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唐奇情-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愿意告诉你就告诉,不愿说就不说,你反正诚心以待就是了。”李光弼目光深远的看着李汇叮嘱道。

    “父亲说的极是,儿定当谨记。”李汇恭敬回道。

    李光弼欣慰的点了点头,想起了什么又继续交代道,“明日,你去国子监报到,我要上哥舒翰府上走一趟,当面致个谢,毕竟这次可以来京赴任,都是多亏他的提携。”

    第二日一早,国子监门口已经是熙熙攘攘。来这里求学的除开官员贵族子弟,还包括有各国慕名而来的留学生,有很多地区和国家,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其中最多的就是日本的了,其次就是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达官贵人子弟,比如像移地健这样的回纥人。

    此时移地健正和野狼二人在人群中张望,这时野狼似乎在人群中看到了熟悉的身影,连忙走上前去拍了一下肩膀,“李三郎,可算是看见你了,我家主子一直等你一同进去呢。”

    李汇一看是野狼,也神清气爽,便跟着他便欣然前往。今天父亲带着大春去哥舒翰府上了,他便一个人过来的,也正在想找移地健,这下子总算是胜利会合了。

    三个人随着人流往前走。边走边开始聊起来。

    “我这边准备是去太学馆,不知三郎报的哪一馆?”移地健问道。原来国子监下面有六个馆,即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馆。不同的馆学习侧重也有不同。

    李汇听了哈哈一笑,拍了拍移地健的肩膀回道,“那可真是有缘了,我也是读太学馆。从此你我就是同窗了。”

    此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了一阵骚动,走来两个颐指气使的青衣家丁不住的驱赶人群。

    “走开,走开,别挡我家主子的道。”两个家丁一脸傲慢的一路呵斥着,他们后面还跟着三四个同样打扮的人,这些人中间簇拥着的是一位衣着华贵的公子,年纪不大却神色极为傲慢,手里还摇着一把折扇,一派洋洋自得、目中无人的样子。在李汇、移地健眼中看来真是一幅纨绔子弟的标准画像。

    人群就这样被推搡着,但是却没有人敢上前阻挠,这时候只听见人群里三三两两的有一些人在偷偷议论道,

    “这个人怎么这么狂?想必是有什么了不得的来头。”

    “看样子你就不是长安人士,这个人你都不知道啊,他可是当朝宰相杨国忠的长子杨暄。谁敢惹他。”

    “那确实没人敢惹,父亲是杨国忠,姑姑可是贵妃娘娘。”

    “我们惹不起,还是躲起吧。”

    李汇听了,皱了皱眉毛,用手拉住了旁边似乎正要发作的野狼,又小声的对移地健说,“移兄,此人,我们还是不要去招惹得好”。移地健点了点头,使了一个眼色给野狼。

    “当朝宰相杨国忠的儿子怎么来这里,难道也要在这里读书?”移地健有点不解的问道,既然是权贵子弟,不是直接可以做官吗?

    李汇一时也答不上来,这时候,旁边另外一个人却小声回道,“之前很多人举荐他,说大公子通晓经书定要高中的,于是他就觉得可以不要门荫,说是要靠自己才华,没想到就来这当生徒了,估计是准备参加今年科举的。”

    移地健轻笑一声道,“这话倒是有志气,就是实在看不出通晓经书学富五车的样子。”

    那个人赶紧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示意不要说这话。移地健也不做声,只是一脸鄙夷的看着走远了的杨暄一行人。

    “三郎,怎么看?”移地健回过头来问李汇。

    李汇轻哼了一声,淡淡的说道,“这个不用我说,想必你我都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说罢又冲着移地健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第五十六章 准备下乡种田() 
随着阿茹出嫁、李光弼父子南下长安,昔日热闹一堂的李府一下子少了三个人,大家都觉得寂静了些许。尤其是阿苏,少了和她整日打闹的姐姐,不见了和她知心聊天的李汇,心里都油然而生一丝失落之感了,平日里也只和李象斗斗嘴,和阿月下下棋。

    这日,李府来了一位乡下来的访客,说是访客其实也是自己人,原来是负责乡下农庄的陈伯上门找王夫人和贺二娘了。

    话说唐代官员当了官不单是只有朝廷发的俸禄,还有田地分,数目还不少,一种是永业田,属于私产,就是自己的私有田庄,一直归自己所有。还有一个是职分田,是使用权,辞官退休后就没了,一般用来出租。

    陈伯就是李府在乡下负责管理私有田庄事务的人。每年定期都给府上送东西,汇报收成等情况。

    这次过来,他一是按惯例给府里送面粉、禽肉、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二来他是遇到点难处找主子商量了。阿苏闲着没事,也跟着贺二娘一起过去旁听了。

    陈伯先是汇报了这一段时间,田庄的收成,牲畜饲养等情况,接下来开始叹气说起了他的顾虑。

    原来田庄里现在使用的水渠年久失修,而且用来引水的水源也不断缩减,今年供给就非常勉强,麦子灌浆时期都有点保证不了,因此产量较往年有所下滑了,他担忧的说道,再这样子下去,明年说不好还会减产。

    如今的法子,陈伯自己琢磨的觉得有两个,一个是翻新现有水渠,花费时间少,难度低,引水的效率也会有所上升,但有水源持续缩减甚至枯竭的风险。还有一个就是寻找新水源,修建新水渠,花费时间多,成本也很大,但是如果可以找到量大水丰的,那就以后很多年都不用愁。

    “贺二娘,我看还是翻新一下水渠算了,现在郎君去了长安,大工程也没人商量,花费也大,怕搞不好啊。”王夫人来回思量了一会儿,对着贺二娘商量道。

    贺二娘听了,脸色上却似乎有点踌躇,还在思索着什么,没有立刻回应起来。

    而这边阿苏却忍不住开口问起了陈伯,“田庄里是否还有闲田?”

    陈伯看着这个小姑娘问得有点奇怪,怔住了一下,才说道,“回小娘子,因为灌溉面积有限,其实咱们乡下的土地有产出的大概只占六成,还有两成闲田,剩下的两成久未耕种,差不多快成了荒地了。庄里的供水量再不上去,有一些良田怕要是变闲田了。”

    “闲了这么多啊。”王夫人倒是有点意外,其实平时她对此也过问得少,一家人在郎君的带领下都比较简朴,所以花费不多,自然也不在乎收益要多大,日子可以平稳过就行了,田庄的事情也随着下面的人去管理。

    “平时觉得地里产出足够一家人吃穿用度就可以了,这样一看也有点浪费。”贺二娘听了也不禁补充道,她虽是管家,但也是主要盯着府上,田庄的事情也不是很了解。

    阿苏此时闻此言,却在脑子里酝酿一个想法。战乱来了,最怕什么?吃不上饭啊,现在最好就是得多种田,屯粮啊,既然有闲田有荒地,那就得充分利用时间,都开垦起来,趁着现在社会稳定,人员充足,所以必须得重新找一个稳定充足的好水源,修新的水渠,灌溉更大的面积才对。

    想到这,阿苏郑重的走到王夫人和贺二娘跟前,欠身行了个礼,深深的看了一眼王夫人和贺二娘。

    然后开始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王夫人、阿娘,我觉得现在最好是寻一处新水源,修建新水渠。一来,原来的田地可以得到充分的灌溉,长久的保证日后的产量稳定。二来,陈伯也说了,还有不少闲田荒地,如果水源充足的话,完全都可以开垦出来,多雇一些人,顺便把咱们的田庄发展壮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说道“土地利用率”,发现王夫人她们都有点蒙圈的表情,阿苏赶紧又接着解释道,“这个意思就是咱们要充分利用手里的土地,让土地长出更加多的粮食,王夫人,阿娘你们看,郎君他们去了长安,要花钱的地方肯定会很多啊,我们不能老指望靠郎君的俸禄,既然我们有田庄,就要用心经营,获得更多的收益,减少郎君的负担。”

    这一番说辞下来,陈伯都一脸惊异的看着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小姑娘,小小年纪还主意这么多,想得这么远。

    王夫人和贺二娘也颇为意外,两人相视点了点头。开始二人差不多都打成一致意见随便修补一下水渠算了,听了阿苏所说也不无道理。

    一直以来,对于田庄的管理,郎君从不细问也甚少管理,王夫人和贺二娘也就固守成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前段时间李光弼辞了官,少了职分田的租金和朝廷的俸禄,加上阿茹出嫁,家里花掉了一笔老本,这让王夫人和贺二娘多少开始有点想法觉得需要重视田庄起来。再听阿苏这一建议,就觉得真的可以好好经营做个谋划了。

    这时,王夫人笑着对阿苏招了招手,阿苏乖巧的走过去,她便一脸慈爱的拉着阿苏的手说道,“难为你这孩子有这份心了,确实咱们家得好好管理一下这个庄子了,这样吧,你就跟着你阿娘一起随陈伯去趟乡下,看看要怎么修新水渠,开荒地。我觉得你是个有主意的孩子,这事你就跟着你阿娘看着办。”

    阿苏心里听到,乐开了花,好事啊,这就是算要去出差了吧。还没出过灵州城呢,去乡下,广阔天地,大有所为啊。于是,就鸡啄米一样的点起头来。

    贺二娘看着阿苏这个难掩兴奋的劲儿,就打趣道,“我还刚想夸你,怎么这么有想法了,这会子看着还是这么孩子气得啊,你可得记住,这可不是去乡下玩啊。”

    阿苏赶紧回道,“王夫人说了,我是跟着你过去办事情的,阿娘,就放心吧。”说罢,又冲着王夫人笑得天真烂漫。

第五十七章 李家田庄之旅() 
阿苏的下乡之旅终于出发了,这一次,贺二娘带着阿苏和婢女小菊一起跟随陈伯去乡下的田庄,开启李家田庄的秋末新修水渠行动。

    从灵州城里出来,阿苏的小脑袋就一直挂在了马车窗户外面,眼睛看不够似的,一边看还一边和外面赶车的陈伯聊天。这也不怪她如此好奇,来这大半年了,这才是她第一次出城。

    从古到今,什么都会变,但是地理山川却是一直存在,虽然名称会变化,但是大致从描述也可以辨认出来。于是阿苏便从这里入手,和陈伯一路聊风土人情,地理山川,这一通聊下来,她也差不多了解了一些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

    现在的灵州差不多应该是现代宁夏灵武的位置,这一区域,一直以来被人称为塞上江南,不同于其他缺水的西北地区,这里附近有众多湖泊、还有湿地,因此也是西北的重要产粮区。

    阿苏越发觉得这种优越的地理条件,完全可以扩大耕种面积,既然是富饶的塞上江南,找水源也应该并不会很难。说到这个,陈伯还主动推荐了几个地方,他说一直想劝主人家修新水渠,今天总算是在阿苏的建议下,要达成这个计划了。

    到了中午时分,一行人便到了在灵州城外几十里处的李家田庄,在庄上干活的有十几口人,盖了四五个农家院子。院子对着的就是一览无遗的一大片农田,陈伯说这一片就是那有产出的六成,还有其余的位置就偏一些,旧水渠没引过去,所以一半闲置,一半成了荒地。

    此时已是秋末,田里该收的都收了,处于农闲时节,庄子里人们就喂喂鸡鸭,养猪放羊喂马的,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让人心情愉悦。

    阿苏便对贺二娘和陈伯说,趁着现在天不算太冷,人员还算清闲,就抓紧把新水渠修好了,开春就可以扩大耕种面积了。贺二娘和陈伯也颔首赞同。

    庄上用过午膳后,陈伯便吩咐了人收拾了其中最好的一处给贺二娘她们暂住。稍作修整后,贺二娘让小菊在院子里继续收拾、布置。闲不住的贺二娘就拉着阿苏跟随陈伯去庄子四处了解情况了。

    这时,陈伯牵来了三匹马,对着贺二娘母子说道,“贺二娘,小娘子,我就先带你们去那些闲田、荒地看看,转一圈时间也差不多了,今天你们刚来,就好好休息,明天早上,我们再去最近的几个小湖泊看看有没有合适来引水的。”

    贺二娘和阿苏自然欣然同意,三个人便骑着马绕着田庄边查看边讨论。

    李光弼当时在灵州任朔方节度副使,相当是一个地方的二把手人物,所以在这郊外的庄子也算是比较大的,如果都要开垦起来,起码也得三四十个壮丁的人力。贺二娘便和陈伯商量,趁着修水渠多召集一些人过来,再从中挑选一部分就直接留在庄子里好了,以后田多了,要的是人手。

    转了一圈,贺二娘也乏了,边喊着阿苏回去,可阿苏第一次出来,新鲜劲还没过,看着天色尚早,便说要自己骑马再转转,也不要陈伯他们陪着,只想自己徜徉在湖光山色好地方中放松心情。于是便问陈伯最近的湖泊在哪里?

    “从这往南一直走,有个红山湖,骑马过去不到半个时辰吧,小娘子要过去,来回一个时辰倒也差不多。”陈伯想了一会儿答道。

    阿苏看了看天色,觉得距离天黑估计还有一个半时辰呢,于是向贺二娘撒娇道,“阿娘,放我过去看看吧,又不远的。”说罢又是眨眼睛卖萌又是嘟嘴巴的。

    贺二娘本来想一口回绝的,看到阿苏第一次这么撒娇的样子,又有点心软,问了问陈伯这里也没出过流寇土匪,过去的路也是直道,态度便也软下来了,于是叮嘱道,“你就骑着马过去好了,看几眼,然后就回来,别下马乱逛,我们明天反正还要去的,到时候随便你看,行不行?”

    阿苏听了喜出望外,赶紧对着贺二娘拱手道,“多谢阿娘,阿娘其实你大可放心我,别忘了,我可是跟着二表哥、汇哥哥学过功夫的呢,”

    “哈哈,就你那三脚猫功夫,算了吧。要去快去,早去早回。”贺二娘忍不住笑了两声,然后摆了摆手说道。

    阿苏得了令,“驾………”的一声骑着马,去寻一个人的快乐时光去了。

    沿着路走了不多久,阿苏就看见有个山坡上去,难道这湖还在山上?带着狐疑阿苏继续往前走,越走道路倒是越来宽阔起来,走到山坡顶端,眼前瞬间一片开阔,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奔到了眼前。

    这架势,颇有点“高峡出平湖”的味道,这个湖地势高于四周,湖对面还有起伏的山丘,阿苏坐在马上,迎着湖面吹来的微风,顿时心情畅快无比。

    当她放眼远眺时,看见几百米处有艘小船,刚心中冒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意境时,却发现离着船不远处水面有这不寻常的动静,“不好,有人落水!”阿苏惊叫一声,赶紧策马过去。

    到了跟前,阿苏跳下马来,走进水边,看到离着船十几米处的水面有个落水男子,此时只露出个脑袋在扑腾,阿苏看得心急如焚,径直就往水里走去,好在阿苏懂水性,这个离着岸边也不算远,不多会功夫,阿苏总是连拉带拽把这个男子拉上了岸边。

    阿苏这时才仔细看,这个人三十多岁,面容很是清瘦,此刻估计是因为呛了水,处于昏迷状态看脸色都发白了,阿苏还是懂一点落水急救的,赶紧先解开他的衣领,然后抱住男子的腰,头朝下,背朝上倒水,这时候果真从他嘴里鼻腔吐出了一些水。

    可这家伙还没清醒,阿苏心想,接下来只能人工呼吸了,可惜救下的不是年轻美男子,而是一位瘦巴巴的大叔,但是没办法,人命关天,救人要紧。

    阿苏心一横,捏住这位大叔的鼻子,自己深吸一口气,将脸凑了过去。

第五十八章 救了一位贵人() 
“咳咳,咳咳。”还没等阿苏的脸靠近,这位大叔突然吐了一口水,咳起来。

    阿苏心中大喜,看来这人是救活了,也不用人工呼吸了。

    大叔慢慢的睁开眼睛醒过来,发现映入他眼帘的居然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女,此时她浑身湿漉漉的,头发上还滴着水,正睁大着眼睛望着自己。

    他稍微一回想,刚才自己落水挣扎中,仿佛有个人过来救了自己,没曾想舍身下水救自己的却是个这么纤弱的少女,意料之外又十分感动,连忙挣扎起来,鞠躬行大礼,“在下李泌,多谢姑娘救命之恩。”

    阿苏听着“李泌”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却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听说过,只是看大叔如此恭敬的给自己弯腰行礼,赶紧扶过去说,“大叔你可折杀阿苏了,不用如此大礼啊,人命关天,我岂能坐视不管的。”

    “大叔?”李泌估计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称呼他,颇有点不适应,但是看阿苏的年纪,确实比自己小了足有十几岁吧,这样叫倒也是并无不可的样子,于是又说,“救命之恩,如果拜谢都不为过啊,那就受大叔两拜吧。”

    阿苏自然是推脱,但李泌还是不管不滚,仍是坚持又拜了两下,阿苏也只能哭笑不得,看来这个大叔还有一股执拗劲儿。

    此时湖边的风吹过,浑身湿透的二人立即打了一个喷嚏,李泌这才悟过来,看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阿苏,关切的说道,“姑娘,如不嫌弃,我的木屋就在那边,湿衣服吹了风身子会受凉的,去我家换套干爽衣服吧,我再帮姑娘将衣服烤干。”

    阿苏心中有一丝犹豫,这么陌生的跟着一位大叔去他家里似乎唐突了点吧,但是寒风一吹真的好冷,牙齿都要打哆嗦了,看大叔的言谈举止,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山野村夫,何况自己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应该也不会有事的,于是,便欠身笑了笑,跟着大叔往木屋子去了。

    李泌的木屋就改在湖边不远处,前面还种了几排竹子,外人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呢,倒像个隐士高人的住所。

    进了屋子,李泌先将阿苏领到了内室屋子中,找出一套干净的衣裳递给她,自己便转身离去还关了门。

    等阿苏换好了衣服,李泌自己也换好了,此时堂屋中间生好了炉子,李泌取来阿苏的湿衣服耐心的坐在炉边烘烤着。而阿苏一边靠着炉火取暖,一边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屋子的四周陈设。

    这屋子和普通农家的屋子还是有不同,奇特之处,就是书籍多了一点,一点都不像是乡野村夫的住的地方,看李泌的样子也是个文人雅士,阿苏开始用力想,这个人的名字为什么自己觉得耳熟,难道又是一个历史名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