,很快蔡邕便迎了出来。

体格瘦削,脸色红润,气质儒雅,眼睛像是可以看透一切,是个聪明人,有学问的人。

刘槊看到蔡邕,就不由得赞叹,不愧是海内大家,儒家宗师。

蔡邕刘宽二人见礼,寒暄了一会,便将人引进去了。

蔡邕家不大,甚至说有些简陋,但是收拾得极其干净,落雪也已经扫除,两个仆人在一旁候着。

刘宽说明来意,蔡邕微微一愣,好奇的看向刘槊,没有表态,只是仔细的看着刘槊。

刘槊被蔡邕盯着,顿时感觉浑身不自在,好像在哪双眼睛的注视下,被看透了一样。

刘槊向前跨了一步,郑重施礼,道:“学生刘槊见过老师!”不卑不亢,表现的恰当得体。

蔡邕没有说话,继续看着,刘槊拜见之后,从伍正手里接过《三字经》,恭敬的递了上去。

刘宽把书给伍正的时候,还有浓浓的不舍。

此刻看向蔡邕,带着深深的羡慕。相比较与那个折扇,这本书价值连城,足以让编纂者名垂青史,千古不朽。

蔡邕没有接,而是看向刘宽,见到刘宽神情,有些诧异,带着一丝好奇接过刘槊手中的物件。

和刘宽差不多,蔡邕看了一眼之后,便逐字逐句的品味,后面更是大声的读了出来。

读完后,长舒一口气,目光赞叹的看向刘槊。

“刘幽州的小公子?”声音温润如玉,虽然在询问,但是神色肯定。

刘槊点点头:“正是!”

对于蔡邕也更加赞叹,他只是报了个名字,刘宽也没介绍自己,蔡邕便能猜到,说明他虽然做学问,但是对于近来的事情也是十分关心,而且就连自己平常不出门,他也猜出来,可见思维敏捷。

蔡邕摸着胡子,笑问道:“这,是你写的?”

刘槊点头。

蔡邕开怀大笑,良久才赞叹道:“不错,真乃神童也!书中所述乃圣人之言,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堪比圣人经典!”爱不释手的翻了翻书,语气一转,可惜道:“只是,邕才学疏浅,恐难以胜任!”

刘槊连忙行礼,语气诚恳道:“老师学识广博,乃是海内共尊的学问大家,如何教不了小子,还望老师莫要推辞!”

蔡邕看向刘宽,见刘宽期待的看向自己,也不犹豫,便点点头。

刘槊闻言大喜,一会,下人奉上茶水,刘槊行全拜师礼,这师生名分也算彻底定下来了。

第十六章 幼年蔡琰

刘槊听到蔡邕答应,顿时心中大大松了一口气,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了下来。

蔡邕是谁,大汉朝驰名天下的入学宗室,参与编纂修订多部儒家经典,为众人所推崇。

有了他的弟子这个身份,就意味着天下读书人都会卖自己的面子,或者是蔡邕的面子。

虽然有打着蔡邕的名号招摇撞骗的嫌疑,刘槊也顾不得那么多。当然,他也相信自己是不会落了蔡邕的面子的。

蔡邕看着刘槊,心中虽然有很多疑问,但是看着刘槊表现出来的开心,也就没多想。他要是知道刘槊此刻心中所想,恐怕会立刻将刘槊赶出去,以免看了生气吧。

蔡邕满意的看着刘槊,又看了看手上的《三字经》,这样天才一般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弟子,传承自己的衣钵,自然他也是十分开心的。越看刘槊,心中越是满意。不过也没有过多的夸奖。

“既然拜我为师,自然也就要遵循我的教导,如果做不到,现在后悔可来得及,否则将来后悔可来不及!”蔡邕一生没收弟子,自然此刻也十分郑重。

“弟子能做先生的学生,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后悔!”刘槊装出惶恐的样子。蔡邕点头,朝外面喊了一个人,说道:“你带着槊儿去去后面拜见一下夫人!”说完,转身看像刘槊,道:“槊儿,一会儿你先到后面拜见一下师母,然后咱们师生再叙话,如何?”

刘槊应了一声,看了下刘宽,见刘宽没说什么,便跟着仆人朝里屋走去。

虽然有些疑惑为什么刚拜师就要见师母,但刘槊还是照做了。只是,早知道的话,就多带一份礼物,失策啊!

刘槊不知道,蔡邕一生没有收过弟子,虽然有人以弟子的身份请教他学问,但亲传弟子却从来没有过,现在选择刘槊,自然是需要他传承自己的衣钵,以后不免常来往,索性先认人。同时,也要向刘宽询问一些事情。

……

见到刘槊进去,蔡邕才看向刘宽,问道:“文饶兄,这是?”

刘宽坦然一笑,打趣道:“怎么,伯喈不喜欢这个弟子?”

蔡邕苦笑道:“可是,也得让我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吧?你文饶兄可不会做这么肤浅的事情,想必必有深意吧?”

刘宽哈哈一笑,道:“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蔡伯喈,不过,你先说说,这个弟子怎么样?”

蔡邕道:“如果真的是《三字经》的编写者,那必然是天纵奇才,将来成就定然不下你我,甚至达到圣人的高度,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伯喈的评价堪称石破天惊,不过,我相信我那小侄子是当得起这样的评价的。伯喈以前可曾见过《三字经》?”刘宽笑过,面色严肃的看向蔡邕。

“未曾!”蔡邕如实回答。

“伯喈博览群书,也没见过,说明这是新作,那么,这样的经典,必定名垂青史,有哪个文人士子愿意将这样的机会拱手相让呢?”

蔡邕哑口无言,良久,才自嘲的笑了笑。

刘宽继续道:“方才我问过槊儿,他说是在养病的时候,先生诵读经典,突发奇想,将其中一些摘抄出来,再加以改编,使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变成了现在的《三字经》,我看过了,除了一些奇怪的地方,其他的,堪称一字千金,想改,也不能改,此书问世,必然造就千古之名啊。”

蔡邕摇了摇头,笑道:“如此说来,还是我蔡邕沾了学生的光。”

刘宽闻言一愣,旋即笑道:“可别这么说,谁不知道你蔡伯喈才情无双,君子六艺样样精通,学问,书法,棋艺,音律更是无人能比。你又何必自谦呢。不过,我这侄子,志向远大,伯喈,你可能要辛苦了!”

蔡邕不满的看了眼刘宽,道:“我的弟子,志向远大,我开心都来不及,怎么还会怕辛苦,若能青出于蓝,自然求之不得。”顿了顿,蔡邕继续道:“不过,文饶兄还要给我说说槊儿,也让小弟有个准备,槊儿天资聪颖,可不比常人啊!”

蔡邕也听出来刘宽的意思了,打算将刘槊培养成大汉下一代的顶梁柱,也对刘宽的操劳心中叹息。

“我那侄儿……”刘宽将刘槊近期状况,一一说给蔡邕。

……

再说刘槊,来到里屋便看到一个妇人,在哄着一个小女孩。

夫人四十多岁,眼角鱼尾纹勾勒出岁月的痕迹。但是却一脸幸福的看着女儿在地上跑来跑去。

见到刘槊进来,小女孩抬头,一脸好奇的看着刘槊,刘说心中一震:难道是蔡文姬?

不过没有询问,而是先朝着妇人拜了一拜,正色道:“学生刘槊,拜见师母!”

妇人一愣,旋即问道:“你是老爷收的弟子?”

“是!师母。”刘槊回答。妇人大喜,连忙起身,不断的打量刘槊,脸上露出笑意。

“老爷终于愿意收个学生了。来,快快坐下,就当自己家一样,别站着了。”说着还将小女孩拉过来,道:“琰儿,来,快来见过你师兄!”

小女孩抬头,好奇的盯着刘槊,目光纯净清澈,扎着羊角辫,十分可爱,粉嫩的小脸可能由于玩耍,累得红彤彤,刘说都想咬上一口。

刘槊笑道:“师妹,你好,我叫刘槊,以后就是你师兄了,师兄给你买糖吃哦!”刘槊感觉自己就像个怪叔叔,最后一句话本来不该说的,可是看到单纯的小蔡琰,心中不禁邪恶起来。

蔡琰狡黠一笑,道:“真的,师兄你真好。师兄,第一次见面,有没有礼物啊?”声音清脆,眼神真挚,一连期待。

刘槊神色一窒。

妇人听见蔡琰的话,笑道:“琰儿,不可胡闹!”却也没太在意。

刘槊顿了顿,双手伸到脑后,将头上的抹额解了下来,递给蔡琰,道:“师兄由于第一次来,没有准备礼物,这给就送给师妹,也能换糖吃哦!”

刘槊解下抹额,顿时头上的伤痕露了出来,妇人惊呼一声,小蔡琰也是吃惊的看着刘槊。

刘槊头上一个鼎状印记,十分明显,看上去也比较狰狞。

这是刘槊能够再度活过来的罪魁祸首,一直被抹额遮住,平常也没几人见过。

妇人看向刘槊,眼神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慈爱的看着刘槊,想把手伸过来抚摸一下,却有些迟疑,旋即,看向蔡琰,有些愠怒。

刘槊将手中的银边抹额递给蔡琰,笑道:“小师妹,可别嫌弃哦!”

第十七章 孟德师兄

看着刘槊将抹额递给蔡琰,妇人不满的瞪了女儿一眼,道:“槊儿,琰儿胡闹,你莫要当真,快将抹额带上。”

蔡琰也是神情有些沮丧,有些委屈,显然,刘槊额头的伤痕给她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眼看着蔡琰眼泪就掉下来,刘槊连忙将抹额塞到蔡琰手中,笑道:“师妹,这可是师兄的娘亲专门给师兄做的,能换不少糖呢,喜欢吧?”

塞到蔡琰手中,刘槊将手收回来,话说,蔡琰的手可真软,好像没有骨头,滑嫩,真想多摸一会。不过,刘槊可不像第一次见面就给师娘师妹留下不好的印象,心神很快就收敛。

刘槊的话可不是假的,这抹额,可真的能换不少银子,白银的纹饰,中间是三块美玉,上好的丝绸,手工精美。黄氏当时看着儿子的伤,心中悲伤,所有的好东西都恨不能全部用在刘槊身上。

看着刘槊将东西塞到蔡琰手中,妇人叹了一口气,道:“琰儿,还不谢谢你师兄!”

蔡琰脆生生道:“谢谢师兄,师兄你真好!”

刘槊嘿嘿一笑,就这一句“师兄真好”,刘槊就觉得,自己这一趟没有白来。别人的夸奖,哪能和蔡琰想必,尽管蔡琰现在还很小。

须知,蔡琰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

那些个粗人,怎么能和蔡琰相比,尤其是蔡琰真纯可爱。

“师妹喜欢就行,下次师兄来一定带个师妹喜欢的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